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成长中的力量源泉。
然而,这份爱既不能少,也不能太多。父母给孩子的爱太少,他们没有办法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时,他们才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去探索世界。
但是,父母给孩子的爱也不能太多,过度的爱就是溺爱,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往往无法真正独立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比如孩子太过自私自利,没有共情能力,生活就不会幸福。
01
穷家富养,糊涂的父母造就孩子悲催的人生
熊丽出生在湖南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父母务农,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
虽然贫穷,但是因为她年龄最小,父母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她。
熊丽在一众兄弟姐妹当中,长得也是最漂亮的,小嘴巴能说会道,哥哥姐姐们从小穿旧衣服,父母只给小女儿熊丽买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只要她想要,谁也不能跟他争。
作为农村孩子,哥哥姐姐都需要帮助父母下地干活,只有熊丽十指不沾阳春水,妈妈怕她累着、晒黑,怕她被虫子咬。
父母对熊丽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也习以为常了,他们也觉得妹妹年龄最小,需要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家虽然穷,熊丽得到的却是“富养”。
熊丽13岁,父亲意外去世了,幸运的是哥哥姐姐们都已经长大了,他们都打工赚钱,交给妈妈养家糊口,日子还算过得去。
可是,妈妈把孩子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给了小女儿熊丽,她每天花钱大手大脚,只注重穿着打扮,她本来就长得漂亮,真的是花枝招展。
熊丽成年了,却一直都没有工作,她对自己的人生一直存在幻想,那就是要嫁给一个高富帅的老公,继续过享受型的生活。
02
三段婚姻均以失败收场,52岁还在家啃老
她的运气还不错,19岁青春靓丽的年龄,容颜姣好、打扮时髦的熊丽遇到了一位浙江老板,这位优质老板对她展开追求,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因为老公的经济条件很好,熊丽每天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挥霍无度,最终因为老公和她性格不合,价值观相差太多,两个人就离婚了。
离婚的时候,熊丽得到了十几万的财产,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按道理可以让她今后过着不错的生活了,但是钱再多,也架不住她每天奢靡的高消费,很快这些钱就被挥霍一空了。
之后,熊丽又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虽然对方也是生意人,但是,她还是改不掉乱花钱的习惯,对方很快离她而去了。
第三段婚姻,熊丽已经年老色衰了,她认识了一个清洁工,草草结婚了,结婚后日子穷苦,熊丽主动提出来离婚。
三段婚姻失败,熊丽已经52岁了,她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只好重回娘家,94岁的老母亲每天给她洗衣、做饭,离婚三次的她,依然幻想着要嫁给有钱人。
熊丽不仅花光了老母亲的十几万拆迁费,还以母亲的名义向哥哥姐姐要钱,满足自己的享乐主义生活,一家人开始产生各种矛盾,媒体、社区纷纷进行调解。
最后决定,母亲的退休金不能给熊丽挥霍,只能用在母亲养老上。
已经52岁了,被哥姐强行“断奶”,这也是啃老族的天花板级别了。
熊丽失去了经济来源,想到的不是出去找工作,而是每天还想再次嫁给高富帅,就可以再做依赖别人的“寄生虫”了。
从这个故事,咱们可以看出,孩子被父母过度宠爱,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孩子会养成很多性格缺陷。
比如,他们往往独立能力特别差,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差,非常绝情,只顾自己欲望的满足,从而走向人生的弯路,痛苦的生活。
03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父母爱孩子要有度,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但也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后果,这样孩子的行为才会文明规范。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至关重要,我们要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解决问题,一点点逐步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和思维能力。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人。
父母要把握好爱的尺度,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又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孩子在健康的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