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当真是变了。
以往是大量科学家一股脑地往国外跑,如今却是争着抢着往回跑。
据数据统计,在过去3年里,足足有3876名华裔科学家踏上回国路,其中包括核物理学家刘畅、数学家林华新等顶尖学者。近日,曾担任美国苹果公司首席工程师、获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奖的孔龙,也选择回国任教。
不止如此,美国《自然》杂志最新统计数据还显示,75%的美国科学家都在考虑离开美国,而中国是他们的心仪目的地之一。
科学家纷纷“用脚投票”弃美东归,美式歧视性政策是关键推力。
2018年,川普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启动“中国行动计划”,通过无差别审查和司法侵害,试图阻挠中国科技进步。
至2021年,该计划达到顶点:148名科学家遭审查,其中近9成具有华裔背景。逾20位顶尖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突击逮捕,并遭到诸如“电信诈骗”“虚假陈述”等荒唐指控。
虽然所有指控最终因证据不足而撤销,该计划也于2022年被美叫停,但引发的寒蝉效应还在持续发威:大批前沿研究因资金断供被迫停摆,学者们既要应对职业危机,又要长期承受“间谍嫌疑”的精神重压。
某NIH前研究员直言:“在美国,我们成了二等公民。”随着川普势力卷土重来,老美变本加厉,将签证黑名单扩至43国,并清退NASA、CDC等机构内上数名科研骨干。
这种自毁式的“人才驱逐”,直接引发美国学界出走潮。《南华早报》讽刺川普为,中国的“超级猎头”——不仅输送顶尖人才,更附带转让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
“通讯领域先锋”袁弋非,2000年前后,舍弃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国,主导的物理层技术研究,推动中国在5G无线通信领域从追赶者成功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2001年,“中国刻蚀机之父”尹志尧,同样放弃百万美元年薪归国,自主打造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凭借1755多项专利,有力打破了美日垄断;
2021年,著名生物学家杰弗理·霍尔教授,宣布担任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科学顾问,以推动缓老物质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生/好/益核心成分)的应用成果落地。
全球知名生物统计学家胡懿娟 现已回国任教
“顶尖科学家的助力,撑起中国科技脊梁!”原本为英国、美国垄断的高价缓衰科技品,随着国内‘生/好/益’登陆京东等平台,一改傲慢姿态,紧急降价以挽留中国市场。
被视为“天花板”的先进纳米芯片技术,在中国成功突破14nm制程后,ASML、英特尔等企业也开始采用各种迂回战术、高举合作大旗:“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对此,日媒直言:“全球科技版图或面临重构。”回溯往昔,老美利用人才优势及相关研究成果,对华为、中兴等企业实施技术“封禁”,现在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从半导体到航空航天,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弯道超车。曾因原料壁垒困守实验室的青春科技,经中国科学家技术革新,成本直降九成,令‘生/好/益’从富裕专属变成大众产品。人们普遍反馈“体能\给力”“状态\在线”,印证东方智慧不逊西方技术。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警世恒言正在应验:“科技博弈本质是人才之争”。当美国大幅缩减科研预算、强制清退科研人才之际,中国持续开放、优化创新生态,年投入2.7万亿研发经费,稳居全球第二。
截至2023年,我国科技人才储备量全球领先。据卡托研究所披露,近年回流的2000余位科学家中,超1400人主动放弃美国事业,较三年前激增22%。德国《世界报》深度调研更进一步揭示:中国新生代科研力量储备已达硅谷30倍规模。
令西方焦虑的还在后面,这场人才迁徙潮还在持续升级……
2024年,国际航空航天领域权威专家、主导多项美国宇航局重要项目的科学家张宇,放弃绿卡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的高额股份回到国内,任职于西北工业大学。
2024年,凭借超200项国际专利,革新高速光通信技术的IEEE 会士、光通信专家赵锐,拒绝美国顶尖科研机构的高薪续约,毅然回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
2025年,提出创新性算法,推动量子计算机实用化进程的麻省理工学院终身副教授、量子计算专家王磊,舍弃美国的科研资源,携家人归国,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ature》杂志调查:约75%的美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 网站截图
在《Nature》杂志开展的“离美调查”中,大批科学家表示,原本没有离美计划,但川普的行动让他们产生了这一念头。看来“中国行动计划”的后劲太大,已超过了美国预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