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印度留学生占领欧美高校,中国学生也“卷”不过了?

看点 根据最新数据,印度已经成为美国国际生的最大生源地。近年来,各国印度留学生的人数都在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学生人数略有下降。是“卷”不过了?还是另有原因?对留学生来说,这又带来了哪些新动态?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岁 编丨Luna

前段时间, “印度超越中国大陆成为美国国际生第一大生源地”的消息登上了热搜,许多印度媒体也争相报道此事。

数据来源于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发布的《2024年度美国国际教育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4 Report)。

印度留学生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两年就已有端倪。不止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加拿大甚至还被人戏称为“小孟买”。

一方面,颇有印度人要“卷”翻全球高校的势头;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海外高校和中国学生渐行渐远之感。 难道真是中国学生“卷”不过了吗?

深扒印度学生的留学百态,外滩君看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东亚做题家,“卷不过”印度人?

“整个图书馆只剩中国人和印度人,这是一场背负着国家荣誉的内卷大赛!”

“我不会认输的!”

图源:抖音@王小狗独立日

拍摄于英国利兹大学图书馆的这条VLOG,虽说有些玩笑,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印度留学生的“卷王”气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的印度同学,我醒着的时候他醒着,我睡着的时候他依旧在学习,甚至在浴室里学习”

“我上次跨年卷到早上7点,输给了印度人,走的时候他还给我来句Happy New Year。”

以至于有人感慨,以前最卷的是中国留学生,现在可能要让位给印度留学生了。

不过,同样是“卷”,印度学生强大的动机和决心是从哪儿来的?

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应该是留学目的了。简单地说,相比中国学生,印度学生在留学这件事上更加追求 “短平快”,目的简单直接——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

《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中印两国留学生的显著差异, 一个是毕业后在当地就业的意愿,另一个是经济能力。

对相当多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提升学历也好,留在当地就业也罢,总体上大家还是对高质量教育本身有渴求的。在经济负担得起的情况下,大家也乐于去申请名校。

但印度留学生群体,目标则单纯和强烈得多,通过留学改变命运,毕业后就业并定居当地。这和印度当地的就业环境离不开关系——名校难考,工作机会少,薪水低。

对于印度学生来说,世界上最难考的学校可能不是麻省理工,而是印度理工。单看数字,这个说法还真有一些道理。

以2023年本科新生的申请数据为例,麻省理工美国本土学生的录取率为5.6%,国际学生录取率为2.0%。但是,印度理工对印度学生的录取率仅有1%。 换句话说,最能“卷”的印度学生还是留在了印度国内。

工作方面的情况更是难以言说。有在加拿大长大的印度裔回到故土,看到有队伍足足排了四个街区,仅仅为了申请一个邮差职位。 甚至受过教育的人,也在争取一些能够维持生计的普通工作。

相比之下,留学是个大好机会。“所以如果人们有钱,他们肯定会送孩子去国外,不管是去哪里。”

尽管这些年印度的中产家庭有所增长,但留学仍旧是一大笔费用,甚至有家庭需要砸锅卖铁供孩子留学。 也正是两个原因叠加,使得印度留学生更青睐学费更便宜的学校,或是研究生这样的短期课程,可以少花钱,早毕业,早求职。

这一点,从《2024年度美国国际教育门户开放报告》上也能看到印度庞大学生数量带来的一些影响:

本科生人数呈现出略有下降的态势,相比去年减少了4,727人, 降幅为1.4%。

研究生人数则持续上扬,现已突破50万人, 同比增长率为8%

此外, OPT项目的增长态势极为显著,总计有 242,782 人, 同比增长22%。

在一些地区,研究生也比本科生更有机会为配偶或者子女申请额外的签证。曾有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告诉外滩君,班上有印度同学通过和丈夫交替申请学生签证和亲属签证,以长期留在当地。属实是充分利用政策了。

当印度学生超过中国学生,

美国等留学目的地会怎样反应?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印度超越中国大陆成为美国第一生源地, 除了印度学生的求学需求,也有美国这边的政策助力。

2020年,特朗普签署第10043号总统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特定学生和学者获得签证, 就此打开了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口子

图源:美国驻华大使馆

在此之后,各种落地进小黑屋调查,不能续签签证导致只能放弃学业,STEM本科专业申请难度越来越高等消息,也时常见诸报端。 国赴美留学生明显下降,也正是从2020年开始的。

但另一方面,大学需要国际生的学费来补充资金,美国本土也有多元的人才需求,那么,增加其他地区的国际生就成了必然的行动。

《2024年度门户开放报告》中提到,有8个国家输送的国际生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包括 孟加拉国、哥伦比亚、加纳、印度、意大利、尼泊尔、巴基斯坦和西班牙

不过,相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这些国家, 印度学生可以说是占了人多的优势,拿下了最多的席位。

当下中美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是促成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尤其是STEM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当印度学生数量继续攀升,会带来什么?

《南华早报》也曾发文探讨过这个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美国和印度的合作正在增多,加上美国也一直对国际生有旺盛的、多元的需求, 增加印度赴美留学学生数量,加强美印两国的教育交流、招生、学术合作,都是很有可能的。

近年来,美国对印度留学生的待遇也更优惠。2021 年的数据显示,超过 1/3 的印度留学生签证持有者拥有 OPT 的机会,而中国留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 18%。

也有观点认为,印度人更适合管理岗位,而中国人更适合解决实际问题。 赴美留学的难度,可能会因为产业岗位的需求发生变化。特别是如今,印度人正在接手全球的政商科三届。但这种观点也有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的嫌疑。

不过,在凤凰卫视的采访中,倒是有学生和学者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其一,“印度人接手政商科三届”的情况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和重视教育的观念分不开。这些年,当印度家长重视教育,手里又变得富裕了些,能够送孩子出国,那么这些留学生站上国际舞台是迟早的,只不过大家还不习惯看到这么多印度人“亮相”。而不是仅仅因为这些印度学生更会“卷”。

还有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的印度裔学生指出, 大家现在所能看到的成功印度精英只是很小的样本。就拿前英国首相苏纳克来说,他们的祖辈先是到的非洲,当移民统治结束后,再去的英国。本身就带着更多资源移民英国,也奠定了他今天的成功地位。

其二,是出海的印度精英们大量集中在理工科,属于高技能移民,特别是前往美国的印度精英。他们本身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道怎么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也懂美国教育里看重的品质、特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后代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功。

当然,回到“印度学生持续攀升”的问题上,当印度学生不仅选择的专业多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工程等领域这些高科技产业核心需求,而且度学生往往以留美工作为目标,愿意长期留在美国,成为美国科技产业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 那么“双向奔赴”也有很大可能

印度学生面对的危机

也是留学生共有的

但是,一路看涨的留学人数的反面,是印度学生正在面临的许多困境与危机。其中不少也同样是其他留学生共有的。

1

签证政策变得不友好

尽管美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印度留学生的收紧政策,但是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都已经有所行动。

加拿大自今年11月8日起, 终止针对14个国家(包括印度)的国际学生快速签证计划。并且在今年已经削减了35%学习签证批准量的情况下, 明年要再削减10%。

英国从今年1月起, 国际生完成学位前不允许从学生签证转换到工作签证,且除博士和研究型硕士以外的留学生不允许携带家属前往英国。

澳大利亚从今年7月起, 施行国际学生每周 24 小时工作上限的新规定。并且部分大学对来自印度一些邦的学生实施限制,如禁止或限制来自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等地区的申请,以阻止动机不纯的 “非真学生” 获得入学许可。

盘点背后原因,是 这些国家要控制移民的数量和质量。此前,太多印度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一家人移民,但显然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希望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移民。而这里面有时还涉及一些非法事件。

澳洲政府发现,有大量印度学生利用签证漏洞,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入境后放弃大学课程,转去更便宜的私立学院就读,然后打工赚钱并寻找移民机会,这可能导致澳大利亚移民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2021年,加拿大当局发现部分印度留学生持造假的录取通知书入境,存在学签欺诈等问题,违反了移民法规。

2017年至2019年间,这些被蒙在鼓里的留学生陆续入学。事发时,有的还在深造,有的已经开始工作,差一步就拿到绿卡了,可最终还是遭到驱逐。

02

留学成本进一步增加

《经济学人》最近刊载了一篇文章,提到尽管硕士学位在美国和英国日益普及,但许多课程回报率低下,高昂的学费和时间投入往往难以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 硕士学位是否值得,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尖锐的问题。

各国本科学费不断上涨的事,外滩君此前也多次报道。 硕士学位成本上涨,这里也是一个教育性价比问题的缩影。

在美国,自2000年以来,攻读硕士的成本已实际增长三倍,如今一个硕士毕业生平均需要承担约5万美元的学生债务。

在英国,本科学费多年来增长缓慢,但不受限制的硕士课程不一样,年均费用在2021年达到9500英镑,较2011年增长了60%。

还有一个悖论,像英国政府于2016年推出了针对硕士生的贷款计划,本意是想减轻学生的短期经济压力,却可能无意间推高了学费。

美国也类似,自2006年以来,联邦政府允许研究生无限制借贷,这进一步刺激了高校提高收费标准。

留学生能不能贷款还两说,但学费提高的成本却是真实要担着的。

与此同时,专业成为学位回报率的关键因素。

在计算机科学、工程等技术领域,硕士学位通常能显著提高毕业生收入。历史、英语和政治等人文学科中,情况却截然相反。比如,英国攻读英语硕士的男性毕业生,其收入比仅有学士学位者低近30%。

而当学生们蜂拥向热门的专业,申请难度、学费和生活成本,也是同样增长的。

留学需做好“风控”

最后,回到中国留学生身上,印度留学生人数超越中国大陆学生,是竞争吗?

在大学录取的小场域里,确实是的,毕竟一份offer给不了两个国际生。

但是,这样的竞争背后,也有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国家关系、政策限制等。这些因素,作为家庭来说,影响不了。

那么对于孩子的留学,还能做些什么?

做好风险控制,就是必要的课题。

比如选择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当然不错,但是也不能“只看远方、不论现在”。

一些现实的、迫切的问题也需要考虑,比如专业申请难度太大,是不是要调整申请的策略;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不是一定要随大流地选择所谓的STEM高薪职业,从而一步步陷入“学这个专业好就业”和“我擅长的专业不好找工作”的怪圈。

比如职场就业,当OPT到期或是H-1B没有抽中,孩子还可以去哪里发展?美国固然是当下综合条件里最好的,也是最多人想留下的地方,但是资源也不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国际教育形式瞬息万变,我们自然也需要一些relocate的勇气。

还有一点,或许经常被忘记,那就是要相信孩子。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已经足够好,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开拓一个更好的未来。

保持谨慎,也保持乐观。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浏览)

1.Brain change: what it means to the US as Indian students overtake the Chinese in hi-tech talent poo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torm of uncertainty for Indian students abroad,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 Brainy Indians are piling into Western universities, The Economist

3. Is your master’s degree useless?, The Economist

4. 《被印度反超,中国在美留学生数滑至第二,专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环球时报

5. 《鉴证|印度掀起“全球高端卷” 政商科技界无一幸免?他们为啥升得那么快?》, 凤凰鉴证组

6. 《鉴证|中国和印度谁是全球“卷王” ?印度人做梦都想当医生?》, 凤凰鉴证组

7. 《130万跑路的印度人,卷死全球高校》,最华人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