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颁发了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证书。作为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重要科技奖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的授奖项目不超过310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34所高校官宣获奖。其中,清华大学至少有8个项目获奖,4个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个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北京林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各有8个项目获奖:北京林业大学1个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个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复旦大学1个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基础医学院占昌友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奖。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华中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实现了在该奖项中的重大突破,可喜可贺!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5项,其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刘小磊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奖,这是学校首次获得该奖项,教育部该奖项年均授奖数不超过10项。
刘小磊教授
(图源:华中农业大学)
刘小磊创建国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猪整合组学知识库,打通了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关键基因筛选的“最后一公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育种算法和软件,实现了百万级群体基因组选种选配大数据的高效计算,全面适配国产“鲲鹏”生态,在中粮、扬翔等生猪育种龙头企业落地应用,科研版被美国、丹麦等60余个国家使用,提升了我国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领域的创新水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3项成果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化学化工学院房喻院士主持的“爆炸物/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便携式探测装备”项目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学校首次突破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加强学科建设、坚持“四个面向”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房喻院士
(图源:陕西师范大学)
“爆炸物/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便携式探测装备”成果由陕西师范大学和深圳砺剑防卫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主要完成人为房喻院士、何刚教授、辛云宏教授、刘太宏副教授、彭浩南教授和许亮工程师。房喻院士团队面向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围绕薄膜荧光传感核心技术开展“敏感薄膜传感器探测装备”的全链条研究,通过二十多年努力,实现了爆炸物/毒品探测技术和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荧光传感技术体系。该成果曾入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22化学十大新兴技术。
北方工业大学
由张立峰校长团队牵头完成的“高品质钢精准钙处理关键技术与在线控制软件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北方工业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获得该奖项一等奖。
张立峰校长团队
(图源:北方工业大学)
张立峰校长领衔的项目团队发明了厚壁无缝钙线制备新方法,提出了利用硅铁合金中微量伴生钙元素改性钢中夹杂物的新思路,开发了钙处理收得率大数据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及其控制软件,解决了钙处理过程喷溅严重和钙收得率低的难题。同时揭示了钢液中氧化物夹杂中液相分数与连铸过程水口结瘤概率的定量关系,建立了钙处理改性钢中夹杂物成分预测的热力学模型。团队开发的钢液精准钙处理在线控制软件,在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在线使用,实现了高品质钢炉外精炼过程精准钙处理的在线控制。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徐流杰教授牵头完成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钨合金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学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的空白。
徐流杰教授在指导学生
(图源: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为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项目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长期致力于难熔金属产业链高端材料的基础理论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本项目针对钨合金力学性能和功能性能不匹配的问题,突破了材料设计、成型和加工关键技术瓶颈,发明了结构功能一体化系列钨合金,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提升了我国高端钨合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综合自各高校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