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建立安全感,6岁培养责任感,12岁给予价值感,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前段时间,我妈跟我听说了一件事:

老家有个远房表姑,夫妻俩从儿子生下来,就扔给爷爷奶奶抚养。

两口子去广州打工,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后来赚了钱,把孩子接到身边,结果净是糟心事。

儿子想要新款篮球鞋,不买就生气掉脸子,一个礼拜不理人。

在家里更是称大王,有一点不顺他心意就开始发疯撒泼,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

学习也是一团糟,老师找来家长谈话,妈妈说了他一句,他就炸了:你凭什么管我?还扬言要跳楼。

最近好像又迷上了游戏,天天捧着手机不离手,他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现在表姑天天以泪洗面,悔恨当初不该把孩子丢下。

悔恨有什么用呢?时间无法倒退,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

这件事让我想起李玫瑾教授写过的一本书籍——《心理抚养》。

书中提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只看重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但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然而事实上,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在培养孩子性格的黄金十年,父母如何取舍,将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和一个家的未来。

12岁前,重视3个阶段的心理抚养,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

01

3岁前,建立安全感

3岁前,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是孩子 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能否在这段时期建立起安全感,决定了孩子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肉体已经和妈妈分离,但在精神和心理上,和妈妈仍然是一个共同体。

因此,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发自内心的爱护,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两个铁架子,一个什么都不放,另外一个缠上一些绒布,放上一些装饰品,伪装成一只母猩猩,然后在地上放一些吃的和玩具。

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到这个对它而言陌生的环境里,观察小猩猩的行为,是吃东西、玩玩具、还是去找母猩猩?

结果发现,小猩猩先是恐惧地吼叫了几声,然后迅速爬上模拟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

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然后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

这一实验证明:

相对于食物和玩具,幼崽最需要的是抚养者的依恋。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比其他任何都重要。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 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在这个时期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3岁前,一定要给孩子建立好安全感,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02

3-6岁,培养责任感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

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责任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3-6岁正是责任心产生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加以引导,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懂,所以下意识地去帮孩子做选择、做决定,什么事情都帮孩子铺垫好。

甚至有些熊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选择包庇或者直接逃避责任。

其实这些行为给孩子传递的信号就是, 万事有爸妈在,我什么也不用担心!

久而久之,责任感就消失殆尽。

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做决定。

2、舍得“用”孩子

千万别跟孩子说,什么也不用你做,你好好学习就行。

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认为他是不需要做家务的。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父母从小要给孩子植入分享家务的概念。

哪怕是让孩子帮着拿一双拖鞋,倒一杯水,都能从小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会照顾父母的人。

教育就是从这些小事上体现的,如果在这些小事上,不教会孩子负责,那么孩子未来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3

6-12岁,给予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评估,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而原始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受家庭教育影响巨大。

这是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的一个真实故事。

主人公范成金,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在家啃老,已经整整十年。

随着访谈的深入,啃老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清晰起来:

才刚学会写字,爸爸就指着本子骂:

你这写的什么玩意?丑得要死!赶紧擦了重写。

后来她又喜欢上雕刻,她拿着刚刻出来的小兔子,兴高采烈地拿给妈妈看,谁知道妈妈来了一句,

这啥?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看书去!

哪怕是孝顺父母,给爸爸妈妈亲手做顿饭,也会被吐槽,

“真难吃,这水怎么放这么多?”

女儿想创业,只被戏谑:

“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在父母的长期毒舌下,范成金果然成了他们嘴里自卑、自闭、干啥啥不行的那种人。

在12岁以前,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有近85%的儿童催眠感受性极高。

也就是说, 父母说什么,孩子就会无条件相信。

因此,如果在孩子童年时期,父母总是否定、批评孩子,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自我封闭。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童年时获得的原始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原动力,即使在成年后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尊、自爱和自信,也会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

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才会拥有勇气和自信,才会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坚定不移地大步向前。

04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钱可以再挣,但错过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就再也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相比于物质,坚定的内心、乐天的态度、稳定的自信、不卑不亢的性格,才是我们赋予孩子更宝贵的财富。

来源 | 洞见父母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要学会多做饭、少说话

李玫瑾:怎样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3-18岁各阶段重点

“妈妈,你能不能别管我学习!”这位妈妈的回答够狠

“孩子不跳楼,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