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老校长“强叔”重读卸任那天的来信

原标题:老校长“强叔”重读卸任那天的来信

老校长“强叔”重读卸任那天的来信

教育的核心并未改变。

文 | 舍 文

两年前,2021年3月16日,人称“强叔”的陈国强院士任期届满,正式卸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

在卸任消息传出的一两天,陈国强院士的邮箱里飞来数十封邮件。写信人有他曾经帮助过的学生,也有仅仅是因为听过他演讲而受到鼓舞的毕业生。写信人对陈国强这位师长倾诉他们的成长困惑,也表达他们的人生感悟。

陈国强院士作为博士生导师,如今仍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神圣责任。

中国“人才红利”正在形成,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今天这个技术快速发展、科技深入日常生活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否改变?陈国强院士说,教育的核心并未改变,教育要为年轻人扫去心灵的阴霾,点亮理想之灯。这些来自学生的邮件,正好能够说明教育的价值。

以下是陈国强院士收到的部分邮件(内容有删减,写信人名隐去)。

亲爱的陈院长:您好!我是2014级医学检验专业的XXX,不知您还记不记得我?想起当初在学校的日子,真的恍若隔世。如果当初没有您的关心和帮助,我是绝对没有办法挺过那些艰难的日子。尤其是在我调整用药的、几乎无法上学的时期,谢谢您给我试读一学期的机会。不夸张地说,那是一段非常糟糕的经历,我可能差点就要失去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了。但是,您还抽出时间和我、我的妈妈见面谈心,帮助我挺了过来。回想起那段时间,虽然偶尔也会半夜噩梦,但是更幸运的是认识了您,以及医学院很多对我很好的老师和同学。我2018年毕业后,已经在XX公司医药研发工作两年多了。我目前主要是负责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努力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精进业务水平。当然,我也考虑过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出国学习,虽然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但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生活。我想,我应该是医学院毕业生中很一般的学生,但是,我也正在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尽管未来的道路,目前还不十分明晰,但是我会牢记您的教导,学着不去害怕,勇敢去面对……

敬爱的陈国强院士:您好!我是来自2020级法八的XX。高考前夕,正值疫情,我站在人生的分水岭上等待未知的将来。自小受到家庭的耳濡目染,我总觉得长大后报考医学院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促使我反思,从小到大“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的梦想的推动力究竟是什么?在最不应该迷茫的高三,我迷茫了。直到我听到视频里您说的那句话:“富有激情和梦想,知难而行,成为远见于未萌的明者和避危于无形的智者。”彼时的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第一次真正触碰到了医学的内核——怀揣着满腔热血,逆行而上,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永不懈怠。我们现在新增的两门必修课《医学史》和《医事法》,尽管在晚上会上到很晚,但是课程上一个个真实的历史、鲜活的案例,似乎都在呼唤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回归,给予物化的医学以历史的积淀和情怀的滋养。对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下定决心,努力做到“博学而后成医”。

尊敬的陈院长:晚上好!我是2020届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XXX。亲爱的强叔,我的本科、硕士都是在交大医学院中度过。求学的7年时光,无疑成为我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犹记得,7年前,本科入学在闵行《大医时间》的讲座中,您用亲切的“湘普”教导我们,“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除了优秀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心中有爱”。7年后,2020年毕业生晚会上,您就像一位父亲般,鼓励我们“要有责任担当,心怀亮光,踏着坚实的脚步,继续医学的道路”。尽管时间隔了许久,这些话语还时不时在耳边想起。去年毕业后,我入职附属XX医院血液肿瘤科。尽管踏入临床护理一线的工作,但是每每回想您对我们的寄语,深觉话语之有力。在血液肿瘤科,我看到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因为医护团队的勇于探索,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让患儿和他们的家庭重燃生命之光。那一刻我都会热泪盈眶,因为我真实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所承载的希望与担当。即使前路充满挑战与未知,也要追寻着那一份医学的亮光,继续前行。

尊敬的强叔:您好!我是医学院2020届护理学硕士毕业生,您叫我小卫就好。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护理学专业完成的。在交医的七年里,感谢您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给我们关爱和鼓励。在2017年6月20日毕业典礼上,我恰好幸运地由您帮我拨穗,那时的我,别提有多兴奋了,那一刻简直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同是2017年,在研究生入学仪式上,又一次聆听了您的教诲。您说到“坚持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定力”。那段时间,我正在导师戈晓华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撰写着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写SCI可真是艰难啊。虽然导师在鼓励,我在坚持,但是内心的防线早就决堤,有点应付任务的感觉了。正巧,听到您在新生寄语里,同我们讲坚持的力量。您说:“我们在追求和实现卓越的道路上,需要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坚持,唯有此,才能在不断跨越、攻克、攀登医学科学的难题和高峰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句话完全是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我的灵魂。此后,我开始更加主动,开始学习坚持和忍耐,学会坦然面对问题,一年之后,我的第一篇SCI最终发表啦。这个小到不值一提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胸中有志”的力量,感谢您及时地出现在我们每一个成长阶段。2020年4月,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您主导的“与你谈科学”系列讲座开始了。很感恩这一场场听觉盛筵。我每次都听了,尽管我并不是每一场都能够听明白。即使是听不懂相关专业知识,我仍能够学到医学大家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力量。我仍然记得第一讲时,您带我们阅读文献,您就说到年轻人要有定力,这着实是说中了大多数浮躁的年轻人。您在帮助我们成为“腹中有才”医学生的同时,也切中了我们的要害。2020年6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了,您在毕业晚会上向我们寄语“澎湃吧,未来是我们的主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抗疫逆行者的医护员工,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作为后浪,我们也要重新反思,我们能为时代做什么呢?我们也要重新出发。交医的七年里,学生们与您都有许许多多的“正好”,正好在需要鼓励的时候,正好在迷茫的时候,正好在需要关怀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时候,您都不曾缺席。真心感谢您一直以来给我们同学们的帮助。

尊敬的陈院长:您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一位普通学生。第一次在情感上接触到您,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您的一篇文章《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这是您对2013届学长学姐的毕业寄语。尽管那时的我,还在为了学期末考试中复习难眠。但是,许多真诚的话语,已经给刚接触医学的我们,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犹记得您说过:“医学是大爱,医学之路不太好走,只有心怀感恩,才能笃行医道,才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能在求职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这些,都在5年的学医之路中得到印证。第二次和您亲密接触,是有幸参与了您名为《我的医学梦》的主题访谈,听着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初入医学院的懵懂,到偶遇恩师坚定方向,再到后来投身科研。一路走来,您也经历坎坷。这次,您教会了我们梦想的力量。记得您说过: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都应当怀揣着为人类健康奋斗的梦想,要保持激情,更要学会坚持。第三次聆听您的讲话,就是在2017年的毕业典礼上。记得演讲上有一句话:“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我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也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不免竞争与浮躁。但作为交医人,我们不能忘记责任与担当,当静心笃志,着眼于大势,不计一时之得失,创新合作,不断进取。现今的我,已经毕业数年,但您的谆谆教诲常回响在耳畔,感恩、理想与责任,将是未来人生路上最大的鼓励与动力!

汇丰1英镑接盘英国业务,硅谷银行还有救吗?

深挖 | 大江健三郎、莫言与鲁迅

法布雷患者汤锋磊:疼痛伴随一生,仍要笑对生活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