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美德,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红利驱动下,高职教育成效显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尽管如此,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多问题,边缘、无趣、低效的课堂,“远离靶心”的奖项“、未曾落地”的课改和“高不起来”的质量等。为此,教育部长陈宝生发出“课堂革命”的集结号,直击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痛点难点。高职教育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践行课堂革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
一、高职课堂革命的内涵
(一)教师教学维度:突破“三教中心”范式,创设“为学而教”课堂
如今,创设智慧课堂和变革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议基点,为此,变革以传授知识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观念,必须首先突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三中心合一范式,摒弃“为教而教”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逻辑起点,变“适教课堂”为“适学课堂”,变“以教定学”为“以教辅学”“以教助学”“以教引学”,秉承“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新课堂观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以新教学观激发课堂青春力量,以新学习观点燃课堂学习激情,积极创设“为学而教”课堂。以“学习导向”为特征,为学生“学”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有效教学,有“学”才有“教”,“学”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杜绝“水课”,打造“金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精诚合作,增进在校学生与在岗员工互通交流,把“教”扎根得更深更实,让“学”领悟得更透更好,创设“为学而教”课堂,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想尽办法、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二)学生学习维度:突破“以教定学”范式,创设“合作探究”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主战场。“以教定学”是以“教师如何教”来设计“学生如何学”,用教师的“教”来决定学生的“学”,其逻辑是教师教得好,学生必然学得好。这种匹配工业化社会的教学范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合作探究”课堂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建构知识库,确定经验概念,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环境条件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要建立融合式学习环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开展过程多元评价,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推动学生自主发展,以合作探究促进师生更好发展。
(三)教学关系维度:突破教师知识权威,创设师生共同课堂
教学关系是教学基本问题,也是教学过程核心问题,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关系。课堂革命是对教学质量与价值的追求,是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对教学关系有直接影响。“三教中心”“为教而教”等传统教学观念都昭示了教师的“知识权威”与“居高临下”,规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培训给学生什么技能。课堂革命就是要破除这种知识权威,改变这种教学关系,使教学关系由单向变为交互,促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由权威变为平等,促进知识构建在主体间的交流;由“教师中心” 变为“学生中心”,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变革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这不仅能改变“教”与“学” 的数量比例与先后次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能提升“教”对“学”的引导作用与指导效果。改变原有教学关系,创设师生共同课堂,形成现实的学习共同体,体现师生的共同价值。教师与学生有着共同的信念和愿景,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分享见解与信息,鼓励学生深层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则主动作为、积极回应,以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合作实效性,理解、吸收、迁移所学知识。
(四)教学文化维度:突破传统价值导向,创设新时代好课堂
教学文化是大学教学历史的延续和现实的再生产,是长期教学活动形成的精神生态。其根本目的是追求知识与学问,终极旨归是培养人、塑造人及发展人,主要使命是提高公众素质、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课堂革命不仅变革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技术,也推动着教学文化的转型升级,突破知识本位价值、人本位价值的传统价值导向,追求时代教学价值,促进知识本位价值、人本位价值、社会本位价值与新时代教学价值导向融合,确立新时代教学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创设新时代好课堂。为此,要激活现代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学校外部治理结构。要以现代教学价值观为核心,加强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建设、学生的现代学习能力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促使创设新时代好课堂,不仅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投入,也有现实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和高质量的学习成效。
二、高职课堂革命的动因
(一)职业教育类型化是课堂革命的时代要求
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简称“职教20条”)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类型不同。职业教育类型化对高职课堂革命提出了时代要求,要坚持学生主体、行动导向、能力本位,“做中学”“学中做”,以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形成,以双元育人培育工匠精神,以技术传递推动职业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渠道,是教师、教材、教法施展才能的舞台,课堂革命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课堂革命要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以“思想革命”促进师生观念更新、以“方法革命”促进课堂全面变革、以“技术革命” 促进教学整体提升。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课堂革命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育教学质量,源于“课堂主渠道”。当前,高职院校存在课堂教学边缘化、课堂学习氛围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源于教师的双师素质不高、教材的内容陈旧且呈现方式单调,以及缺乏教学设计意识、师生互动少、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这也印证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的共识。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促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现课堂革命的总体要求。“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课堂革命的客观需求、解决课堂问题的重要举措、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当前高职学生来源多元、诉求多样的实际,不仅需要确立尊重差异、扬其所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教师向教练转变,强化双师素质锤炼,能文也要能武。同时,也需要教材向学材转变,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操。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发展,使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长知识。“三教”改革是课堂革命的客观要求与核心任务,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是课堂革命的现实动力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战略性、关键性技术,是驱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是高职课堂革命的现实动力。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服务、支撑新科技的发展,高职教学必然朝着现代、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高职课堂革命也必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职课堂有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助力学生跨界学习,促进教学理念变革、学习路径重构和教学模式创新,也能助力教师跨界发展,聚焦新时代高职学生跨界核心能力培养,创新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未来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高职课堂的深度交融,是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高职课堂革命的实践场域,是突破时空的桌椅与桌椅、教室与教室、教室与室外、课堂与自然及课堂与社区“五连通”立体学习场。未来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呈现出新形态,教学资源、交流互动、评价决策展现出多样化、立体化和数据化特征,高职知识体系、教师能力、教学场所和教学评价等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高职课堂革命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人际关系,它既是一种教学关系、情感关系,也是一种交往关系、伦理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浓缩”,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革命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形成师生一体观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学环境升级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环境的迭代升级,在这样的新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有意愿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形成学习共同体。
第二,教学资源获取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获取学习资源方面,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三,教学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持续增强“学生中心”的教学适应性。同时,学生也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第四,教学角色重塑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源泉。教师要向知识的传播者、建构者和服务者,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也应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求学者转变。
第五,教学服务提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高职院校要弘扬尊师重教风尚,着力构建新型的政校联动关系,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新型师生关系良性发展。
(二)开展新型的教师培训
开展新型教师培训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重心在教师。课堂革命是课程改革的行动号角,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是这场“革命”的突破口。
一是突出校内师资培训效果,促进教师培训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积极促进校内师资培训转型升级,使师资内训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助推器”、教师成长进步的“动力源”、教学内涵建设的“新动能”。
二是秉承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思想观念更新。新型教师培训既要使教师领悟现代大学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也要推动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构课堂立体评价、建立现代人本课堂。
三是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新型教师培训要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文献、开展小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也要培训教师通过传授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四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新型教师培训站位要高,一方面,要立足当下,有针对性地抓住本校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将此研究成果融入教师培训中;另一方面,要放眼时代,解答现实拷问,为高职教育更好地开展课堂革命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打造新型的课堂文化
一是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课堂革命就是要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成为主人。教学活动从根本上看是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这不仅需要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教师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也需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二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要发挥辅导员的第一作用,严格工作规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选择。要构建综合思政育人体系,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以生为本、以文化人,传承企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行为激励评价机制,满足学生行为激励的多样化评价需要。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树立教育新观念,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确立教学新目标,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建立实施路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四是要谋求竞争与合作在课堂中的统一。合作是一种精神,竞争是一种力量。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没有合作就不能进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促进学习共同体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要助力学生提升整体规划能力。整体规划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它贯穿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对学生全面认识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是提升学生整体规划能力的主阵地。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具体化自我观念,以积极的自我期望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相关教师和部门要通过评价、咨询启发学生觉察自己的学习状态,评价自己的学业成绩,调整自己的期望规划,以整体规划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第二,要提升学生资源内化整合能力。学习资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自主学习的有效保障。学生校外学习资源内化和校内外学习资源整合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杜绝“等靠要”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发挥入学教育作用,讲好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课和关键一课,引导学生制定大学学业和生涯规划;再次,要帮助学生主动认知校园资源,熟知校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内化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以“为我所用”服务自主学习,促进自我发展。
第三,要帮助学生创设自主支持环境。自主支持环境是指可以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自主环境氛围以及由他人给予的支持。相关研究表明,自主支持性环境与学生心理需要、自主性情感和学习绩效正相关。帮助学生创设自主支持环境,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职能,不仅要成为自主支持性教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而且,也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强化并坚持自主学习,既要主动认知社会,也要善于运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五)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
一是围绕学生中心建标准,多元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统一。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课堂教学的优劣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构建评价标准要注重学生学习状态与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人格特质与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外部评价者(校领导、企业人员、教学督导和同行教师等)、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教学评价,体现多元评价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二是开展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展开评价。教学评价只有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评价效果。多元评价主体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开展教学评价,评价角度不同,评价目标一致。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探究、促进合作,高效实现目标;学生要自觉端正学习动机,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促进自主学习;外部评价者要围绕评价观,紧扣标准、客观公正,服务学生发展。
三是用好评价结果促进教师提高素养,多维指导与批判反思相统一。教学评价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主体要围绕学生中心地位,开展多元评价、多方评议、多维指导。一方面,促进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调控、课后教学反思,推动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为教学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进学生通过体验教师教学行为,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批判、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转自工匠职教,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END
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公众号ID:kbwdwys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