瘫子娘、疯子爹,744分高考状元被清华录取八年后,现状令人泪目

开篇

2016年,河北沧州一个破败的农家小院里爆出惊天新闻——18岁的庞众望以744分的高考成绩拿下河北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记者蜂拥而至时,镜头拍下了这个天才少年的真实家庭:母亲瘫痪在床,父亲精神失常,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房梁上吊着的灯泡。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全中国最苦的高考状元"终于要逆天改命了。

可谁能想到,8年后的今天,当媒体再次找到庞众望时,他的选择让无数人泪流满面……

【命运的起点:生在深渊,仰望星空】

1998年,庞众望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连贫困户都算不上的家庭。

母亲庞志琴自幼患有脊柱裂,下半身完全瘫痪,父亲庞向东时清醒时糊涂,发病时会砸烂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投错了胎。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趴在母亲病榻边写作业的男孩,会在十八年后震动全国。

五岁那年,小众望就学会了踩着板凳做饭,锅台比他还高,炒菜时油点子溅在脸上也不敢哭——怕惊醒刚睡着的爹。

上小学时,他每天背着捡来的书包往返十几里路,途中要经过一片坟地,他说自己从不害怕:"我娘说读书人能看见光。"

【高考神话:744分背后的血泪

20166月,庞众望走进高考考场时,兜里揣着三个凉馒头——那是他三天的口粮。

当清华招生组的老师连夜赶到他家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土坯房裂缝能塞进拳头,爹蹲在墙角啃生土豆,瘫痪的母亲用两根木棍支撑着给他整理录取通知书。

面对镜头,这个瘦弱的少年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觉得苦,我娘用两根手指教我认字的时候,比这难多了。"

原来,庞志琴虽然只有两根手指能活动,却用木棍在沙土上一笔一划教会了儿子《三字经》。

那年夏天,"寒门贵子"的报道铺天盖地,爱心捐款超过200万。

可谁也没想到,这笔钱会引发一场风暴。

【惊天抉择:200万捐款背后的较量】

当慈善机构带着捐款上门时,庞众望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拒收了绝大部分资助,只留下10万元给父母治病。

校长急得直跺脚:"你这孩子傻啊!清华学费一年就五千!"

这个穿着补丁裤子的少年却在采访里说:"我算了,助学贷款加勤工俭学够用,这些钱该给更穷的人。"

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把捐款转赠给了同村三个失学儿童,其中一个孩子父亲刚因矿难瘫痪——简直是他家庭的翻版。

有记者追问为什么,他低头搓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因为我知道等不到的滋味。"

【清华八年:从"状元"到"钢铁战士"】

在清华精密仪器系,庞众望成了最特殊的存在

同学玩无人机时,他在实验室通宵调试零件;舍友出国旅游时,他打三份工往家里寄钱。

2018年冬,父亲病情恶化走失,他连夜站票赶回河北,在零下15度的雪地里找了整夜,背回父亲时两个耳朵冻得紫黑。

导师含泪回忆:"他从来不说难,可我们看见他躲在厕所吃馒头就咸菜。"

这个拿遍国家奖学金的学霸,每月生活费始终控制在400元以内,却默默资助着云南山区两个孤儿。

2020年疫情暴发,他研发的测温仪被用在武汉医院,专利费全捐了出去,记者采访时他正给母亲擦身子:"我娘说过,人活着得对得起良心。"

【现状曝光:令人泪目的"循环"】

今年四月,有人在河北某乡村中学看到了庞众望——这个本该留在大城市的清华硕士,居然成了母校的物理老师!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把患病的父母都接到了学校宿舍,每天清晨五点,总能看到他背着父亲去操场遛弯,然后赶在早读前给母亲按摩双腿。

校长红着眼睛说:"他拒绝了一堆几十万年薪的工作,说这里的孩子像当年的他。"

如今,他教的班级连续两年中考物理全县第一,有学生哽咽着说:"庞老师总买肉夹馍给我们吃,可他自己午饭永远是馒头。"

当被问及人生规划时,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学生笑了笑:"我娘说,要把别人点给我的灯,传下去。"

【终章:不灭的微光】

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当年庞众望收下那200万,现在早该有车有房。

可在他不到30平米的教师宿舍里,最值钱的是一台二手电脑,屏幕上还留着给父亲买的药订单。

曾有网红想砸钱拍他的故事,被他婉拒:"我娘不是用来卖惨的。"

最近的照片里,他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校园看樱花,父亲安静地跟在身后——这个曾被预言"活不出命数"的家庭,如今成了整个村庄的灯塔。

或许正如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命运给我的烂牌,我偏要打出春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