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体育政策研究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用好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也成为了健康卫生的一大重要方面。青少年都有哪些“心事儿”?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曾于2022年分享了他和新华社团队做的青少年社会心理适应性调查结果。调查样本为30多万的中国中小学生。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孩子出现“四无”的状态:学习没动力、对真实世界没兴趣、社交无能力、以及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其中,山西大学团队的数据显示: 23.6%的学生出现了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学习问题( 45.6%) 、日常安排 ( 22.1%) 和电子产品使用( 10.2%) 等成为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学生的焦虑、愤怒情绪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结果,出现了情绪对立 ( 62.3%) 、言语冲突( 52.6%) 和身体冲突( 20.5%)等问题,并且引起了师生间矛盾以及77.9%的家庭冲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彦平博士调查结果显示,到2022年4月有接近1/5的学生都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另外,从三年级到高三的心理危机压力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高三学生中有32.7%的高中生表示会消极应对压力。
青少年面对着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网络、学业、家长的期望等都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来源,同时也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当孩子们面临压力时,我们该怎样聆听他们的“心事儿”?
家是真正的避风港
当孩子感受压力时,回到家中与家人心平气和的平等沟通之后,会对减轻压力有很好的作用。家庭是情感的交流和联结地,更是青少年感受温暖,获得家长指导和支持的地方。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提高对抗压力和焦虑。
学校是保护层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行动计划》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到了一定高度。我们将建立家校社平台,相互配合,积极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心理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面对面、匿名写信等多种方式敞开心扉。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辅导。
坚强和排解是铠甲
我们要聆听青少年的心声,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内心。一个在不断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与周围连结是长久且安全的孩子,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向同伴抒发自己内心负面情感的孩子,也就自然降低了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我们要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但要让他们充满信心,对我们充满信任,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用健康正确的方式排解压力和焦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解决心理问题要求我们多方联动,更要帮助孩子们成就一颗坚强勇敢的心。
来源|体育政策研究
编辑|王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