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总第4674期教学设计|士之担当,亦刚亦柔《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节选)联读教学设计

编者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敖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比阅读四篇课文,分别从语言、情感、论证方式等角度分析奏疏、书信、辞赋和史论的不同,思考相同的责任担当,如何在不同文体中借各自的观点表现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值得学习!

山东武城实验中学 王月一

士之担当,亦刚亦柔

------必修下第八单元:倾听理性声音,学会责任担当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 敖春霞

【教学目标】

1、课前自主阅读《魏征传》《与王介甫书》《王安石传》等导学资料,进一步加深对两篇课文背景及作者的理解。

2、从语言表达、论证方式上分析奏疏、书信不同之处,学习其寓刚于柔的说理艺术;借鉴王安石与司马光之辩的经验,围绕“担当”完成书信片段写作。

3、探究魏征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建议在当时的作用以及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领悟并学习古代士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从语言表达、论证方式上分析奏疏、书信不同之处,学习其寓刚于柔的说理艺术。

难点:借鉴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君子之争”的经验,围绕“担当”完成书信片段写作。

【课前资源导学】(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勾画)

一、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是指作者论证观点时采用的基本形式,一般分为立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驳论(通过驳斥对方或错误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以及立论驳论相结合。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二、《答司马谏议书》相关背景

1、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写作背景: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开始推行新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他被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

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有“布衣宰相”之美誉的范纯仁(范仲淹之子)上书批评王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世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天下必受其祸”。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批评王安石变法“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批评王安石排斥异己,党同伐异。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

3、君子之争——司马光《与王介甫书》(节选):

(1)侵官

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译文: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中书省、枢密院长官兼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樊须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还鄙薄他,认为他不知道礼、义、信,何况现在讲的是商人的微末之利呢?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这样),要满足皇上、朝廷在财政上的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因此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作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其利不能弥补其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

(2)生事

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译文: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订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侵犯州、县官的职权、扰乱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的轻浮狂躁之徒。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谤议纷纷,象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之故。)

(3)征利

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

(译文:当前您执掌朝政,首先建立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的事,又委派薛向在江、淮一带推行均输法,想要全部剥夺商贾原有的利益;又分派官员出使各地发放青苗钱而征收其利息,致使人人感到忧愁、痛苦,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流离失散,这难道符合孟子的意愿吗?)

(4)拒谏

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如无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昔王子雍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介甫不幸亦近是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译文:您素来刚正耿直,每在人君前议论政事,如同朋友争辩于私人的内室,从不稍稍收敛盛气凌人的态度,看待斧钺鼎镬就象是不存在一样。至于宾客、僚属进见议事,就只有揣摩您的意图,迎合您的心意,曲意听从您的话而毫不迟疑的,您就亲切地以礼相待;有的人见解小有不同,稍微提到新法不合适之处,您总是勃然发怒,或者谩骂加以污辱,或者奏明皇上而逐出朝廷,并不等待他们把话说完。英明的主上对您是如此宽容,而您拒纳谏言竟是这个样子,这恐怕够不上“恕”道吧?从前王子雍侍奉皇上很正直,却喜欢下面的人献媚奉承自己,不幸的是,您的行为不是也跟王子雍类似吗?这就是我所说的自信心太过。)

(5)怨谤

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

(译文: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在朝廷的及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就象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切切私语,埋怨叹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责推给您,不知道您可曾听到过这些议论并且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师:“为官避事平生耻”,如果为官者尸位素餐,避事、躲事、无所作为,定会为社会大众所不齿。而那些勇于担当、坚持忠义的贤士,则必将为世人所称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既是从政者的道义所在,也是为官者应有的职业操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魏征、司马光和王安石去感受并学习那份“亦刚亦柔”的士人担当吧。

(板书课题作者,并提前板书绘画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头像)

二、教学情境与目标:

(一)出示单元总情境任务(学生齐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王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高一年级将召开一次以“士之担当,亦柔亦刚”为主题的研讨会。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四篇课文,分别从语言、情感、论证方式等角度分析奏疏、书信、辞赋和史论的不同,思考相同的责任担当,如何在不同文体中借各自的观点表现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联系自身体验和新高考改革等时代机遇,围绕“责任与担当”给刚结束选科的高一的同学们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点名一男生读)

(三)出示本课情境任务(教师解读)

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寻求济世安民之道。《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

1.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进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古往今来,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此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屈子被放逐,司马迁遭宫刑之辱,这都是千古奇冤!为何魏征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朝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王安石针对司马光的责难,从高处入手,逐一进行反驳。试着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来信的基本观点,再阅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看看其内容与你的推断是否相合。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请理性地加以辨析。

三、学习任务与活动:

学习任务一:品语言,见文体

活动1:根据例句体会奏疏和书信写作对象的不同,在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句中“人”与“民”的异同之处?

教师小结:(1)文体不同,写作对象不同,同为朝臣王安石用“民”,向君王进谏且避讳“李世民”用“人”。(2)“人民”词义的发展演变如下:“人”和“民”所指的群体不同,社会地位也不同。“人”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而且指具有较高地位的社会人,实际上就是统治者。“民”往往是奴隶、草民等底层民众。“人”是受教育者,“民”未受教育者。宋以后取消“避讳”,“人民”同用。

学习任务二:辨论证,争担当

活动1:国家兴盛之时,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国事艰难之际,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一份相同的责任担当,在奏疏、书信两种文体中以不同的论证方式证明各自的观点?

教师提问:鲁迅先生说:“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口头简述两课中你喜欢的不同的论证方式,请举例分析。重点学习驳论。

活动2:

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朝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相互驳难。请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社会时代背景,谈谈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从二人的立足点、目的角度思考,他们身上有着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的怎么样的担当精神?

小组内两两同学结对,演绎“明星文豪”王安石、“砸缸网红”司马光二人“君子之争”的辩驳过程,要求观点准确、表达清晰明白。并推荐两组演绎较好的同学,在班级展示。

教师推介语:

同学们在进行辩驳之前,请允许老师为这两位君子做个推介吧。余秋雨先生说过,宋代是文化教养最高的时代,出了一位文化全才——苏轼,两位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马光。王安石是顶级文学家,司马光是顶级史学家,这种行政上的“最高”和文化上的“最高”合二为一,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

他们担任宰相,都不是那种“太平阁老”,而是观点鲜明、敢作敢为、风风火火、惊动朝野的“铁腕能臣。”他们一个厉行变法,一个废止新法,两人都干脆利落、文气饱满,他们吐出了一口文化豪气,树起了两面奇特的旗帜。

他们虽政见不同,但私交甚好。他们的针锋相对真可谓是“君子之争”,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这场演绎吧。

演绎过程:

1、首先,请一位学生重新明确王安石和司马光书信中的各自的观点。

2、然后,根据情境身份自由演练,推荐双方代表,表明身份、观点——例如:我是“明星文豪”王安石或者“砸缸网红”司马光,我认为……

3、之后,以书信中的原句为论据,请两位同学示范演绎第一轮辩驳。

4、接着,有请两个小组演绎第二轮辩驳。

5、最后,进入全班自由演绎第三轮辩驳——用自己的话引经据典,针锋相对。

教师小结过渡:

大家很好地演绎了这场“君子之争”,那么何谓“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何谓“君子”?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何谓“君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那何为“担当”?担当是王安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担当是魏征“敢谏善谏、舍我其谁”的果敢智谋,担当是司马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大义。相信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也能体现我们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写作训练展现大家的这份担当吧。

学习任务三:笃行之,践担当

情境任务:

请你作为学生代表,联系自身体验和新高考改革等时代机遇,围绕“责任与担当”给刚结束选科的高一的同学们写一封简短的书信。

四、课后作业:

作业1:结合高考真题,学习“驳论文”片段写作。

高考真题演练:2019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活动2:课后从“单元写作任务四”的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大作文。

个人简介

敖春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一级教师,从教17年,曾先后荣获市级青年教师大比武特等奖、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等称号,现任教科研副主任,主要分管教师读书学习以及课题研究工作,正在致力于将“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古诗文群文阅读与微课题结合的教研方向。语文于我而言,一直都是抬头仰望的星空,星光浩渺,我心徜徉。

本期责编:王月一

执行主编:靳海彦

栏目负责人:刘银星

投稿邮箱:

联系人:刘银星老师

联系人:由春秋老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