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香港三个小学生表情包爆红,家长笑着笑着就哭了

来源|麦子熟了

ID|maizi8090

作者|姜姜

这几日,一段香港三位小学生的采访视频刷屏全网

视频中,一名学生考上香港知名中学,媒体询问他考学心得。

明明是个还不到十岁的小朋友,却十分老成地说着:

“辛苦谈不上,读书是我的本份

听他说自己周一到周五放学都在补课后,站在后面的两个同学,一个惊讶地把嘴张成了O型,一个露出迷之微笑,两人默默在背后交换了眼神

不少网友看完这段视频,都直呼:「小孩哥表情演我看内卷同事。」

更有网友制作成表情包,如今已火遍全网:

爆笑归爆笑,谁能想到,这三个面容稚嫩,眼神里却看不出一点天真感的小朋友,竟构成了香港鸡娃教育的最残酷缩影

恰逢香港小升中放榜,港媒采访了三位成绩优异的六年级小学生

首先接受采访的,便是视频中站在C位、因谈吐走红的陈同学。

他考进了华仁书院,是香港著名男子英文中学,也是香港第一所由华人管理的英文中学

在采访中陈同学提到,自己每周一到周五晚上放学后,都要马不停蹄地参加补习班,正是因为如此用功,才能考上好学校:

“我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有这个回报都是值得的

即便一点玩耍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全都用来学习,当记者问他是否感到辛苦时,他也丝毫没有抱怨的意思,反倒笑了起来,讲出了那句名言:

“如果讲辛苦,真的谈不上,读书是我的本份

听完这番话,站在右边的江同学或许是觉得好友正经的样子十分有趣,从漫不经心,到怀疑耳朵、不敢置信……短短十秒钟,你品,你细品。

丰富的表情很快走红网络,被称「红过罗湖」,甚至被开发出了一系列表情包。

只不过,他并非像网友们猜测的那般,是个被卷到的「普通小孩」。

他考进的是皇仁书院,在香港称得上是第一官立中学,孙中山先生和赌王何鸿燊都曾在此就读过

对于自己的录取学校,江同学直言「我非常满意」。

而他之所以没有参加补习班,是因为「妈妈是老师,她有一位旧学生的弟弟,英文很好,妈妈找了他为我补习,对我很有帮助。」

还很懂事地在镜头前特地感谢了妈妈和前辈:

“如果没有他们,我今日就没有这个成就。”

当记者问到这个过程会不会有些辛苦时,江同学则是一脸沉稳道:

“我不觉得辛苦。”

而右边戴眼镜的、神秘微笑的许同学,则是被英皇书院录取的,他还是家中第三位考入这所知名院校的

“哥哥现时就读英皇书院,我妈妈亦是插入英皇书院旧生。”

当记者问他平日如何准备功课时,许同学淡然道:

“我尽量保持平常心去应试,如果太紧张,有机会大意失手,如果考不到想入读的学校,可能会伤心,我主要是保持一个平常心。”

本来这段视频原意是为了请小升中的优秀学子们,讲讲考学心得,传递一些上进的正能量。

但大多数人看完视频后的第一反应都是:

这几位小学生怎么一点不都像小孩,尤其是面对镜头,谈吐都如此成熟?

讨论这个问题前,或许需要先了解下香港的教育制度。

与内地教育制度不同,香港实行15年义务教育,其中包括3年幼儿园,6年小学和6年中学

没有中考这一环节,学生们从初中直升高中。

小升初的考试不单单决定学生们读哪所初中,更是直接影响了未来高中、大学的前程,对于香港学子来说十分重要。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也因此,小升中的竞争十分残酷且激烈。

各中学会依据成绩,将所有学生分为Band 1、 Band 2、 Band 3三个等级,进行「统一派位」

Band 1为最好,会首先获得派位,也就是录取。

所有Band 1学生派位完成后,才会开始派Band 2的学生,以此类推。

因此成绩越好,学生获派的几率就越大,视频中的三位同学就是派位成功的。

而C位的陈同学,原本是Band 2的成绩水平,苦读补习班才考到了Band 1,难怪如此辛苦,依旧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派位出来的结果并不理想,家长还可以选择想去的学校进行「叩门」。

有些学校会选择在同一天举办面试,因此家长要提前决定到哪所学校「叩门」,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而学生们则需要继续复习功课,准备面试,甚至是笔试环节。

过程复杂,名额有限,许多学校足有百余人前来「叩门」,但录取名额只有两到三个,也因此失败者众多

@港剧《爱回家》

正因为中学录取竞争如此激烈,所以香港教育的内卷一般是从更小的阶段就开始

为读到更好的中学要进入更好的小学,那么也意味着要进入更好的幼儿园才行

香港幼儿园的入学竞争不亚于「小升初」,需要家长提前一年准备申请表、递交申请、等待面试通知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这其中不仅包括对家长的面试,还有对小孩的面试。

面试问题诸如「在图片中辨别不同的英文字母」、「把拼图未完成部分拼好」等。

不仅考察小朋友对文字、数字的认识能力,还有多语言自我介绍、艺术见解、运动水平等各方面内容的了解。

谁敢信,在话都说不清楚的年纪,竟然就要靠自己面试来获得入读幼儿园的机会

好一些的幼儿园,更是达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程度。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就曾展示过香港家长为孩子教育的准备。

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要挑选好想去的幼儿园,从他六个月大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该上游戏课,读了幼儿园就要赶紧学习乐器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而因为面试在录取因素中占有极大比重,对孩子们而言,与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同样重要的,是充分展示自己思维逻辑和才艺特长的能力。

市面上随之推出大量的「考小面试班」、「考中面试班」,价格甚至高到几万元起

于是小小年纪,孩子们就在各式各样的培训与竞争中,急匆匆地被「拔苗助长」。

这也是为什么采访视频中的三位小学生,会看起来如此成熟又世故,他们平日里就很熟悉这样的应答技巧

视频走红后,震惊了不少内地网友,校长也在第一时间出面向媒体回应,陈同学的回答没有校方引导,都是他自己想说的

视频最后的背景声音格外引人深思:

“现今社会着重说话训练,他们能流畅表达自己,是因为社会已有不同,请各位不必觉得惊讶。”

这三位小学生,基本代表了香港学生的两大类:

一类是参加各种补习班努力升学的;

一类是从上一辈就很优秀,将好成绩延续到这一辈的。

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在围绕着香港教育路线拼命奔跑。

他们被迫失去童年,提前感受并适应成人社会里的竞争与残酷。

而这样的鸡娃教育,从很多前就开始了。

1992年,香港《新闻透视》节目,曾记录了一个名叫刘文渊的小男孩的考学过程。

妈妈为了能让他面试成功,带着他练习面试问题: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来学校坐的是什么车?”

但幼小的刘文渊眼神始终游离,很显然他并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虽然这也并不影响妈妈忙着给他打鸡血。

30年过去,《寻人记》节目组再次找到刘文渊,进行探访。

彼时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就如当年母亲一般,扛起「鸡娃」重任。

家里贴满了精心制作的英文生字贴,成年人如刘文渊都认不全这些生词,但孩子们从三四岁时就要把它们印在脑海里。

每个孩子都有一身的才艺,而他们的面试已经不需要妻子操心,有专业的面试班来指导孩子面试:

回答问题要讲清楚时间、人物、地点、原因,说话一定有三句或以上。

正处于幼升小的阶段,家里孩子分别都面试了多所学校,其中小儿子面试了足足十二所学校

一些成年人尚且都没有这么丰富的面试工作经验,刚刚幼儿园毕业的小孩已经历了如此多的竞争,不免令人感到心疼。

当被问起对面试、考试的感想时,他们纷纷表示「很害怕,也很有压力」。

而妻子同样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其实她也不希望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太有压力,但话到嘴边,也只是无奈道:

“没办法,我小时候也是这样。”

残酷的教育制度一代传一代,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演变出更严格的培训教育。

家长们试图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让孩子适应堪比成年人竞争的压力。

可这样的结果,真的能如家长们所愿,在无止尽的模板化培训、统一化竞争中,培养出社会精英吗?

卢梭曾在《爱弥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当教育有了唯一的、功利化的平衡标准,或许很多人都忘了:

教育最开始的意义,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找到自己真正所热爱的,快乐地过完这一生。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