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歌子 来源:教育本色
一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在他的实验中,儿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这表明成人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这一理论诠释了孩子如何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学习。
如果父母展现出积极的行为,孩子更有可能模仿。
二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
从牙牙学语时对语言的模仿,到行为举止的效仿,他们如同一块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无论是温馨的笑容、礼貌的问候这些良好行为,还是生气时的怒吼、烦躁时的摔打等负面行为,他们都会照单全收。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他们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榜样。
父母可能在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却发现孩子在某个场合也这样表达;
父母可能习惯了在遇到问题时抱怨,而孩子也渐渐变得爱发牢骚。
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举止优雅、谈吐得体、情商很高,那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看到的是父母的文明与谦逊;
而有的孩子出口成脏、行为粗鲁,让人不舒服,往往也是受到了家庭不良氛围的影响。
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
孩子可塑性也极强。
他们就像柔软的黏土,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因为一次鼓励而变得积极向上,勇于尝试;
也可能因为一次不经意的打击而变得自卑怯懦,不敢出头。
他们可以在良好的引导下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也可能在错误的示范下沾染上懒惰贪玩的恶习。
这种可塑性既是希望,也是挑战。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关键塑造者,责任重大。
四
当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乖张时,父母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是要静下心来审视自己。
是不是在家庭氛围中经常充满了紧张和压抑?
是不是父母自己在处理问题时也缺乏耐心和理智?
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如果大人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很难学会平和与稳定。
五
当孩子习惯不好、待人不礼貌时,同样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也许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给予足够的礼仪教育,或者父母自己就存在一些不良习惯。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那些被父母忽视的细节,可能正是孩子不良习惯的源头。
可以扪心自问:
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到言行文明、礼貌待人?有没有在孩子出现不礼貌行为时及时纠正和引导?
六
当孩子不求上进、沉迷电子游戏时,父母更要深刻反思。
是不是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
是不是我们没有为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榜样,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是不是我们自己就手机不离手,游戏连着打,让他们觉得父母也这样,想必他打打游戏也没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导和激励,如果我们缺失了这些环节,他们很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
七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自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只有大人用积极、健康、充满爱的方式对待孩子和生活,孩子这面镜子才会映照出美好的画面。
因为,在教育的世界里,父母的模样,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
上次,在某个论坛上,一位专家说过一句话:
现在最难教的,反而是父母!
这话当过父母的乍一听,会觉得不舒服。
但仔细一想,真的是振聋发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