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出的人才,为何甘愿为西方“抬轿子”?复旦教授一针见血!

中国走出的人才,为何甘愿为西方“抬轿子”?复旦教授一针见血!

中国高端人才频频外流,他们为何不愿回国?

在学术的殿堂里,总有一些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言论和见解常常能引发人们的深思。

在复旦大学,就有这样一位备受瞩目的教授——陈平。他说话铿锵有力,观点独到,每次演讲都能让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掌声雷动。

那么,这位陈教授究竟有何等魅力,能让他的言论如此深入人心呢?

从铁路工人到复旦教授,陈平的传奇人生

陈平教授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早年就读于中科大物理系,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去铁路部门做了一名工人。

在这五年的时光里,他不仅锤炼了自己的意志,更对经济政策的现状有了独特的见解。

后来,陈教授被借调到中科院等单位,开始走上了政策研究之路。但这并不是他事业的终点,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

于是,他又回到了中科大读研,毕业后更是远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1996年,陈平教授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他回到了北京大学任教。

退休之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加入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继续为学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节目中,他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就包括对考试的看法和对留学的建议。

陈平教授:我讨厌考试,但鼓励留学

在节目中,陈平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他非常讨厌参加考试。因为他觉得考试往往需要面对大量的差题和需要背诵的内容,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

但他也承认,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虽然他自己不喜欢,但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必要性。

陈教授的课程是向全校开放的,无论是研究生、本科生还是校外人士,只要想学习新的知识,都可以来蹭他的课。

他坦言,从事他这个行业是赚不了什么大钱的,但如果想要冲击诺贝尔奖,那这个过程应该会非常有趣。

他还调侃说,自己的女朋友希望他能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毕竟赚钱还是很重要的。

在谈到留学时,陈教授表示,如果学生们觉得自己经历足够,平时上课已经满足不了对知识的求知欲,那么可以尝试去美国留学。

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文化。

崇洋媚外?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现状

然而,在谈到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时,陈教授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他指出,现在很多中国人非常喜欢给西方人“抬轿子”,这种现象在北京大学尤为严重。

但他同时也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中科大那种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虽然北京大学也有这样的人,但往往都已经被他招到了门下。

事实上,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05万人,但留学成功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却寥寥无几。

只有144.42万人选择了回国,这意味着大部分高端人才都留在了国外。

这一现象让很多人感到痛心,因为这些人才都是国家花费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培养出来的。他们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最终却选择了留在国外。

特别是北大清华这种高校出来的人才,有81%的留学生最终都留在了美国或其他国家发展。

北大清华人才为何留在美国?过来人说出真相

对于这一现象,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许晨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数学方向有着过人的天赋,比同龄人提前一年毕业,并攻读了北京大学的硕士。

最终,他也提前一年告别了北京大学,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如今,他已经是一名教授,还是国家比较杰出的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许晨阳指出,很多高端人才不愿意留在国内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学习风气浮躁,不适合潜心搞学术。

如果坚持留在国内发展,最终整个人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未来发展也不会很顺利。二是学术造假现象频发,这对于一些高端人才来说是一种打击。

他们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艰辛,但有的人却可以通过假学术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样的环境显然不适合他们发展,所以他们选择了其他国家。

留学是好事,回国更是大好事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发展。事实上,也有很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留学生回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除了前面提到的学习风气和学术造假问题外,还有诸如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留学生回国发展。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

只有他们愿意回国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和繁荣。

结语:留住人才,方能兴国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中国高端人才为何频频外流?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国内环境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国外提供的优越条件和机会吸引了人才。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留住人才是兴国之本。只有当我们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的制度和优厚的待遇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发展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教育和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