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看了我们上期推文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按惯例,现在是复习时间,温故而知新,那么请问“符号的概念是?符号有哪些特征?关于符号的分类需要记住哪些内容呢?”,要是回忆不起来一定要再去翻翻上期推文哦,反复记忆,将这些核心考点牢牢刻在小脑袋瓜里!
这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梳理传播理论核心考点9—11,内容涉及到“符号的功能、象征性互动理论、编码与解码”,这些也都是历年真题中经常考到的内容,到底是怎么考的呢?话不多说,一起看下去吧!
09 符号的功能
1、表述与理解功能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精神内容的交流,但精神内容本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符号来进行表达,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2、传达功能
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需要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3、思考功能
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时,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新德益小提示:
“符号的功能”在真题中普遍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比较基础,记住就能得分,大家加油!
10 象征性互动理论
①也称符号互动论。
②其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米德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除了米德之外,布鲁默、西布塔尼、特纳等学者也对该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在日常环境中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⑤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1、符号是社会互动的中介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物品甚至场景等。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而且还生活在“符号环境”中,人们在相互作用或“刺激-反应”过程中,存在一个中介,即符号。
2、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和理解进行互动
人们针对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中的符号进行定义和理解,并根据对符号的定义和理解来行动。
3、人们赋予符号的意义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任何符号都是人们共同创造的,对任何符号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对符号的定义,都是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4、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的结构、组织和制度
社会是由处于符号互动过程中的人类构成的,拥有对符号的共同定义与理解,是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社会成员重复的、稳定的互动和共同行动构成“文化”和“社会秩序”,行动者的行为经常发生变化,迫使互动双方不断进行调整,因而社会结构也总是处于重新排列、重新组合的过程中。换言之,社会不能离开人们的主观定义而保持,当人们对符号的主观定义和解释在大范围内变化时,就会使社会组织、制度乃至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简言之,符号互动论强调的是:人类之所以认识自我,形成群体,构成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而进行的。
📍新德益小提示:
该知识点在真题中常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考察,且经常出现,大家一定要认真记啊~
11 编码与解码
编码、解码是霍尔在《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1973)中系统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反驳了“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的观点,认为受众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有一定的自主解读的能力。
编码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解码则与编码相反,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编码与解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
小拓展:接受学的观点认为,如果说符号具或符号的表现层面是由编码者决定的,那么符号义或者符号的内容层面则是由解码者决定的。由此,传播者送出的编码化的信息,不可能原原本本在受传者处得到在现。
新闻传播理论还认为,当你收到符号后,如果你懂得这些符号并且把它们还原成讯息的话,你就会产生某种反应。这种反应称为“中间反应”,因为它具有处于译码和重新编码之间的“解释者”的功能。一方面,它要解释还原后的讯息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进而决定如何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开始新的符号编码。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者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由于编码和解码都属于人的主观活动,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因为主观因素干扰而产生信息的失真与变形的情况。(在这里大家可以联系第一期提到的“传播障碍/传播隔阂”思考哦)
相关概念
选择性定律是就新闻受众对新闻符号译码的接受、理解和贮存而言的,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层含义。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都势必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所接受的新闻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有的思维方式尽量地协调一致。
1、新闻符号译码的选择性接触
指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竭力避开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不一致或相差甚远的内容。
2、新闻符号译码的选择性理解
是指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相互冲突。
3、新闻符号译码的选择性记忆
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新闻信息中选择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之中。
选择性定律突出显示了新闻受众在新闻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受众的能动性,也说明了符号解码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举个简单的栗子:人们在使用微博的“屏蔽”功能时,其实就是进行选择性接触,屏蔽掉自己不想看到的内容。在接触到同样的信息时,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也与“选择性理解”密切相关 。在一件事情发生很久之后,人们常常只能记住这件事中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某个点,或许是这个点让人特别开心、特别难过或是特别感动……而该事件中的其他细节往往变得模糊不清,这就与“选择性记忆”有关。
互动思考题
请简要阐述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前提。
请把你的思考留言告诉我们,或到微博@蝶姐-新传考研进行评论,我们会抽取大家的答案来进行点评哦!
本期推文提到的“符号的功能、象征性互动理论、编码与解码”这三个传播理论核心考点同上期一样,也都是与符号相关的内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哦,别把推文扔进收藏夹里吃灰啦,快背起来!每天积累一点点,量变引起质变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