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原标题: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们都深切地感受着文艺的重要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是向着天空的梦想者,为了梦想在漫长艰辛的艺术道路上跋涉。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根本的信念像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我把它提炼为三个至关重要的词,那就是时代、人民和创新。

体现着时代高度、描绘着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必定构成一个时代的精神地图。而要绘就这样的地图,作家艺术家们必须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书记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柳青的力量所在,也是周立波和那一代的许多前辈作家的力量所在,那是一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的生活世界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的非凡能力。这来自他们对人民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同时也是因为柳青、周立波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建设新社会、开辟新生活的实践探索,他们和人民心连着心,共同生活、共同前进。

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对人民的理解,也许再多的概括和论述,都不如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一刻的领悟和感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上,铭刻着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光辉历史。人民就是在这伟大斗争中凝聚起来创造历史的主体,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深刻地、牢不可破地团结在一起,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未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为了人民、走向人民,是一个从具体到总体、从总体回到具体的辩证动态过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蕴含着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差异性。

人民既是文艺的源泉和目的,也是文艺的根本方法,新时代的文艺铸就高峰,就是要让文艺的声音在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心灵中回响,让文艺讲述的故事既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中国故事。

大家可能都看过《只此青绿》,看过《唐宫夜安》,还有令人惊艳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怀着惊喜和感动沉浸于动人心弦的表演,我有时甚至会屏住呼吸,就像看着从心里长出的蓓蕾在眼前缓缓地开花。这样的艺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有根的,又是向着天空、向着现实生活绽放的,我们从中能够与悠久、深厚的传统亲切相认,但同时它又是新锐的、现代的,涌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拓展着人们想象和感受的边界。这些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的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力地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

(摘编自《让中国精神的灯火在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上闪亮》)

材料二:

中央领导人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此,著名词作家阎肃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认为,文艺创作要“接地气”,就是要说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实话”。为了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阎肃无论走到哪里,都跟各行各业的人迅速打成一片,站岗的、扫地的、修脚的……都成为了他生活中的朋友。

战士们爱听阎肃的歌,曾询问他“为什么你的歌里面总有那么多我们没听过的新词?”阎肃乐了,他透露,自己的创作能够不断出“新”,除了靠知识的积累,还得熟悉生活,接地气,和老百姓心相通。“我看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人民群众,没有火热蓬勃的生活,自己坐在屋子里瞎编是没有用的,是编不出来的。”阎肃认为。

为了写出“接地气”的作品,阎肃也有过担忧,“我老想和时代同步。我今年85了,老觉得自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很怕突然有一天它把我给扔出去。”阎肃谈到,例如“点赞”“吐槽”之类的网络语言,虽然一开始他不懂,但他会想去尽力“捕捉”这样新鲜的词语。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阎肃常常跟年轻人交朋友“我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大家有彼此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共鸣,—交流,我就从他们那得到好多好多语言、思维。”阎肃高兴地说。

(摘编自“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系列访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有着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文艺作品应当体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B. 作家艺术家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方能创作出展现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C. 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奋斗使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人民不仅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作品创作的源泉和目的。

D. 《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文艺作品登上舞台,因其动人心弦的表演,令人惊喜和感动,所以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青、周立波等老一辈作家优秀创作精神,引领了时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

B. 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们看见“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他们有爱恨有梦想,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C.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对“人民”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理解。

D. 阎肃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关键,85岁仍然学习网络语言,是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与时俱进。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戏曲栏目《梨园春》中一选手把中国传统的凤冠霞帔改成全白色的。

B.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文艺创新贵在“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C.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步伐。

D. 《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文艺精品擦亮了中国历史文化名片。

4. 新时代的文艺铸就高峰,需要哪些必备条件?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两则材料均谈及“人民”,却各有所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D 2. B 3. A

4. ①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刻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生活世界结合起来。

②以人民为创作的中心和方向,同时关注具体的人。

③根植传统,锐意创新。

5. ①材料一侧重从理论高度论述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的对象(或“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

②材料二侧重从创作方法角度谈文艺创作应当扎根人民,要和人民心相通。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其动人心弦的表演,令人惊喜和感动,所以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强加因果。材料一说“大家可能都看过《只此青绿》,看过《唐宫夜宴》……沉浸于动人心弦的表演”“涌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拓展着人们想象和感受的边界。这些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的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力地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有爱恨有梦想”错误。原文是“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选项偷换概念。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文艺要体现“时代、人民和创新”。A.该选手的做法貌似创新,谈不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缺少真正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要绘就这样的地图,作家艺术家们必须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那是一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的生活世界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的非凡能力”可知,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刻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生活世界结合起来。

结合材料一“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可知,以人民为创作的中心和方向,同时关注具体的人。

结合材料一“这样的艺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有根的,又是向着天空、向着现实生活绽放的,我们从中能够与悠久、深厚的传统亲切相认,但同时它又是新锐的、现代的,涌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拓展着人们想象和感受的边界”“这些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的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根植传统,锐意创新。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能力。

结合“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对人民的理解,也许再多的概括和论述,都不如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一刻的领悟和感动”“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可知,材料一侧重从理论高度论述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服务的对象(或“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

结合“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阎肃乐了,他透露,自己的创作能够不断出‘新’,除了靠知识的积累,还得熟悉生活,接地气,和老百姓心相通”可知,材料二以阎肃的创作为例,侧重从创作方法角度谈文艺创作应当扎根人民,要和人民心相通。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

“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

“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

“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着,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

“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

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

“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

“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

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

他心里有些难受了,说: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三个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长了舌头舔起了碗,舌头像巴掌似的把碗拍得噼啪响。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

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

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

“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留着过春节的糖用在粥里,体现了许玉兰对许三观生日的重视。

B. 许三观的用“嘴”炒菜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许三观不许别人“吞口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菜”。

D. 每人点的“菜”不尽相同,突显时代境遇下个人对生活的追求有别。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B. 小说没有描写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是使用底层叙事视角,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

C. 幽默的细节冲淡了苦难色彩,使文章充溢着俗世气息,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D. 文章语言平白质朴,使用口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也不使用繁复华采的词汇。

8. 文中写许三观“用嘴炒菜”时使用重复叙述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

9. 在解读《许三观卖血记》时,总离不开“人性的温情”这一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

【答案】

6. D 7. B

8. ①许三观用嘴巴给每人做一道菜。三乐、二乐、一乐都只想吃“红烧肉”,许三观便把做“红烧肉”的过程重复描绘了三次,使用重复的方式控制叙述节奏,使叙述的速度缓慢。②“烧红烧肉”本来是想象的,通过多次重复,补充了制作的细节,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使情节更“真实”。③许三观绘声绘色地描摹每一次的制作过程,引出一片响亮的吞口水的声音。对“红烧肉”的渴望,激起了许三观一家的生存欲望,也促使许三观作出卖血的决定。④重复叙述,使许三观乐观、朴实的形象更丰满、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控制叙述节奏、加强叙述张力、丰富小说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旨、感染小说读者等。)

9. ①人性的温情体现为父爱如山。在饥荒之时,许三观将自己因生日多得的一碗玉米粥分给三个孩子,省下自己的粮食,就是为了孩子多喝一口粥。②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家庭责任感上。许三观为了让饱受饥饿困扰的家人吃上一顿好的,决定用鲜血去换金钱。③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对苦难的消解和超越上。许三观用嘴炒菜,为家人奉上一餐美味精神粮食大餐,让大家心满意足地睡去。(也可以写许玉兰对许三观的温情:将留着过春节用的糖拿出来用,将粥煮稠些,特地多煮一碗,都是为了给许三观过生日。)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对生活的追求有别”错,文中大家的追求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饥饿的现实问题。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作品没有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而是通过叙事展现人物生存心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使用重复叙述的方式,可以从控制叙述节奏、加强叙述张力、丰富小说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旨、感染小说读者等角度分析。

①“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许三观许诺儿子们用嘴巴给每人做一道菜。结果三乐、二乐、一乐都只想吃“红烧肉”,许三观便把做“红烧肉”的过程重复描绘了三次,这样使用重复的方式能够控制叙述节奏,使叙述的速度缓慢。同时说明,同一道菜“红烧肉”在儿子们的心目中是绝对的美味佳肴,只能“用嘴炒”,用“想象吃”,重复叙述更能够强化这种感受,凸显生活的贫困。

②“烧红烧肉”本来是想象的,制作时作者有意通过多次重复,补充了制作的细节,如“三片”“四片”“五片”“六片”的变化,“肥瘦各一半”“我全要肥肉”等,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使情节更“真实”。

③许三观绘声绘色地描摹每一次的制作过程,引出一片响亮的吞口水的声音。文字多次描写吞口水的声音,如“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体现了一家人对“红烧肉”的渴望,激起了许三观一家的生存欲望,也促使许三观作出卖血的决定。

④重复叙述,围绕许三观用嘴炒菜的情节展开,“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一家人吃不上饱饭,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许三观用自己的方式让家人饱餐一顿美味精神大餐,使许三观乐观、朴实的形象更丰满、真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人性的温情体现为父爱如山。“给他们喝吧”“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在饥荒之时,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许三观将自己因生日多得的一碗玉米粥分给三个孩子,省下自己的粮食,就是为了孩子多喝一口粥。

②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家庭责任感上。“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许三观为了让饱受饥饿困扰的家人吃上一顿好的,决定用鲜血去换金钱。

③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对苦难的消解和超越上。在看到三个孩子在自己生日这天吃了放糖的玉米粥后的满足,许三观决定“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用嘴炒菜,为家人奉上一餐美味精神粮食大餐,在重复叙述“烧红烧肉”的情节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家人的乐观和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减)

文本二: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而辞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①之名丑。荆人鬼,越人禨②,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唯孙叔敖独在。此所谓损之而益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

【注】①确石:坚硬的石头。②荆人鬼,越人禨(jī):鬼、禨,指迷信鬼神的活动。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A则B死C矣D王E必F封G女H女I必J让K肥L饶M之N地O而P受Q沙R石S之T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意为“劝请”,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中“属”的意思相同。

B. 居,意为“居住”,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中“居”的意思相同。

C. 寿,含“祝福、祝寿”意,与“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中的“寿”字意思相同。

D. 利,意为“便利”,与“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中“利”字的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深谋远虑,早就知道为自己的后代留后路,所以很早就开始厚待优孟了。

B. 优孟假借妇人口吻推辞楚相之位,使庄王及时醒悟,善待功臣之后,招揽人心。

C. 优孟与孙叔敖的儿子见面后,与他交谈相处,并把他装扮成其父孙叔敖的样子。

D. 孙叔敖让儿子拒受肥饶之地的根本原因是寝丘土地贫瘠,楚越民众不中意此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2)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唯孙叔敖独存。

14. 孙叔敖很好地兼顾了家长、谋臣、伯乐三种角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0. DHO 11. C 12. B

13. (1)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最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2)按照楚国的习俗,功臣两代之后便要收回爵禄,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存。

14. ①作为家长,他为后世谋荫蔽,嘱咐儿子请求得到贫瘠的封地;②作为谋臣,他忠正廉洁,奉公行事,尽心尽力辅佐楚王称霸;③作为伯乐,他知人善用,很早就能发现优孟的贤能并善待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就要死了,国君必然要封你。你必须让出肥美之地,而接受沙丘乱石那样的荒地。

“矣”为句末语气词,D处当断;

“王必封女”是完整的单句,且下一句的主语也是“女”,故H处当断;

“而”是连词,一般用于下句句首,故O处当断。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文中“属”是长辈对晚辈,“叮嘱”之意;“举酒属客”指朋友平辈之间相互劝酒,有“劝请”之意。意思不同。句意:叮嘱他的儿子说/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

B.文中“居”的意思是指“经过的时间,可译为“过了”;后句中“居”指“居住”。意思不同。句意:过了几年/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

C.说法正确。句意:孟优上前祝寿/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D.文中的“利”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是有利的”。后句中的“利”是“便利”“方便”的意思。句意:两国没有人认为这个地方对他们有利/“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早就知道为自己的后代留后路,所以很早就开始厚待优孟了”强加因果。文中说“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他厚待优孟是因为优孟是人才。

C.“并把他装扮成其父孙叔敖的样子”张冠李戴。文中是优孟自己装扮成孙叔敖的模样。

D.“根本原因是寝丘土地贫瘠,楚越民众不中意此地”说法有误。根本原因在于孙叔敖眼光长远,对人事往来荣辱变化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念”,想要、想到;“为非”,做非法的事;“竟”,最终、最后。

(2)省略句,应是“(以)楚国之俗”,应补充“按照”;“二世”,两代之后、经过两代人;省略句,“爵禄”前应补充谓语,表示“收回”之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依据文本二“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之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可知他有远见,知进退;而且作为家长,能为后世谋荫蔽,嘱咐儿子请求得到贫瘠的封地。

依据原文“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而辞不受”可知他忠正廉洁;依据“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可知他奉公行事,尽力辅佐楚王。

依据文本一“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可知作为伯乐,他知人善用,很早就能发现优孟的贤能并善待他。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优孟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生活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后来见到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往日穿戴)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

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要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世没有断绝。优孟的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得其宜,抓住了发挥的时机。

文本二

天下有三件危险的事情:缺少德性而多宠爱,一危;才能低下而官位高,二危;身无大功而俸禄丰厚,三危。因此事物中有的损减了却反而使它增加,有的增加了却反而使它减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从前楚庄王已经在河、雍之间战胜了晋国,回国以后准备封赏孙叔敖,他推辞而不愿接受。孙叔敖得了恶疮,将要死去,对他的儿子说:“我就要死了,国君必然要封你。你必须让出肥美之地,而接受沙丘乱石那样的荒地。(楚、越之间)有个叫寝丘的,那里石硬地瘠,而且名声不好。楚国人信鬼,越国人信吉祥,两国没有人认为这个地方对他们有利。”孙叔敖死后,国君果然把肥饶之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坚辞不受,请求允许赐给他寝丘之地。楚国的习俗,功臣两代之后便要收回爵禄,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存。这就是所说的减损了而反使它增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小题。

居庸叠翠

元·陈孚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蚜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飙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注】嵯蚜:高峻的样子。

15.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句突出主体,实写居庸关的险峻峭拔,“断”“裂”二字用力尤佳。

B. 颔联重在渲染气氛,诗人纵目极望,枯木嵯蚜,进而联想到六月飞雪之景。

C. 颈联气魄宏大,笔意纵横,以洒脱粗狂的大手笔,描写出壮丽苍茫的北方。

D. 题为“居庸叠翠”,诗中却无“叠翠”的特点,而是着力刻画其高险雄奇。

16. 本诗尾联笔触一转,将前三联千钧之力提空化去,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16. ①前三联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居庸关之雄奇险峻、环境酷烈,诗意和境界逐渐变得阔大;②尾联笔锋一转,描绘了雁鸣长空、风吹草低的景象,由感奋激动趋于平和沉静,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引发读者联想。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联想”说法错误。“六月不阴飘急雪”是说六月已是初夏季节,雄关却兀然飘雪,是实写居 庸关的奇观。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如下景象:居庸关处山上的断崖像刀刃一样可以削铁;鸟儿都飞不过去,断崖裂缝之中生长着苔藓。参差不齐的老树没有绿色枝丫,六月天气如冬季飘雪一般寒冷。塞外出关的路上漫漫黄沙,驼队发出的吼叫声让黄色的云气越积越厚。在这几句诗句里,诗人在“断崖万仞如削铁”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断崖比作削铁,突出了断崖的险峻;在“鸟飞不渡”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居庸关的高峻。这些描写,充分展现了居庸关之雄奇险峻、环境酷烈,从而使得诗意和境界逐渐变得阔大。

而在尾联中,诗人则以征鸿、风、草、山月等景象,描绘了一幅远飞的大雁的叫声穿透长空,风吹过去,草低伏,更显得山高月小的画面,展现了雁鸣长空、风吹草低的景象。此处景物的特点,不再是那么雄奇壮烈,而是由感奋激动趋于平和沉静,从而将前三联千钧之力提空化去,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引发读者联想。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登快阁》一诗中,借伯牙和阮籍两个历史人物典故,感慨知音难觅、好酒难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词中,常用“铁马”代指战事,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 用之如泥沙 ③. 朱弦已为佳人绝 ④. 青眼聊因美酒横 ⑤. 金戈铁马 ⑥. 气吞万里如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锱”“铢”“聊”“渡”“散”。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 ① 的地屏之美惊艳了全球观众。地屏作为开闭幕式主舞台,承载60%以上的演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ED三维立体舞台,可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视觉盛宴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守护者国产视频媒体服务器播放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播控系统首登奥运会这样的重大国际赛事,如此大规模的LED显示屏的演出应用是 ② 的。

过去,大型国际活动上使用的播控技术和相关系统,一直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垄断。但此次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播控系统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国产系统现在在技术上与国外相关顶级产品相比已经 ③ ,甚至在不少功能和技术指标方面比国外产品更好。而且,与国外产品一成不变的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满足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也正因此,北京冬奥会导演团队的许多新颖的创意才得以实现。

这一切都在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仅能制造核心软件产品,还可以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科技力量和运动健儿的体育精神,都在国人的奥运记忆里谱写出一段段关于突破与变革的旋律。

18. 请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8. ①无与伦比 ②史无前例 ③毫不逊色

19. 改法一:与国外产品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根据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

改法二: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满足设计师的需求。

改法三: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满足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地屏之美惊艳了全球观众”“地屏作为开闭幕式主舞台,承载60%以上的演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ED三维立体舞台,可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可知,此次地屏具有独特魅力,故可填“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跟它相比的。

第二空,根据前文“这是中国播控系统首登奥运会这样的重大国际赛事”的“首”,可知此事并无先例,故可填“史无前例”。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第三空,根据语境“国产系统现在在技术上与国外相关顶级产品相比已经……,甚至在不少功能和技术指标方面比国外产品更好”的逻辑关系可知,填空处应说明国产系统现在在技术上已经能与国外相关顶级产品达到相同水平,故可填“毫不逊色”。毫不逊色:丝毫不差;指完全比得上。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搭配不当,句中“与……不同”进行对比的是一成不变的国外产品(或国外产品一成不变这一特性),而不是仅仅与“一成不变”进行对比,故应改为“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

第二处,“满足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是国产系统能够做到的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具有先后顺序(可以是先为了满足需求去提供服务,也可以是提供的服务能满足需求),不可混为一谈。

故句子可按照如下思路修改:

改法一: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根据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

改法二: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满足设计师的需求。

改法三:与国外产品的一成不变不同,国产系统能够满足设计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开发服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至于乡下香客,他们的办法却更饶有佳趣。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团,他们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这泉子就在“快活三里”的中间,在几树松柏荫下,由一处石崖下流出,注入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极清冽,味亦颇甘,周有磐石,恰好作了他们的几筵。黎明出发,到此正是早饭时辰,于是他们就在这儿用过早饭,休息掉一身辛苦,收拾柳筐,呼喝着重望“南天门”攀登而上了。我们则乐得看这些乡下人朴实的面孔,听他们以土音说乡下事情,讲山中故事,更羡慕从他们柳篮内送出来的好酒香。自然,我们还得看山,看山岭把我们绕了一周,好像把我们放在盆底,而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 ① ; ② 。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我们看山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是在看山。

20.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 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D. 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夏衍《包身工》)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描写了乡下香客休息的场景,显得趣味盎然,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2. 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合理,句式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致。

【答案】

20. D 21. ① 多用短句,明快活泼,节奏感强,写出了人物的兴致盎然;②运用排比句式,柳篮内的物品单独成句,强调突出乡下食客早饭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③口语新鲜生动,“三个一帮,五个一团”“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④大词小用,“盛宴”一词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

22. 示例:①看北面绝顶上的白云,品云淡风轻;②看西面深谷的银雾,感朦胧之美。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

A.“自然”是指与束缚本性的俗世相对而言的田园生活。

B.“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自然”是指天然的,本性的。

D.“自然”和文中的“自然”都是指理所当然,犹当然。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能力。

句中,“三个一帮”“五个一团”“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等,多用短句组成分句,读起来给人朗朗上口、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的感觉,而“三个一帮”“五个一团”的人物状态,则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兴致盎然。

“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一句,连用五个“有……”,详细罗列了他们出游时“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所带的丰盛物品,由此可见,柳篮内的物品单独成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强调突出乡下食客早饭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

语句中,“三个一帮,五个一团”“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等充分运用了人们常用的口语,以口语的生动活泼,展现了乡下食客成群结队出游的盛景。

此外,作者用“盛宴”一词来说明乡下食客所带之早饭,而实际上的“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却并不完全符合“盛宴”之意义。因此,可见作者大词小用,“盛宴”一词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原文画线句“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可知,句子以动词“看……”领起句子,表达作者“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这一态度。因此,若仿写句子,则在形式上也可以以“看”开头,选用与“看”这一行为有关的其他内容,从而与前面句子形成排比;而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所写之“看”的内容必须与“山”有关。因此,可以从上下左右不同角度出发,思考“看山”还能看到些什么,比如可以抬头看到山顶的白云,远眺看到山崖的泉水、树木,低头看到山谷的溪流等等。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零零后直博生王俊本科期间去乡村小学支教,发现乡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使得他在回校后通过走访调研、学术研讨等方式继续深入研究。二十大期间,面对采访,他感慨自己完成了从“被告诉社会是怎样的”到“自己看到社会是怎样的”这样一种转变。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关于“被告诉”和“主动看”,你有着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次写作是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被告诉”和“主动看”的关系,在理解两个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对“被告诉”和“主动看”关系的认识,以解决个人、国家和人类在日常生活、求知探索、参与社会实践、未来发展等层面的实际问题。考生理解了“被告诉”和“主动看”的内涵及关系,才能理解材料的意旨,才可能进一步联系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对概念的探讨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升自身思想及行动,更好地服务时代、社会、祖国。

材料中第一句话写零零后直博生王俊本科期间去乡村小学支教,“主动看见”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二句话写支教经历的意义价值:使得他在回校后继续深入研究。第三句话写感慨:完成了从“被告诉社会是怎样的”到“自己看到社会是怎样的”的转变。本材料思考“被告诉”和“主动看”的转变,强调“主动看”的价值和意义:相对于以前被老师、家长、同伴或者书本等告知社会是怎样的,自己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了解到的社会能带给自己更深刻的感触,能够触动自己主动思考、研究。

写作时,需要围绕“被告诉”和“主动看”的关系这一写作主题展开思考。另外“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说明材料中乡村教育只是一个领域,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拓展写作外延,任选一个领域谈论“被告诉”和“主动看”的关系:可以是比较哪一个更好,可以是思辨二者辩证统一,也可分析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但是不能否认“主动看”的积极意义。但不管选择哪个领域,都不得偏离“被告诉”和“主动看”这个核心。行文时可以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但不可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立意:

1.“我”在天地间,而非穹庐中。

2.在实践与“主动看”中得真知。

3.强化主人翁意识,学会主动看世界。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要紧跟时代节拍,切合时代要求。

6.事实胜于雄辩,真金不怕火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