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含常见230个通假字,教材文言文通假字练习

原标题: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含常见230个通假字,教材文言文通假字练习

概念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慧”则是“惠”的本字。

分类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再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如谷——榖,泪——涙,峰——峯,游——遊。

通假字:音同本字,或字形相近,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被”与“披”。其特点是“因音通假”或“形近通假”。

常见230个通假字

1.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 “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桮: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7.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9.被:通“披” ,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101.廪廪:通“懔懔” ,危惧的样子。形容“而直为此廪廪也。”

102.陵:通“凌” ,凌侮。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103.流离:同“淋漓”,霑湿的样子。形容词。“两股间脓血流离。”

104.陇:同“垄” ,高地。名词。“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105.录:同“碌” ,平凡、平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6.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07.臝:同“裸” ,裸体。名词。“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108.茆:同“茅”,茅草。名词。“覆之以茆。”

109.没:同“殁” ,死。动词。“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110.每:同“们” ,词尾,表人的复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111.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112.俛:同“俯” ,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113.缪:同“穆”,温和‘恭敬。“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91.佚:同“逸” ,安逸、安闲。形容词。“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192.益:同“溢” ,涨水。动词。“澭水暴益。”

193逸:通“佚” ;散佚。动词。左忠毅公逸事。”

194.翼:通“翌” ,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195.阴:通“萌” ,树荫。名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196.有:同“又” ,更。副词。“殆有甚焉。”

197.与:同“欤” ,“吗”。语气助词。“可得闻与?”

198.豫:通“预” ,预先、事先。副词。“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199.员:通“圆” ,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226.兹:通“滋”,更加。“赋敛兹重” 。

227.咨:同“谘” ,询问。动词。“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28.卒:通“猝” ,仓猝。形容词。“五万兵难卒合。”

229.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30.坐:同“座” ,座位。名词。“直上载公于上坐 ”

统编教材文言通假练习汇总

免责声明

我们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 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