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小班化教学,则可弹性应对出生人口变化。
▲小学生上学。图/新华社
文| 蒋理
近日,广州各区公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多区小学一年级教学班有所减少,而初中一年级预计入学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
如越秀区教育局发布《2024年越秀区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简章》和《2024年越秀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今年越秀区全区计划开设小学一年级357个教学班(含民办学校6个教学班),与去年相比,减少了77个教学班(含民办学校)。
小学一年级招生班级数减少,这和适龄学生减少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出生人口数据,2022年、2023年是小学入学高峰年,去年我国多地就曾发布小学学位预警,而2024年的适龄学生,与去年相比,则减少约200万左右。
在适龄学生减少的情况下,如果保持班额不变,那么,随着招生规模减少,招生班级也就减少。随之,教师也就可能会多出来。部分学校会随招生人数减少而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路变得更远,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压力,影响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未来适龄孩子如果增加,又会出现新的入学难。而借此契机实行小班化教学,则可弹性应对出生人口变化。
以此来看,减少招生班级数,并不是应对适龄学生减少的好办法。适当提高学校办学标准,降低班额,提高师生比,推进小班化教学,这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有利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此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一研究团队测算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一预测是基于义务教育班额不变、师生比不变做出的。
目前看来,各地也确实是以采取班额不变、减少班级数的方式来应对适龄学生减少。这其实需要引起重视,针对适龄学生减少,不妨做出前瞻性的教育发展规划和科学的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执行的中小学标准班额是十多年前确定的。2002年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8年修订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10年发布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均要求,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
这一班额标准,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的时候,为了解决更多孩子的入学问题,是合适的。但在义务教育普及化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就需要降低班额标准,推进小班化教学。从全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小学班额,通常在20人到25人之间。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这是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而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前提是实施小班化教学,把义务教育的班额标准降下来,让教师能有更多精力实施因材施教。
因此,我国有必要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及时制订新的中小学建设标准,通过实施小班化建设与教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当然,这其中关键在于,在适龄学生减少的背景下,不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这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撰稿 / 蒋理(教育学者)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卢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