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乐宇,《 2021 CLECSS- 方达海外法律奖学金》 得主。 |
时光飞逝,从哥大毕业已经快要一整年。感谢Simon、CLECSS和方达给予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分享在哥大读LLM的感受与体会,一方面作为对这段难忘经历的记录,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各位即将入学、或考虑申请LLM的朋友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
116th Street/ Columbia University 地铁站
不少朋友在申请或择校时,会借助一些标签帮助自己做出决定。在经过前辈们反复描绘后,哥大法学院身上的标签自然也不少,例如“全美最贵”、“Big Law入职率最高”、“国际学生多”、“公司法强”、“在纽约”。我的体会是,这些标签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哥大LLM项目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同学的构成。哥大对LLM申请者通常有一项要求,那便是具有一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历。因此我身边的同学大多是在各自国家已经工作了一定年限的律师、法官、法务、立法工作者等,这其中不乏一些在自己领域颇有建树的从业者。职业经历使得大家在来到哥大时多少秉持着一些相对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希望在自己的执业领域继续深入,学习美国法律下的实践与理论;有的人希望探索新的方向,尝试职业转型;有的人希望借此机会留在美国工作;还有的人已工作多年,则希望借这一年时间回到校园,给自己放个假。
Butler Library
由于LLM项目时间很短,如果在入学之前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往往能够更大程度利用好这段经历。例如选课,哥大LLM项目一共24个学分,同时法学院规定原则上每学期不得选修超过15学分。去掉纽约bar要求的指定课程,实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两学期可以完全自由选择的课程大概在12到18学分之间——也就是4到5门课。然而哥大法学院每学期开设的课程超过两百门,除了Corporations、Securities Regulations以及Corporate Finance等传统上受到交易律师欢迎的公司、证券类课程,还有不少聚焦相对小众主题的诸如气候变化、性别研究、艺术法、Homelessness Law等课程。此外,哥大每学期都会邀请各大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或是公司的GC到法学院开设实务导向的小班研讨课,令大家有机会在学校直接与不同领域的合伙人或是GC接触。因此,如果在选课时能有自己的侧重和标准,大家更容易按照自己的目标与喜好使用好有限的选择、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表。而事实上选课只是一个缩影,LLM的一年里,社团活动、旅行、探索纽约、求职、考bar等等,每一项都可以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取舍,往往感到拉扯与迷失。
蓝调时刻的Brooklyn Bridge
哥大法学院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行政。第一、大多数教授的教学能力非常强,这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公司法老师Goshen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十分精准,基本上能做到讲课结束则下课铃响;财报分析老师Bartczak则能够深入浅出,成功教会律师编制与分析简单的财务报表,学生的学习体验非常好。第二、美国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无论是在lecture还是研讨课上,美国同学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并不对此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熟知所谓“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其必然包含大量问答。但或许出于中式课堂的塑造,中国同学常常将问答默认设想为一种口头考试,目的在于如何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美国同学似乎不这么想,他们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从而跳出大家本来已经认定的框架和认知,提出新的疑问。他们总是带着一个大大的“what if”, 敢于质疑给定的条件和观点,不怕问出愚蠢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的确不合时宜),我想这是值得学习的。第三、哥大法学院为LLM配备了全面的行政支持: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advisor,可以向其咨询任何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同时法学院的Career Services也为大家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简历修改以及模拟面试,为大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音乐剧Hamilton
谈到哥大不得不提到纽约,这是许多人选择哥大的原因之一,而纽约的确是座精彩、独特的城市。七百万肤色各异的纽约人操着全世界的南腔北调在这座城市里过着自己版本的生活:写字楼里西装笔挺商谈数十亿美金项目的华尔街精英、衣衫褴褛蜷缩在街角地下室出口的流浪汉、百老汇舞台上拉手谢幕的演员、Harlem的飙车青年、大都会歌剧院聚光灯下的女高音、枪击案现场的NYPD、Bryant Park草坪上约会的年轻人、地铁里的老鼠、Washington Square Park的嬉皮士、Edge观景台上的游客、刚下飞机住在中城的中国留学生、法拉盛说着福州话的理发服务生。人们的生活似乎截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可他们又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甚至可能是同一趟地铁的邻座。不同的人喜欢纽约不同的面向,又进而为这个面向再增添一分延续的力量。除了法律和金钱,这里的标准很模糊。但正是由于标准的模糊,个性才得以舒展。有人说在纽约没有人会觉得你奇怪,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奇怪。正如Hamilton唱到的那样: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在纽约从来不缺少新意。如果说有什么建议,可能是在合适时候暂时离开纽约永不停息的狂欢,让自己适当地休息。
Nasdaq敲钟的喜悦
最后我想谈谈对LLM的看法。对于早年就读LLM的前辈们,这个项目或许在诸多方面是令人激动的:良好的就业前景、美国的学习生活体验、迈向世界的兴奋。今天,对于中国的朋友而言,LLM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正逐渐变得平凡。新一代的法律人们仍然抱着对世界的向往迈上国际航班,可在许多美好的故事与分享之外,也有并非个例的朋友没能通过LLM达成自己的现实目标。考虑到高昂的学费、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现实可能会令人有些沮丧。因此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建议怀抱理想而去读LLM的朋友适当“功利”一些,在体验LLM的过程中不要落下职业目标。同时也建议为具体现实目标而去读LLM的朋友少“功利”一些,因为许多结果并非个人所能左右,别因此错过了有趣的体验。我很感谢度过了一段丰富、美好的LLM时光。如果你也决定去美国、去纽约、去哥大、去读LLM,祝愿你也可以享受、收获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Hudson River的日落
CLECSS 2023会员申请:【 3147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