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注重实践育人与课程育人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我院将推出2022——2023年度奖学金分享录系列推文,报道奖学金获得者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以弘扬榜样力量,鼓励同学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追求卓越。
个人简介
胡懿,女,汉族,2001年1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曾任国际翻译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19级英语B班班长、19级年级委成员,获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经验分享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话题,而我的大学三年也是围绕这个命题展开的一场追问与追逐。世俗对于成功的定义是狭窄而量化的,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更重要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什么赋予生活经得起探寻的意义而非转瞬即逝的浮华?
大三是充满选择的一年,选择哪一门课、选择参加哪个学术项目、选择哪个题目作为大创项目,都与升学的申请方向有关,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如何面对迷茫困惑、强烈的不确定性与不定期到来的情绪低潮,不仅仅是这一年的必修课,更是整个求学路上乃至人生路上的必修课。我想对于这个难题,答案在于真正的热爱。入学之初选择英语是出于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后来不断在学院精心开设的课程中感受到更多文科学习的魅力。口译课堂上对于一词一句的考量、填补语言间鸿沟的成就感,英美文学课堂上对于话语遮蔽的权力关系的重新探寻、对于作家被历史所操纵又无意识反抗规训的再解读,国别区域课堂上对于地缘冲突背后政治格局的窥探,如此种种,在不断地尝试与选择中,人生的可能似乎也拓宽许多。
然而真正发现属于自己独特的那一条路,或许是在阅读文献有些困顿之际,读到这样一句话,“任何研究可能都是一种‘光’与‘影’的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光’背后,我们也尝试去发现一种‘影’的景象。”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或许就是这一刻我在看似众多的选择中走进了命中注定的那一个,去从人类语言的种种属性中探寻不为人知的真相,在具象的表现形式中探寻隐匿的内涵意义。有人认为语言学是枯燥且难学的,但其实所有的选择都有光影两面,想要笃定地做出选择而不后悔,唯有同时热爱光也热爱影,因为真正的热爱,才会有穿透平庸的锋芒。
唯有长久之功能够实现热爱的一份执念。热爱本身或许只是一种冲动,但带着热爱进行的每一步探索、深入和进步,都是意义所在。由于对语言学研究的倾心,我与队友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从大二的生涩,逐步成长到大三成功获得省级立项并在“第二届功能路径翻译研究论坛”宣读论文。由于对思辨的热爱,我积极参加“外研社·国才杯”的系列比赛,并有幸连续三年代表中山大学参加广东省决赛。虽然其间并非一帆风顺,也难免有所失落与自我质疑,但备赛过程中队友的一句话常常让我感慨万分。在即兴演讲练习中,有一个主题是“What’s your interpretation of a ‘journey’ in life?”,Q&A问题二是“What’s your biggest fear? How to live with it?”,他说是“I can’t do something I really want.”一句如醍醐灌顶。其实本科四年是人生中容错率很高的一个时期, 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没有太多阻碍,也没有我们无法承受的结果,而正是一次次的接触、一步步的深入,让我们领略到人生道路上的风景,也把我们引入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生的意义或许在于对每一个平凡时刻无差别的倾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坦途还是曲折。这三年里我也有许多遗憾和错过,但鲜少自责自弃,只是以过往的失落勉励自己以后要更加勇敢、更加坚定。回望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常常怀着感激,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三年以来的在学生身上倾注的心血,作为一名中大学子,我也希望与学校发展同向同行,真正成为一名中大人。
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让我倍感荣幸,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所在,甚至难以称为是这条路上的节点。世俗的成功并不与心之所向完全对等,学习的本意其实在于不断地追问、探索生活与生命原本的意义,并让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行人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去追逐各自的意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意义。
师长点评
胡懿同学在本学年综合表现优秀。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实际行动中服务群众;学习上,刻苦钻研,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主动承担责任,为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文:胡懿
编辑:杨凯竹 刘倩仪
初审:华玉勉
审核:黄爱成
审核发布:郑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