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家校沟通是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通过某种联系方式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增加相互的了解——
郑小博
这是郑小博第4173原创作品
沟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学对沟通做了如下定义:“沟通是指社会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者团体,通过某种联系方式,传递和交换彼此的意见、观念、思想、情感和愿望,进而达到双方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家校沟通正是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通过某种联系方式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增加了解,改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校沟通是家校合育的基础性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家校合育的重要基石。
(一)家校沟通的积极意义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中心。家长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和学校是在孩子教育中作用最深的两个主体,这两者必须进行沟通。有了家校有效性的沟通,学校教育和管理就可以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的教育也可以得到学校的指导和建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可以实现相互配合和沟通,那么,学生的教育势必会得到最佳的成果。
(二)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和家长对教育及家长关系越来越重视,家校沟通的受重视程度,频率比以前有所提高,家校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强,沟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虽然家校沟通呈现繁荣之势,但形式上的热闹和频次上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说明家校沟通都是顺畅的,更不说明家校沟通都是高质量和有效性很强的。
在家校沟通中家庭和学校及老师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家校沟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十分重视家校沟通,但是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上,常见的观点是:“虽然知道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么沟通、沟通什么”,对家校沟通的认识缺乏必要的深度、广度。
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认识和困惑:“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就有一个问题家庭,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指导什么”,结果,只有对家长告状、指责和无奈。
家校沟通的形式较为单一。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家校之间也进行密切的沟通、创新协同方式,但是家校沟通更多还是依赖家长会、家访、微信、微信群等方式。这些方式更多基于信息通知、作业布置、学校信息宣传等内容,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人际交流、价值去向等方面,造成某种意义上已背离了家校沟通的初衷的现象。
单向的灌输,象征性的参与。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家长文化知识水平的不一,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心态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使家校沟通产生的了困难。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也往往呈现单向沟通的情况,学校向家长倾诉,学生家长一味地聆听,缺少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在家长会上也是校长、班主任、各科老师轮流上台讲话,缺少家长的交流,家长有意见也无法提出,对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也是无法参与。
评价标准不同造成沟通的问题。老师评价学生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的综合成绩和在校表现,各科老师看重学生在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而家长评价学生主要通过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老师评价理智多于情感,家长评价学生情感多于理智,由于评价觉度的不同,造成了沟通中的困难。
(三)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家校沟通
家校良好沟通的基础是彼此信任的关系。教师信任家长,家长信任教师,教师喜欢孩子,这也是教育关系中的三角关系。
老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感呢?
《家校合育论》中说: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印象管理,彼此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给家长留下的良好第一印象的关键是关爱孩子,尊重家长、和蔼可亲;家长给教师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关键是尊重教师,关注孩子,积极配合。
其次,信任来自于家校合育过程中的每一次相处。相处中所体现出的爱心、责任、尊重,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记。
再次,信任来自于细节。教师能够在家长面前说出孩子的特点、个性、优点,甚至说出孩子在校学习中的细节,就好给自己增加许多信任的分数。道理相同,如果家长能够充分了解教师,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用得体的方式与教师保持联系,也会获得教师的充分认可。
那么,学校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感呢?
我想是可以参照教师的标准和做法赢得家长的信任感。首先,学校的理念文化、校园环境等能否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校理念文化是否体现以孩子为中心,课程设置是否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校园环境是否干净、整洁、安全,为孩子提供优美、安静、安全的学习环境。其次,信任也来自家校合育过程中的每一次相处,相处中是否体现对家长的尊重、信任,考虑家长的实际处境。例如学校举行的家长会、开放日、家访等活动能基于家长的需求,解决家长的问题,而不是形式大于内容。再次,信任也体现在细节中。例如学生入校时间考虑大多数家长的时间,放学地点安排便于家长接送;特殊天气条件下考虑学生、家长的入、离校安全;学校设置校外公益坐凳,家长可以临时坐下来休息……
“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是学校进行教学与管理的重要准则,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站好孩子的立场,守护孩子的成长,就自然会有赢得家长信任,所谓的家校沟通也就顺畅起来了。
作者简介
陈家全,郑州教育博客博友,博客名: ThinkMore,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校长。“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相信教育的力量,就会看到教育的美好;因为相信孩子,就会看到每个孩子的潜能和独特的价值,也就看到了未来!感谢郑州教育博客,让我因为相信而坚持 。
温馨提示
郑小博的文章来源:
这里的每篇文章都选自于郑州教育博客官方网站,是郑州教育人的原创作品。您可登录郑州教育博客官网(http://blog.zzedu.net.cn ),按照提示 注册属于自己的 博客, 发布文章,您的作品就有可能被推荐至微信。
本期图片来源:
图片均为原创,如有转载需要,请和值班编辑联系。
特别声明:
每月郑州教育blog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前三的文章即为“月度最热博文”, 郑州教育博客编辑部有精美礼物赠送。
责任编辑: 小 丫
值班编辑:贺 呵 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