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诚然,影响青少年网络使用习惯有着诸多的外在因素,家长的引导,成长的环境,校园的氛围等都会引起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心理问题。
但仅分析网络成瘾发生的外因显然不足。
网络成瘾的产生,有着其外因和内因影响,相对而言,分析其内因比分析外因更为深入重要。
而青少年的“自我”属于引发内在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研究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当今的高职生大多迷失自我,自我认可度不高,学习动机也不明,时间管理倾向能力更是偏弱,过度使用网络现象也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聚焦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
探究:高职生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两者联系间,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时间管理倾向能力能否发挥中介影响作用。
该研究假设是否可以在不同属性的高职院校中成立,拟论证这一心理变量联系的普遍性,为一线教育工作指出具有实际性的意见和创新举措的手段。
结论
研究对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研究结果深入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学习动机和时间管理倾向在自我认知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据此得知,提升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内化成学习动力,强化其时间管理能力是降低网络成瘾倾向的有效途径。
研究设计出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的方案,探析自我认知与高职生网络成瘾之间能否存在因果联系。
研究结果显示: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高职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据此得知,该干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研究启示和教育建议
陶莎莎研究表明,尽管目前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发生比率不高,但有着上升趋势的苗头,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高职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加重是刻不容缓、不容置疑。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高职生的网络成瘾与自我认知、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密切相关。
因此,要进一步降低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提升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研究一和研究二均表明自我认知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不容易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因此在学校层面,要积极响应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习自信,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感受成长的蜕变。
杨图雅在其研究中指出,对于学校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可将成绩作为成绩不是评判优秀的唯一标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过程,习得一个自我成长的方法。
如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长的道路上,对自身逐步形成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扬长补短。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学会欣赏对方的闪光点,正视自己的不足,以积极的心态加以改进,而不是遇难则退,寻求网络虚拟世界的安慰。
除此之外,学校对于大一新生还要多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工作,多举办以提升自我认知为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及定期的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刚入学的高职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自我认知体系,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己。
教师有授课中,也尽量地从侧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困难。
辅导员、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工作也尝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学生正确处理身边的人际联系,扩大社交范围,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进而强化自身的学习及时间管理倾向能力,懂得利用网络的有效性,而不是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Barber和Harmon在他们的研究中表明,家庭系统功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
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光是为学生创造优渥的成长环境,提供丰富的吃穿等物质基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父母的关怀。
这种关怀,不是家长对学生的心理控制,而是给家长不能只关心学业问题,还得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困惑时,能给予孩子适当帮助与支持,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及时予以引导,帮助其积极面对,分析局面,继续前行。
现在学生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及家中长辈的关注往往都过度集中在某一个子女身上。
子女的唯一性使得家长对其所倾注了所有期望,衣食住行事事亲力亲为,成长路线、专业选择、就业方向也为子女考虑周全,容不得半分出错,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对子女的“好”往往建立在强大的身心及行为的控制上,学生在“专制”的家庭中成长,其对自身的评价是模糊的,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自我价值的认同也会有偏差。
所以,良好的家庭系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特长,使学生在成长过程摸索出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此外,李程和贺星其研究中指出,父母是学生的一面明镜,良好的言传身教,和睦的亲子联系,严慈并进的教育思想。
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提高,其学习动机及时间管理倾向能力自是不言而喻。
在降低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发生,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土。
只有家校共同推进,学生才会明白深陷网络的危害,进而从意识形态上,树立起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
(3)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可行的和具有挑战性的。
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是降低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之一。
研究已证实学习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明显的负相关联系。即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其学习动机越强,网络成瘾概率就越低。
苏琴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有一定计划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师及家长要引导学生在构建完善、客观的自我认识基础上,综合评估个体自身的现状。
基于一个能激发出个体学习动力的应用场景,去设计出符合个体现状,并具有一定距离的目标。
为实现目标分解出若干个不同级别难度的阶梯,给每一阶梯的子目标设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4)提升时间管理倾向能力。
从研究的结果可知,自我认识、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有着极为显著的相关联系,而是否独生子女在这四者联系间呈现较大的差异。
杨丹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时间管理倾向是高职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往往体现在其是否能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时间。
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倾向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研究的数据分析证明,时间管理倾向能力较好的学生往往是非独生子女,他们的网络成瘾发生的概率较低。
90后、0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群体。
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要有意识地针对独生子女群体,在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考虑该群体的性格特征。
有针对性地开发以增加以“提升时间管理倾向能力”为主题的课程,引导该部分学生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掌握制定行事计划的方法。
明确行动目标,拒绝拖延,高效利用时间,成为一名合格的时间管理者,为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