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访者总让我提供解决方法,我该怎么办?| 学长学姐说

学长学姐说

这里是「学长学姐说」栏目。

在这里可以看到简单心理Uni的学长学姐们在学习心理咨询道路上的思考与感悟。

梁泽玉是「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021年春季班的学员,目前在高阶实习期。「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期2年,包含600多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实习和督导,助你成为具备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梁泽玉同学通过所学知识,阐述咨询实践中的常见的困惑与瓶颈,以及如何在“道理”之外给予来访者帮助的思考与感悟。

坦白说,我做心理咨询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去探索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共同困惑:为什么道理都懂,我们却很难做到?

有一天晚上,又一次被噩梦惊醒后,我突然获得了对这个问题现阶段较为满意的答案,分享给大家。

原谅我需要先交代清楚故事背景和冗长的思维历程,以便正在阅读文章的你,可以更好地判断这答案背后的逻辑。

噩梦及对梦的思考

那是一个充满误解而我在其中跟人不停的、表面克制实则内心绝望着到处解释的梦。梦醒后我不自觉的启动了自己的咨询师之脑跟自己对话:

咨询师 :为什么你总是在被误解之后那么难过?

自己 :可能是因为曾经有很多重要的类似场景都没有被处理好,所以那些委屈的感受像是被深深的刻在了身体里,冲刷不掉。很像最近看的书里用到的一个词,“未经思考的已知”。所以长大之后每每再遇到被误解的时候,当初的感受依然很深刻,导致自己不自觉地容易反应过度,解释个没完。

图/《美国女孩》

咨询师 :听上去你确实很怕被误解。

自己:对啊,我还经常会想,凭什么不能解释呢?不解释不就等于让对方直接认定我确实是某某类型的人?

咨询师 :那“解释个没完”之后,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自己 :也不行,我又担心解释多了被人评价为较真、过于敏感。

咨询师 :又怕被误解,又怕解释太多较真。你怎么理解自己这种困境呢?

自己 :其实以前确实不太能理解的,恰好最近在简单心理的课上被黄老师提供的一个视角启发到了。他说成年人需要有一些承受负面情绪的能力,比如内疚感、遗憾感等。如果没有一些这种能力,就很容易被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所束缚或控制。

他当时举的例子是被父母用孝顺道德绑架来要求子女绝对服从时,一定会激起我们的内疚感和遗憾感。如果我们有一定承受负面情绪的能力,那么事情就简单了。

果没有,那你只能老老实实被绑住了。类似的,自己每次遇到被误解的场景时,都会被激起一些熟悉的,不被信任、被否定价值感的委屈和恐惧。

自己常常会被这种感觉所控制和蒙蔽,从而忍不住认认真真的解释个没完,之后再陷入另一个负反馈,你怎么这么较真啊?太敏感了吧?你这样没必要吧?

图/《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咨询师 :你觉得你的困境就是黄老师说的,没有发展出来对负面情绪适当的承受能力吗?

自己 :是的。我还想起在学校咨询中我曾经跟我学生说过一段比较认知流派的话。

当你遇到一件事,别人没什么特别的感受,独独只有你特别难过和委屈的时候,可以试试看把你对这件事的理解增加一些不同的视角,这样你的负面感受就会随着更全面的认知而得到一些缓解。

举例,当你觉得这件事也有可能是偶然的,或是别人肯定就是故意针对你的,两种视角给人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咨询师 :那你是如何运用这种思路来尝试让自己被误解的场景变得没那么可怕呢?

自己 :我之前对被误解原因的理解只有一种,即自己在别人心里不够好,低价值,自己不被别人信任了才会出现被误解,因此很难过,很恐惧。但其实可以增加的理解还有:也许是因为别人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或者理解你的意愿不到位而已;或是别人状态不太好,没留意而已。也要允许这些情况存在啊!所以也许错不在你啊!

图/《孤味》

咨询师 :这些新增的解释似乎听起来没有那么伤人了。

自己 :是的,也没有那么值得认真解释了,自己竖起来的防备也可以放下了。

道理我明白了,然后呢?

刚执业的时候,作为小白咨询师,我最最最怕听到来访跟我说的其中一句话就是,“好的,道理我明白了,然后呢?”

我猜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来找你咨询之前,我已经听过很多道理,试过很多方法了,都没有用,请你告诉我咨询能否提供点别的有用的?”

图/《庆州》

我内心在想,书上都说咨询不解决具体问题,咨询解决的是……(一两句说不清,还是别解释了,反而显得我又较真又没用)

回顾我学习心理咨询这么多年来看过的书、听过课、做过的个人体验、接受过的督导,似乎也没能找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我又如何能给到来访者满意的回应呢?

就这样,我来到了执业第一个阶段的瓶颈。

为什么道理都懂,我们却很难做到?

那个梦醒的晚上,我并没有停止思考,直到后半夜终于有了一些顿悟。

我想,大概是为了陪着当时那个没长大的自己,那个内在小孩。

仿佛只有在我们懂得了道理还依然做不到的情况下,才能更真切的体会到当初的那种无助和恐惧,更好的看见自己,理解自己,共情自己。

而如果直接被最正确的道理,堵住了话语的流动和情感的表达,人会感觉不被理解,更加孤独。这也是咨询中常常觉得没有进展的原因。

因为来访的孤独感还没被完全的处理好,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和看到,以至于他本人在潜意识层面迟迟不愿意放手往前走。

图/《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场景,为什么有的人同一件事会找不同的人反复抱怨?因为大部分人都只会带着善意直接回应他几句最正确的道理。比如:“哎呀,这有什么可生气的,你记住!跟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样以后就不吃亏啦!”

一次又一次,最正确的道理只能堵住最需要发泄的情绪。所以我们才总是,道理都懂,却很难做到。

咨询师如何带来访破局

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先带着足够的耐心和好奇,陪来访把他所需要再呈现的场景,和需要再表达的情绪予以充分表达。我们尽可能准确的理解来访,陪伴他更深度的共情到自己,直到他觉得差不多可以往前走了。

此时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会从一颗停留在道理之土的种子,逐渐发芽成长为能够挡风挡雨的大树。

图/《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我想这个过程也许是一瞬间,也许是很多年,每个人的节奏或许不一样,但总归会收获一份宝贵的个人成长。这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但仍然可以为来访提供的——倾听、陪伴、探索、个人成长的疗愈之路。

新手咨询师往往容易因为如何才能帮助来访快速改变而感到深深的焦虑,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慢下来,充分的理解来访的感受,清楚的看见他,陪他一起精准深度的共情自己。

在安全抱持的咨询氛围中,给到来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陪伴自己的内在小孩。当再次面对那些曾经的恐惧与无助时,不再感到孤独的我们,似乎就拥有了将曾经的大山变成脚下的石块的魔法。

不被定义的她|女性在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成长

我国初婚人数跌破1200万,创37年来新低|婚姻失衡背后的原因

你是太阳,散发着光芒 | 豆瓣8.9分“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教学片”

那些与焦虑斗争的日子被我画了出来|漫画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点亮在看

走出咨询困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