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觞觥觚斛”怎么读?看着眼熟,一读就错

汉语中有很多生僻字,就比如说这“觞觥觚斛”。乍一眼看上去觉得有些陌生,再仔细一看更觉得不会读了。

但只要将这四个字拆开来看字形的话,或许就能猜到它们的含义哦!

字形拆解,猜得含义

汉字的字形有哪几种呢?一种是独体,一种是合体。前者指的是这个汉字不能再被继续拆分的汉字,比如说这“长”;而后者则是指两个及其以上独体字拼合而成的汉字,比如说这“群”。

此外,这字形一共有着八种不同的排列结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所以,“觞觥觚斛”四字就是这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了。

要弄清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先要将它们拆开来看,不难发现,这四个字的左半部分都是一个“角”字,因此,还是要从这“角”字开始入手。

在汉语中,“角”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说文解字》中是“兽角”的意思,而后又引申出了角落、钱包的单位等意思。但这些似乎与“觞觥觚斛”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但古人所用的什么器物是像兽角的形状,中空的?或许大家会想起来,秦人饮酒用的青铜酒器就是类似于这兽角的模样。

倘若从这个方向来猜测的话,这“觞觥觚斛”四字应该都是与酒有关,那这样的猜测究竟准不准确呢?且往下看。

觞觥两字,皆为酒器

“觞觥觚斛”四字中,可能最好认出的是第二个字,因为在宋代学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此次描写的是在宴会之上,酒杯与酒筹散落一桌的情况。

而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这篇《醉翁亭记》是需要全文背诵的,相信这个“觥”的读音应该是深深刻在大家的脑海中了吧。没错,这字念“gong”,读第一声。

在古语解释中,这“觥”字指代的是古时候人们所用的酒器。在《说文解字》中对此字有过这样的解释,“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觥,俗觵从光”,说的是这兕牛角是“觥”的原材料。

那么,兕牛又是什么牛呢?在上古神话传说中出现过关于这种生物的记载,称这种动物就和野牛长得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们在脑袋上只长了一只角。

假如这兕是真实存在过的生物的话,它们就不会是传言中的独角兽的,或许可能是犀牛。

接下来来说说这“觥”字前的那个“觞”字,此字念“shang”,从一声。在《说文解字》中有过这样的解释,“觞者,实酒于爵也”,由此可见,这“觞”就是古代酒器的专用代称。

上古时期的先民就开始酿酒了,因为这酒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精神上的麻醉,是能让人短暂地从生活中逃离出去的一种“致幻剂”,所以古人也就爱上了这种饮料。

有了酒,当然需要有盛酒的酒器,于是古人就创造出了“觞”。这“觞”是平底椭圆状的酒器,在它的两边分别装有两个月形的把手,这也是方便喝酒的人拿着觞,品尝美酒!

觚斛两字,与酒有关

“觞”和“觥”说完了,现在就该轮到这“觚”了,与前两个字相较而言的话,这“觚”就显得陌生多了。

“觚”的发音是“gu”,读第一声,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容器。与觞和觥的圆腹不同,觚更为纤长,就像是天鹅的长颈一般。

觚最早现身于商周年间,是当时社会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青铜器。在史书中有载,“爵一升,觚二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从这段文字描述中似乎能看出,觚并不是谁都可以用的。

只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之人,他们才配使用这觚。古时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即“孔子百觚”。所以,是尊崇如孔夫子才有资格用觚饮酒。

另外,在觚之中大约能装下2升的酒。这就是为什么在古语中还有“不能操觚自为”的警告。其一是在说身份微贱之人是不能用这觚的,其二也是在说酒量欠佳者也不宜用觚喝酒。

毕竟,这二升白酒下肚,酒精上头后,可能就昏过去了。对于古人来说,为了成为标准的君子,他们会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酒后失态的行为绝非君子所为。

所以,还是不要轻易拿觚比较好,尤其是对于那些爱喝酒,但却酒量不是很好的人来说。

最后就到了这“斛”字,这“斛”与“瓠”是相通的,因此“斛”也就是葫芦的意思,也就读作hu,读第二声。

在唐朝诗人李贺的《江南弄》中有着这样的诗文,“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说得是此地有着鲈鱼千条,美酒百斛可供食用,正因为百斛酒,所以才会醉酒倒地,侧躺着看着远处南山。

在古代,这一斛酒约等于一斤酒左右,所以要想喝完这一斤,也即是五百毫升酒,也是需要不俗的酒量才可以。

明清年间的古人爱喝这高粱酒,通常来说这种酒的浓度大约是在30到60度之间。如果要全部喝光这一斛高粱酒而不倒地,大概也是很少人能办到吧。

所以,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够猜测出这些生僻字的具体含义了。假如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见到这“角”字偏旁的且看上去非常晦涩的汉字之时,不妨大胆地猜测这大概也是一种酒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