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介明,香港大学原副校长、荣休教授
首先,我来谈谈目前全世界的现状。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三点:一是社会变了;二是世界乱了;三是科技狂了。简而言之,“变了”“乱了”“狂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态,也是当下的教育面对的常态。
“社会变了”,指的是后工业时代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为了营造欲望;生产特点已经从大量生产转为少量多款;以前年轻人讲究安居乐业,现在年轻人要不落俗套,尝新尝鲜;新生代的幸福观、职业观、成功感、满足感都已经大不一样。“世界乱了”,是指毫不掩饰的保护主义、不由分说的跨国干预等等。“科技狂了”,则是指虚拟世界超越了现实,真假难分;机器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云端生活超越边界,让很多人小圈自赏;大数据超越个人,隐私保护存忧。
对此,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是新的一代,必须在知识技能、待人接物、品质品德、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有全新的要求。比如,知识技能方面,要知识广博、善于钻研、敏锐观察、乐于学习、维持好奇、有全球视野;待人接物方面,要善于沟通、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在品质品德方面,要积极向前、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永不气馁;在价值观方面,要渴望和平、热爱自然、坚持正义、维护公平,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新一代呢?我认为,全方位培养好新一代,需要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从经济话语转向人文话语,从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从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习科学,从课程科目转向重视学习经历,从学生懂些什么转向学生能做什么。
以我的观点,理想的教育过程应该是:经历要多、考试要少、空间要大、情感要深。
一、经历要多。哈佛大学认为学校不仅要向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师和优良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还要让学生可以到别的国家、地区去旅游、服务甚至参与建设。
二、考试要少。新加坡宣布从2019年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并且在3年内,逐步取消小三、小五、中一、中三的年中考试。2017年,韩国宣布初中3年里至少有一学期不考试。
三、空间要大。2012年,哈佛大学在给所有新生的一封信中,鼓励他们休学一年,不上课。信中写道:新生们进入了某个专业,常常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因此,希望新生第一年不要来哈佛上学,也不要到别的学校去上学,除此之外什么都能干,可以旅游、可以进行商业实践、可以运动等等。哈佛大学希望每一个新生都能真正认识自己,这就是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
四、情感要深。克里斯·坦森教授写了一本书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中写道,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每5年都会组织一次聚会,第一个5年重聚时,同学们都意气风发,前程无限;第二个5年,大家都美满幸福,劳碌无暇;但当第三个5年聚会时,有些校友出现了危机,事业失利,家庭失和;第四个5年重聚时,有些校友甚至出现了人生重挫,身陷囹圄。
到底应该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坦森指出,“认真思考并努力寻找你的人生目标和使命宣言,那将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