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卢勤|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

培养孩子高情商就是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

——“知心姐姐”卢勤

1家庭教育

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曾经有个小男孩给《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写信:本想得到妈妈表扬的他,给正在看电视的妈妈倒茶,没想到妈妈却说:

“别借着倒茶的功夫看电视,念书去!考一百分比什么都强!”

简短的一句话给了小男孩极大的伤害,在信里满是恨意:以后再给爸妈倒茶,我就不是人!

家长总会无意中伤害到孩子,更可怕的是,伤害孩子后往往还不自知。

台湾一位知名主持人曾经和“知心姐姐”卢勤抱怨,每次带着三岁的女儿去商场,女儿总是又哭又闹。她很不理解,商场这么好玩,怎么孩子却不喜欢?

直到有一次,她蹲下来帮孩子系鞋带,“意外”发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可怕的大手大腿。

她忽然意识到,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们不一样,只有和孩子站在一条视平线上,才能理解孩子,走进她的内心

于是,她立刻决定把女儿抱起来回家,孩子上了肩膀后果然就不哭了——原来大人也并不可怕、原来商场是个样子的……

陪伴了三代人的“知心姐姐”的卢勤,发觉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出现了“三大三小”。

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

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

外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毫无保留地爱着孩子,却没有真正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

2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

一辈子都活在自卑里

孩子在形成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前,父母就等同于一切。而他们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文章《一生的战役》里写道“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

在父亲承认了自己的成就的那一刻,三毛泪流满面,“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亲口说出来,才抹杀了我在这个家庭永远抹不掉的自卑与心虚。”

很多家长总怕夸奖会让孩子骄傲,与其让别人指指点点,不如自己先“毒舌”一番。

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哪怕全世界都不认可我,只要你认可我,那世界就是完整的,我就有力量前行

而那些从小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一辈子摆脱不了自卑的阴影。

国内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他的父亲曾是国民党军官,从小受到父亲严苛管理的他,自尊心极度受挫。

以这种自卑感深埋在骨子里,伴随着张艺谋一生,平时在女同事面前,他不敢抬头直视,即使后来功成名就,也觉得只是巧合,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有多强。

可是大部分家长甚至没意识到,总在以自以为是的严格要求,不断地伤害孩子。

3 走不进孩子的心

因为你没有转换角度

卢勤常常说,家庭教育很简单,只要做到“爱孩子、用孩子、夸孩子”就够了,但很多家长根本不会使用孩子。

教育是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事。觉得一百分比一杯茶更重要的父母,到老了也别怪孩子没良心。

那么,孩子究竟要怎么用?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其实大不相同。卢勤总结出8个字:享受儿子,欣赏女儿。

卢勤最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儿子三岁半时,卢勤抱着孩子挤公交,没挤上。儿子关心问:“妈妈你怎么啦”,“妈妈下乡插队的时候把腿摔坏了,抱着孩子上不了车。

听完后,儿子立刻跳下来帮她捶腿,卢勤欣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在这句话的鼓励之下,孩子学会了关心:天冷了,儿子会帮妈妈添棉被;学校奖励了巧克力,第一时间想到与妈妈分享。爸爸出差了,懂得做饭照顾妈妈。

孩子的责任感,就在一次次的“有儿子就是不一样”的夸奖中,被培养和调动出来。

有女儿的家庭,尤其是父亲,要用爱和赏识滋养她。如果一个女孩从小缺少父爱,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找一个像父亲般的男人。

父亲应该怎么爱女儿?一句话就够了:有个女儿真好!

有个小女孩幼儿园放学回家,发现爸爸生病躺在床上。她着急跑回房间拿出自己爱吃的糖,对爸爸说:“爸,你发烧了,别哭啊!把药吃了,不苦不苦。

爸爸乖乖把“药”咽下,对女儿说一声“有个女儿真好”。

在赏识中长大的女孩,爱人爱己,在指责中长大的女孩,勾心斗角。

4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这一点卢勤也深有体会,因为她从小就在母亲爱的教育下,继承了乐观、乐于分享的品质。

卢勤在东北农村插队时,不小心腰受伤了要住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给妈妈寄一封信,免得她事后得知,更加着急。

卢勤以为妈妈回信一定会问“怎么住院了?要不要我来看你?”结果信里只有一句:太好了,你终于可以休息了,你太累了

一句“太好了”深深触动了卢勤,人的心情变了,病也好得更快了。

此后,她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要用好的心态去面对任何发生的事情,因为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把痛苦变成痛快,于是人就活在快乐之中。

▲卢勤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里长大,也让卢勤敢于勇敢追求心中的梦想。

从11岁在报纸上看到《知心姐姐》栏目,收到回信开始,卢勤便在心里种下了要当“知心姐姐”的种子。为此,她还特意梳起了小辫,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可是随着报纸停刊、卢勤下乡插队、结婚、生子,她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远。

直到一天,她听说了《中国少年报》复刊的消息,她激动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竟然收到了报社的录用通知!她从此开始主持起《知心姐姐》栏目,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卢勤的主持之下,“知心姐姐”从最早的报纸栏目,发展出热线、夏令营等多种形式。

▲全国各地的“知心姐姐”信箱

她回复过数以万计孩子的来信,解答他们成长的烦恼。

她开导过不少有自杀、暴力倾向的孩子,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她鼓励山区孩子勇敢追梦,实现了当解放军、当老师的梦想。

无数人的命运因为卢勤而改变,她也成为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知心姐姐”,40年持续不断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也让她成为最懂中国孩子和家长的人。

她也在“知心姐姐”的工作里感受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即使退休了,她还在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困境。

【来源:初中英语人教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