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学习类型,你家娃是哪种?掌握娃的学习类型帮娃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的学习永远是家长特别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什么同一个班上的孩子,接受着同样的教育,结果却不一样?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这更是家长关注的问题。

我们以一个英语单词“apple”为例:

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拿着苹果,听老师指着苹果读“apple”,他就能记下来。有的孩子听到老师不断给大家重复“apple”的读音,他跟读几遍后就记住了。还有的孩子会通过触摸苹果,想象自己闻到了苹果的香甜,甚至吃一口,来记住“apple”。

这就说明每个孩子对于同一个信息的接收频道、接收方式不一样。是的,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

国外成长时尚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员Howard Gardner曾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后来一些教育学家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把 学习风格大致分为三种: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和动觉型(Kinesthetic)。

一、视觉型学习者

视觉型孩子通过“看”学得更好。通常在老师上课时,眼睛会盯着黑板,看老师的表情、看老师写的板书、看老师使用的教具等。对视觉型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忽视老师说了什么,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写了什么。他们会照着老师的板书,在书上或笔记本上会记录很多笔记和标记。

他们偏好阅读,但他们不喜欢大声背书,喜欢默默地盯着看,对文字、图片、图表等记忆更深刻,他们的大脑好像有个照相机,能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存储在大脑里。

二、听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学得更好。他们喜欢通过听觉来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对听到的内容记忆深刻,通常听过后能复述听到的内容。

这类孩子在课堂上可能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黑板上,甚至有的孩子会闭着眼睛上课,他们不喜欢看老师的板书,更不喜欢在书本上记笔记。他们背诵课文时喜欢大声朗读,反复重复,喜欢说话,喜欢听歌,有时也会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

三、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触觉、感觉表象系统获取和加工信息,他们通过“做”学得更好。

他们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像体育、科学、物理实验课、游戏、实践等这种动手、操作能力的课,他们更感兴趣。他们也更喜欢自己动手整理笔记、在课本上做标记。

这种学习类型的孩子做事一般都比较守信,而且一旦认真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他们往往有着更大的潜力。

研究资料显示:大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孩子喜欢通过听觉接受并贮存信息。百分之四十孩子喜欢通过视觉接受和存储信息。还有一些孩子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获取知识。当然也有孩子属于二种或三种感知觉结合型。

不管哪种学习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接受知识的习惯和方式不一样罢了。但如果家长能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类型,就能理解孩子的我学习行为,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给视觉型孩子的一些建议:

1、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和老师协商,让孩子坐在教室靠前面。

2、对于视觉型孩子来说,视力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更多的依赖于眼睛,家长要定期带孩子查视力。

3、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尽量“形象化”、“图片化”,这样更符合他们的记忆规律。

4、用不同颜色的笔做笔记和标记。

5、所学内容尽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总结、复习、记忆。

6、给视觉型孩子选书,要选择图片生动的读本。

给听觉型孩子的一些建议:

1、歌曲能让孩子记忆更快。

2、真人或者音频讲故事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输入,并且有助孩子注意力集中。

3、多让孩子大声朗读、多听故事或音频。学习新知识时也可以让孩子大声读出来。

4、让孩子坐到可以听清楚的地方。

5、定期检查孩子的听力,注意保护孩子的听力。

6、将他们活动的声音或 视 频 录下来回听,也可以是他们朗读的课文、单词等。

给动觉型孩子的一些建议:

1、多让孩子参与一些涉及触摸、构建、移动或绘画的活动。如贴画、积木游戏或实验活动。

2、在阅读或学习时,可以让孩子嚼个口香糖,学习一段时间后,要给孩子休息时间,可以让孩子到处走动着活动一下。

3、在记单词、生字词时,可以一边记,一边用手指划单词或生字词来学习拼写。

4、动觉型孩子宜采用分散法进行学习。

5、如果能把运动和所学的课程结合起来,对于这类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6、家长要刻意练习这类孩子的“坐功”,多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让这类孩子逐渐延长自己专注的时间。

每一个人接受信息、进行学习,都要借助不同的感觉 器 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有些孩子喜欢通过视觉的方式接受信息,有些孩子更喜欢通过听觉了解外在世界,也有些孩子习惯通过动手(或身体运动)来探索外部世界。

这些都没问题,不要被迫孩子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你家孩子是哪种学习类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