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年级主任责令学生砸毁手机手表,看似是对校园秩序的维护,实则是教育手段的严重失策,生动诠释了 “教育不能以暴制暴” 这一关键命题。
手机手表这类电子产品,在当下信息时代,已然成了学生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部分。它们为学生求知提供便捷,在线课程、学习软件触手可得;方便与家人沟通,让家长随时知晓孩子动态。但弊端也随之而来,部分学生沉迷游戏、刷短视频,课堂上分心,成绩下滑。年级主任想遏制这一不良现象,出发点无可厚非,可强制学生砸毁设备,实在是简单粗暴至极。
这种暴力行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学生的财产权。这些手机手表是学生及其家庭花费真金白银购置,用于正常生活与学习辅助,年级主任无权一声令下就剥夺学生对私有财物的处置权。从心理层面剖析,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创伤。学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爱之物被摧毁,愤怒、委屈、无助等负面情绪汹涌袭来,极易对学校、老师产生抵触,进而厌恶学习,师生关系也会因此降至冰点。长远来看,这一行为对学生价值观塑造贻害无穷。教育本应教人以理,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自律自制。可如今以暴力摧毁物品的方式处理问题,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强权可解决一切,暴力能达成目的,偏离正确价值观轨道。
面对学生电子产品使用失当的问题,学校和老师本有诸多智慧之举可供选择。比如开展主题班会,通过播放因沉迷电子产品导致学业荒废、身心健康受损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利弊,激发其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意识。制定明确且人性化的校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课间休息可适当使用,用于查阅学习资料等,一旦上课铃响,必须关机或调至静音统一保管,违反规则者,施以合理惩罚,像打扫教室卫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心得等。还能丰富校园课余活动,组织社团、举办体育赛事,让学生课余时间被有趣有益之事填满,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暴制暴的方式,只会让教育之路荆棘丛生,师生关系剑拔弩张。唯有摒弃暴力,以智慧与爱为舟楫,方能引领学生驶向自律、成长的彼岸,让教育真正发挥出育人化人的神圣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