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带给每个人的无限美好前景

彭凯平,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近期上映,影片直接触及了心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自我认同和人生意义。真人的冒险旅程不仅是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启示。它鼓励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彭凯平教授在他的《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则向我们传授了如何赋予人生更多意义,这无疑为我们解读这部电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或特别的视角。

积极心理教练

应用才是积极心理学的真正目标。它体现在积极心理教练、积极心理治疗等个体支持方面。积极心理教练是一种有科学依据的方法是帮助他人提升自我觉察,强化并运用优势,提升个人表现,实现有价值的目标的有效工具。

积极心理学与教练天然相契合。一方面,积极心理学与教练都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健康的、资源丰富的、有成长动机的;另一方面,人们需要教练,是源于想要提升整体幸福感的美好愿望。积极心理学为教练帮助他人提升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懂得运用积极心理方式的教练,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的优势、积极心态、感恩和创造力等,从而帮助对方提升整体幸福感。

110米栏运动员刘翔人尽皆知,他的教练孙海平却几乎无人知晓能给“飞人”做教练的人,势必非常厉害,但其实孙教练的运动天赋并没有刘翔高。为什么他会成为刘翔的教练?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懂得更多技术和理论,并且可以从更开阔的角度给刘翔建议。由此可见,教练并不一定有更强的能力,而是能够给对方一些有价值的反馈、建议以及心理支持。

不仅在体育、健康这些领域,其他领域也有教练的用武之地。比如人生教练,可以帮助他人找到并实现人生的目标;高管教练,可以帮助企业中的高管提升领导力以及更好地分析企业目标关系教练可以指导他人提升人际关系,或是谈一场好的恋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练并不是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他们的工作是基于成长取向,所服务的对象并没有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走得更远。以身体为例,健身教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运用适当的锻炼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健康、美丽;医生则相反是问题取向,针对身体的问题来对症下药。

罗伯特·比斯瓦斯-迪纳(Robert Biswas-Diener)在积极心理教练这一领域最突出。他曾经被彼得森称为“积极心理学的印第安纳·琼斯”。印第安纳·琼斯是美国电影中的一个英雄,同时是探险者、研究者,曾在世界各地有过冒险经历。罗伯特曾经到非洲采访当地的土著,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遭到拒绝后,他另辟蹊径,按照当地的习俗在自己身上烫疤,最终顺利地完成研究。

2010年,他出版了《积极心理教练》一书,书中提到积极心理教练的重要步骤是正面诊断。他认为,我们以往对他人的诊断是负面的,以问题为导向,但其实还有一种正面诊断,专门看对方有哪些正面资源。他把这些资源分为五种:能力、幸福、希望、情境和使命。

积极心理治疗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方法来进行心理治疗,是近些年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的是来访者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负面心理,而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治疗师可以通过提升来访者的正面心理来减少负面心理的影响。他和自己的学生拉希德(Tayyab Rashid)一起发展了“积极心理治疗”,它包含 14个帮助来访者提升“积极资源”的策略,从而改善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对比积极心理疗法和传统心理疗法的不同,马丁·塞利格曼和拉希德在 2006年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分为三组:积极心理疗法组传统心理疗法组和药物组。结果显示,接受积极心理疗法帮助的来访者,在抑郁指数等方面都有所改善,比接受其他两种方式帮助的来访者有明显好转。拉希德博士后来又将该疗法扩充为15个略。

除了积极心理疗法外,积极心理学家还研发了其他心理疗法。比如以积极的视角探索并实现目标为核心的希望疗法(hope therapy),以及用积极的信念促进最优功能的幸福疗法(wellbeing therapy)。

希望疗法是由积极心理学家斯耐德(Snyder)等人提出的“希望理论”发展而来的心理干预策略。该方法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积极思维策略,包括目标思维、动力思维与路径思维三部分。治疗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灌输希望。请来访者理解希望的内涵,以积极的视角回顾自己的经历,关注所获得的成就,并形成目标的概念,探索和明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第二,提升希望。请来访者寻找通向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尤其是面临挑战时克服困难的方法。

幸福疗法是在著名的“Ryff心理幸福感多维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心理干预策略。该疗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帮助来访者体验到最佳幸福感的情境;中期鼓励来访者识别导致幸福感中断的想法和信念;末期讨论和修正影响来访者幸福感维度的想法和信念。幸福疗法作为中后期的一种治疗技术更为有效,不仅可以用于个体治疗,也可以用于团体辅导。

虽然心理学有众多有效的心理疗法给人以帮助,但我认为人是有一定自我疗愈能力的,这同样是一种进化而来的积极选择。中国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24%,但由此也说明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就是很多年轻人的抑郁症是自我痊愈的,他们可以靠自我奋斗走出阴影。一项研究表明,很多抑郁症患者有“三个月自我痊愈”的情况。

优势教养和自主教养

除了对个人的支持,积极心理学如何在家庭中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呢?

优势教养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沃特斯(Lea Waters)教授提出的一种方法。她在自己的《优势开关》一书中提到,在养育孩子时,我们要打开自己意识中的优势开关,不应该一味地要求孩子修补缺点而是要认识到发挥优势比修补缺点更加重要。优势包括品格、能力兴趣、天赋等。

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寻找孩子的优势。观察孩子在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看他们在自主状态下如何进行选择。

第二,第二培养孩子的优势。使用成长型思维,相信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而且父母要以身作则,时常关注自己的优势。

父母在应用中有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父母不应仅停留在口头鼓励,而是要一点点地进行引导,落实在行动中。

第二,不断提高难度。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成长“脚手架”只是一个临时平台,需要不断调整,帮助孩子分阶段地专注于某个具体且明确的目标,并且全神贯注地努力。父母还要及时地给孩子反馈,帮助他们反复练习,最终获得提升。

自主教养是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养尤其是中国家庭教养中的另一种应用。经研究发现,有的中国父母不太关注对孩子自主感的培养反而会利用一些方式妨碍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这些方式有六种主要表现:否认感受、压制思考、内激发、焦虑激发、有条件的爱和动机分析。我们把它们比喻为“心理武器”,当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控制时会使用这些武器,以便让他们乖乖就范。比如有的中国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心理控制方法是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

父母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是因为太心急焦虑,迫切地渴望孩子往自己预设的方向成长。美国心理学家高普尼克(AlsonGopnik)教授曾做过一个木匠和园丁的比喻。她认为,如果父母像木匠一样对待孩子即孩子不能有一点点错误,成长的细节都由父母来决定,孩子必定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父母只有像园丁一样,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帮助他们成为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完美却能以本来面目示人的人,孩子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培养孩子的关键是,父母要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父母要帮助孩子看清他们心灵的“内核”、他们认为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这才是真正的内在成长动力。在动力问题得到解决后,外在的成就和收获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工作重塑和欣赏式探询

积极心理学在组织中的应用,主要是工作重塑(jobcrating)和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工作重塑是指员工通过自己对工作进行重新构建进而获得工作认同以及工作角色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员工对其工作进行再设计以获得较高的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度以及工作满意度等。

下面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工人们在工地上砌墙。有的工人仅仅把当前的工作看成是砌墙,把自己当成一个碌碌无为的打工者;有的工人则把这份工作看成是“我在造一座漂亮的房子”,他看到了更大的图景,内心具有使命感,并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仅把工作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工作满意度和人生满意度都会比较低。如果看成是职业,则会高许多。最好的方式是将其看成是人生的使命,不但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人生还会更蓬勃。怎样才能让工作不仅是打工赚钱的工具,而且还是人生使命呢?积极心理学认为,关键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积极的意义。

比如我们曾在医院里看到,有些清洁工在那些身体不便的患者出院时,会主动帮他们从病房挪到停车场。这个行为是违反医院规定的,假如被上级发现,可能会被处罚,但他们依然愿意去做。为什么呢?某位清洁工的话给出了解释:“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是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清洁工认为自己是善良、乐于助人的,当看到患者需要帮助时,会自发地帮忙,而不是工作要求。清洁工的工作职责虽然是把环境打扫干净,但他们拓展了工作的外延,并不是像机器人一样,仅仅做好上级指派的工作。不把工作仅仅当工作,而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这一过程正是典型的工作重塑。

工作重塑有三个要点,分别是改变任务、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以及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

首先是改变任务,它包括任务的数量、类型、性质、边界等。它可以使任务更加符合自己的兴趣,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实现目标。

其次是改变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不仅是让自己和别人形成良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才能在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发挥优势,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符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最后是改变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工作并不是各种烦琐的、相互孤立的任务的堆砌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到与工作相关的图景目标和深远的意义。

假如一位行政助理有许多工作,每天焦头烂额,她该怎样重塑工作呢?首先是把所有的工作列出来,按耗时耗力的程度进行分类然后把工作按照动机、优势、兴趣进行重新组合。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角色,即“我是谁”。她要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一堆工作的集合而是自己作为一个角色,把所有的工作连接在一起。她要看清角色并用角色来全新定义自己的工作。行政助理的角色通常有两个,第一是连接者,第二是支持者。作为连接者,她需要把各种人和事连接到一起,其动机是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优势是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支持者,她需要让自己成为值得他人信赖的依靠。动机是帮助别人,优势是注重细节、值得信赖。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工作重塑的确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在组织中的第二种重要应用是欣赏式探询。该方法由凯斯西储大学的戴维(David)教授提出,是指我们关注一个事物时应当看到其好的一面,发挥优势并增加其正面的变化。戴维教授提出了“4D模型”。第一是发现(discovery),是指要发现我们及别人过去、现在的成功因素,让所有人都来分享。第二是梦想(dream)是指关注我们到底要什么。第三是设计(design),是指设计出抵达梦想的道路,列出所需的组织结构、流程等,以便充分地发挥优势。解四是命运(destiny),是指不仅要实施前面提到的步骤,还要进一步强化整个系统的欣赏式文化,帮助成员持续获得提高,最终把组织的愿景变成必能实现的命运。

比起传统的问题解决方式,欣赏式探询强调关注未来而非探查过去,更加重视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以及从积极正向的视角,看到自己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专家。

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曾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在告诉我们如果人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将其充分呈现出来,并能够对他人表达欣赏,帮助他人把优势展现出来,我们就能真正做到天下大同、美美与共。这正是积极心理学带给每个人的无限美好前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