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博士返乡办婚礼拒绝闹洞房,反被嘲笑

亲子之间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自然也有一定的差距。

只不过现在很多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已经不能用“代沟”来形容,简直就像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彼此互不理解,谁也说服不了谁。

尤其是通过升学考试逆天改命,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接受精英教育后,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更加无法融入乡土社会的。父母在血脉亲情的牵绊下,打肿脸充胖子,更加让子女无法理解。

一位90后在读博士生小周(化名),出生于华北农村。小时候家境贫困,甚至连买化肥都需要赊账。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不能一辈子让人看不起。于是小周发奋图强不仅考上了大学,走出农村,还成为家族里第一位博士生。

学历让父母在老家扬眉吐气,不过同龄人都结婚生子,马上到而立之年的小周,婚姻大事也让家长成了家长的心病。博士学习时间长,晚婚晚育是正常事,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是人生头等大事。好在小周读博期间遇到了人生伴侣,只不过妻子是湖北人,办婚礼就成了难题。

按照小周的想法来看,就是双方老家都不办婚礼,只简单在工作地,邀请周围的老同学一起吃个饭就好,可是家长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改为双方老家各宴请一次,原计划只是象征性办一下,不要任何仪式,也不用双方家长到场,新人露个面即可。

没想到双方父母答应后,婚礼前夕亲戚们却不乐意了。女方亲戚觉得在男方家办婚礼没有娘家人在不合规矩,怕女孩被婆家怠慢了。可是请一家子亲戚从华北到湖北不是一笔小数目,小周还在读博,没有太多收入,双方父母也都是农民,亲戚的不依不饶也让家长没面子。

男方家亲戚也不同意简单吃个饭,觉得家族里唯一的博士结婚,一定不能小气,要风光大办,必须要有拦门、拦婚车、闹洞房,没有二、三百条烟都不够扬眉吐气。小周不同意,还被亲友嘲笑了,说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背后还挑拨,说这种事不能听孩子的。

看完博士能接受的“文明”婚闹,就知道为啥大学生想要断亲了

小周毕竟还没毕业,本以为过年期间简单筹办一下就回去专心写论文,年末年初都有一堆总结和计划要写,结果双方家长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怂恿下,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博士喜欢用数据思考,其他费用暂且不谈,拦门、拦婚车、闹洞房这些婚闹行为,至少要用200条烟左右,一条200多,算下来至少要4万,再加上酒席、车队等庆典开销,少说8、9万,礼金只能收回1、2万。面子有了,里子却没了。

家长平时都节俭惯了,现在却要为了面子问题掏空家底。小周不得不感慨乡土熟人社会和大城市的区别。新时代的大学生,在长期接受现代教育后已经有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几乎脱离了乡土世界,建立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缘”社会关系,不再依赖“血缘”关系。

“血缘”之间的婚闹可能只是要红包、要糖果、要烟。“学缘”建立起来的文明婚闹,几乎都是基于专业知识,一位清华博士结婚被要求现场写代码,河南一位博士结婚,伴娘堵门的题目是让博士新郎做英语专八听力题。

大学生相比之下,自然更愿意接受后者,对前者更加嗤之以鼻。嘴上说是重视传统,为了气氛,实际上他们还是为了在典礼中占便宜,而不是真的为了新人考虑。这样的亲友甚至都不如网友真诚,难怪大学生都不愿意参加亲友聚会,甚至恨不得想要断亲。

写在最后

今年过年期间“不听命于杜康”火了,年轻人都在用各种机智的方式来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主打一个答非所问,或者废话文学。不是他们不真诚,而是亲戚的好为人师确实让年轻人非常反感。

“断亲”并非出自年轻人的本心,只不过为现实所迫。他们也想趁过年期间好好孝顺父母,可是父母在亲友的影响下,哪壶不开提哪壶,让本就有很大压力的年轻人,觉得家不再是温馨的港湾,在众多亲友面前被揭开疮疤,成为大家的谈资还不能反驳。

若是父母与孩子能够多相互理解,增加有效沟通,或许这样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断亲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都不是好事,也不是现代教育的初衷,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外,两代人相互理解,尽量不要相互干涉才是解决之道。

今日话题: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