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
为梦想加油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
导师退休后可能连专业都没了!
全网最冷门专业没跑了!
近日
视频博主李右溪发起了一个
全网最冷门专业的挑战
她自曝从所学的甲骨文(研究方向)毕业后
有可能因导师今年退休
专业方向都没了
……
这条视频目前已有10余万人点赞评论
不少网友希望李右溪能坚持下去
“为往圣继绝学”
一张只有四个学生的毕业照
只有李右溪等四个学生的毕业照。
李右溪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的本科和研究生,本科学的汉语言专业(没有甲骨文专业),研究生大类是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研究方向是甲骨文。“我那一届的确只有我一个学甲骨文,但是我们古汉语有4个人,所以2021年毕业的时候是4个人一起拍的毕业照。”
因为学古汉语的学生只有4名,为了方便上课,学校让古汉语的4名学生和现代汉语的5名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聊起当时上课的情景,李右溪回忆道:“平时大课是一起上,到了我的甲骨文专业课,因为就我一个学甲骨文,所以学校就没有专门安排教室,而是让我们整个师门都去导师陈年福家里学习。我还记得每周二或者周四下午,我和师兄师妹三四个人一起骑车到老师家,然后坐在客厅沙发上,一边听课一边喝着老师给我们泡的茶,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挺宁静、充实的。”
为了更全面了解李右溪所学的甲骨文,记者也采访了她曾经的同班同学,这名同学告诉记者:“李右溪在我印象中是一名文静的女孩,没想到她会选修甲骨文这门枯燥的学科,我看过《卜辞通纂》,感觉完全是天书,可她却一口气啃完了,真的很佩服她的耐性!”
在她的视频中
科普了不少关于甲骨文的知识
比如甲骨文每个字
都有造字故事
也有字形的演变过程
网友表示研究甲骨文
不愧是“探究汉字生命轨迹”
比如
两个字讲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
↓↓↓
左为倾覆的“车”
右为事故后损毁的“车”
这是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时
发生的车祸
再比如
古人看日落也能顺便造个字
↓↓↓
网友看了视频 纷纷表示
“有趣”“想学”“想破译”
没有导师,这个专业即将停招?
李右溪曾在视频中透露:“我导师今年就退休了,但要是我们学校还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师,那这个专业方向在我们学校就……”
李右溪说的绝非故弄玄虚,记者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名工作人员回应:“ 这不叫一个专业没了,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而已。有甲骨文老师,就会招这个(甲骨文)方向;没有其他老师专门研究甲骨文,这个方向就只能暂停了。”
陈年福老师退休之后,真招不到合适的继任者?该工作人员表示:“甲骨文没有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是没办法开展甲骨文研究、开这门课的。陈老师也是有好几十年的积淀,一般人达不到。”
对于这个结果,李右溪也有点无奈:“听到这个消息确实很遗憾,我一直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研究甲骨文的队伍,让甲骨文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找到我们祖先更多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因师资缺乏
甲骨文教学就“消失”了
这不禁让网友产生了对甲骨文研究的担忧
“这门绝学会不会后继无人了?”
其实这样的担忧有点杞人忧天
↓↓↓
2021年11月8日,中国网曾以《绝学不绝!14所“双一流”高校设古文字专业》为题,报道了国家语委推广甲骨文的措施:“‘十三五’期间,国家语委推动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同时从2020年底开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正式启动,依托强基计划在14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古文字学专业试点招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1年6月,清华大学强基计划首届古文字班开班,共招收7名学生。 为“冷门绝学”设置专门的强基计划引起舆论的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一新闻满足了人们对于学术,尤其是文科专业研究的一种期待。
甲骨文虽然古老,但却并非身处“冷宫”。比如,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在斗图圈一度很流行,还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结合起来,很受欢迎。
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2018年有一人拿到了这10万元,他就是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获奖论文是《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他也是目前唯一拿到这笔奖金的人。
“蠢”字的演化历史
浙考君今天帮大家解读一下这一小众专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主要在 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一级学科下属的有关二级学科招生培养,是一个 交叉学科。古文字学类专业既包括对古文学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各种古文字资料的研究。
古文字往往与出土文献相关,主要涉及从商到秦汉的出土文字材料。一般来说古文字学主要以甲骨、金文、简帛以及战国文字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货币、古玺、传抄古文、石刻文字等方向。古文字学人才成长的周期更长,培养起来也更困难,而且专业的研究人员确实匮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哪些高校开设该专业?
目前开设古文字学强基计划的高校有十四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
就业前景和深造情况
谈及该专业的就业需求,一般可以胜任的工作:如基础教育教师、IB课程的人文课程教师、媒体出版单位的古文字的编辑、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单位从事编辑写作、文秘行政、文案策划、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新闻文艺出版、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及文化等。
读研对于有志搞学问的人是个很好的选择。由于专业属性,选择在国内高校读研的比较多,一般为保送。之后除了继续深造,开始工作也非常有竞争力,有些大型企业或单位只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专业“冷热”需理性看待
虽然甲骨文还有2000多字待破解,但冷门绝学本来就是这一学科的特点,过热了,不见得是一个很科学的事情。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认为,这一学科成为冷门绝学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一般高校培养的古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真正有能力从事古文字学研究的人并不多。在就业过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从事相关行业,这与从事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单位不多、提供就业岗位少、待遇低有关。二者相互影响,导致“用非所学、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另外,古文字人才培养周期长,供发表古文字学术成果的期刊也不多,以论文篇数为标准的考评体系也不利于这一学科发展。
市民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新华社发
但从古文字材料出土和研究力量的对比来看,人才匮乏又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全国各地古文字材料出土呈井喷之势。迄今已发现有字甲骨十余万片,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个,其中已被考释确认的约有1500字,有2000余字等待破解。有铭商周青铜器两万余件,战国秦汉简牍30余万枚,这都是推动先秦、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
虽然有大量出土文献等待破译,但在开设强基计划古文字人才培养的高校中,不少学校还面临课程不知如何设置,课开不齐,老师人手不够的现实。
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从事古文字研究的有二十多位教师,复旦大学的师资也较为充沛,吉林大学设有古籍研究所,长期培养大量人才。除此三家外,其他已开展强基计划古文字人才培养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缺师资。有的高校在这个方向上招了二三十名学生,相关专业老师只有一两位。
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就业。在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贾连翔看来,古文字学本身是不直接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有支撑这一行业发展的诉求。过去,古文字人才就业以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为主。全国范围内,开展古文字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也就十二三所,主要分布于北上广与合肥、郑州等城市。实际上,各地考古所、博物馆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迄今为止,文博单位设立古文字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很少。
“我们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贾连翔说,“从国家宏观需求考虑,学校现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增加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我们也要理性去看待。我们总担心,舆论导向过度后,怕人才培养过剩。冷门绝学本来就是这一学科的特点,过热了,我们也要反过来去思考,这不见得是一个很科学的事情。作为学校和老师来说,不能头脑发热,要冷静看待这个事情。”
为往圣继绝学
唯有久久为功
这样的“冷门”专业
你愿意学吗?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南都周刊、浙江新闻、光明日报、新华网、上游新闻等报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