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科普 | “似的”可否写成“似地”?“多的是”还是“多得是”?

点击上方 “语言服务”可以订阅

1

“似的”做状语时可否写成“似地”?

“……似的”的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似的”被看成一个词,读shìde。

可以认为,在现代汉语中,“似的”已经凝固成一个完整的词了,或者说已经“词化”了。因此,在句子中,要把“似的”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来处理。处于状语位置或其他位置,都要写成“似的”,不宜写成“似地”。例如:

(1)没睡醒似的乱说了一阵,就走了。

(2)有个学生一阵风似的从我身边跑过去。

(3)如果有兔子似的胆子,什么事儿也干不成。

(4)流星似的人物,在历史上一闪,就不见了。

(5)花儿红得跟火似的。

(6)月光溶溶,推门一看,院子里一片洁白,像下了雪似的。

2

“多的是”还是“多得是”?

“多的是”的意思是“有很多”,强调意味明显。例如:

(1)只要坚持,成功的机会多的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基础知识。

(2)这种草药在我老家的山上多的是。

(3)我们这儿像他这样的技术能手多的是。

与此相关, “有的是”也表示某种事物的数量“有很多”,同样带强调意味。例如;

(1)山里有的是酸枣树,酸枣儿多着呢,你哪天想吃我陪你上山。

(2)想学书法的有的是,就看你怎么把大家组织起来。

(3)材料有的是,问题在于怎样分类。

“多的是”跟“有的是”都是口语中的习惯说法。这两种说法有时 含有“不担心缺少”的意味,如上文中的两个例(1)。“多的”“有的”都是“的”字结构,做主语。后面的“是”是动词,做谓语。整个短语是主谓结构。“是”表示“的确存在”。

因此,其中的“的”都不宜写成“得”,即不宜写“多得是”跟“有得是”。

3

“说的对”还是“说得对”?

“说的对”中的“说”是动词,“的”是结构助词,“说的”是“的”字结构。这个结构是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名词,指某事物或某人。例如:

(1)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2)说的都是真的。

(3)说的就是他。

例(1)中的“说的”指说出的话语,(2)中的“说的”指某事,(3)中的“说的”指某人。

“说的对”中的“说的”充当主语,“对”是谓语。“说的对”表示“说出的话语的内容是正确的”。

而“说得对”是动补结构。“说”是动词,“对”是补语。“得”是结构助词,标示其后是补语。“说得对”可以是对话语内容的肯定。例如:“老王说得对,就照他说的办吧。”“说得对”也可以是对话语行为的肯定。例如:“老王把小李说了一顿,叫我看,说得对。”

如果强调对话语内容的肯定,宜用“说的对”。“说的对”一般不用于对话语行为的肯定。

4

“掉头”还是“调头”?

街上指示交通的牌子上写着:“请车辆绕行到桥下掉头”。有人批评说应当改为“请车辆绕行到桥下调头”,因为“掉头”是“人头落地”的意思。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掉头”是一个词,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人扭头转向相反的方向。例如;“他掉头一看,吃了一惊。”“别人跟他说,他不爱听,就掉头看着别的地方。”

“掉头”的另一个意思是指交通工具转向相反的方向。《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掉头”有“(车、船等)转成相反的方向”的意思。例如:

(1)汽车不能在这里掉头,要掉头,请到前面路口。

(2)这里河道太窄,船无法掉头,到两条河的汇合处再说吧。

(3)他骑着自行车去了,半路上,忽然想起忘了带证明,赶忙掉头回来。

(4)飞机飞出3小时后,忽然有个旅客得了重病,飞机只好掉头飞回机场。

这里的“掉头”不会误解为“人头落地”的意思。

的确,“掉”有“落下”的意思,例如说“掉下眼泪”“掉雪花了”“书掉地上了”。但是,“掉”也有“转向相反方向”的意思。例如:

(5)一睁眼,镜子从新又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红楼梦第十二回》

(6)婆婆把棉裤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又看。(《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表示让汽车调转方向的“掉头”中的“掉”,应该理解为“转向相反方向”的意思,不宜理解为“落下”的意思。

因此,“到桥下掉头”的写法是对的。

5

“煳了”还是“糊了”?

食品、衣物等被烧烤而变焦、变黄或变黑,叫“煳”。例如:“饭煳了”“饼烙煳了”“裤子烤煳了”。

“糊”虽然也有“因烧烤而变焦”的意思,但是这不是“糊”的主要义项,也就是说,“糊”只是有“同‘煳’”的用法,但这个用法不是它的主要用法。因此,表示这个义项应当以“煳”为主。“饭h 了”应当写成“饭煳了”,不宜写“饭糊了”。

6

“扣动扳机”还是“抠动扳机”?

写“扣动扳机”正确,还是写“抠动扳机”正确呢?

“扣”(k7u)有“钩动”“扳动”的意思(参见《汉语大词典》),例如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中说:“我又修了新的战斗台,我继续一枪一枪地扣。”表示“扳动枪的扳机”的意思时,宜写“扣动”。

“抠”(k4u)有“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等意思,没有“钩动”的意思。因此,不宜写“抠动扳机”,宜写“扣动扳机”或者“扣动枪机”。

7

“祝词”还是“祝辞”?

“祝词”跟“祝辞”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有如下两种用法:

一是指古人在祭祀时祈祷用的话语。例如:“这是古人在举行祭天仪式时说的祝词/祝辞。”

二是指在举行典礼或开会的时候所说的表示祝愿或庆贺的话语。例如“大会祝词/祝辞”“新春祝词/祝辞”“新年祝词/祝辞”等。

“祝词”跟“祝辞”不仅意思一样,读音也相同。这种关系的词语被称为“异形词”。也就是说,音义相同、用法相同,只是在书面上书写形式有差别的词语,可以看做是一组异形词。

例如“笔画”跟“笔划”、“模仿”跟“摹仿”、“红彤彤”跟“红通通”是三组异形词。

在现代汉语中,社会语文生活中流通的异形词大约有一两千组。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发布、并于2002年3月试行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这个表中对338组常见异形词进行了整理,规定了推荐词形。例如,推荐上文提到的“笔画”“模仿”“红彤彤”为规范词形,而“笔划”“摹仿”“红通通”为不推荐的词形。

现在,语文工具书多选用该表推荐的词形。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的“笔画”,在“笔画”后加括号注出“笔划”。这表示:括号前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的词形,括号中是不推荐的词形。

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已经整理的338组异形词之外,还有很多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在处理这类异形词时,也有明显的导向性。例如“祝词”跟“祝辞”,《现代汉语词典》在“祝辞”条说明:“同‘祝词’。”在“祝词”条则对词语予以解释。从这种安排中,读者可以知道:这两个词是一组异形词,词典推荐使用的是“祝词”。

从实际使用看,“祝词”的使用频率远大于“祝辞”。最近在网上搜索,“祝词”用例约有100万,而“祝辞”用例仅约30万。因此,使用“祝词”是比较妥当的。

8

“蜡梅”还是“腊梅”?

在不同的工具书上可以看到“腊梅”和“蜡梅”两种不同的写法。例如《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是“蜡梅”,而《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则作“腊梅”。究竟应当怎样写呢?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将“蜡梅”跟“腊梅”视为一对异形词,并推荐使用“蜡梅”。

蜡梅属于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长叶子。花瓣外层为黄色,像蜜蜡,香气浓,可供观赏。蜡梅的种类很多,花期不一,有的在阴历腊月开放,故又称“腊梅”。

《中国植物志》(1979年版)指出,蜡梅科包括“夏蜡梅”跟“蜡梅”两“属”。两“属”中,有各种蜡梅,有的花期是5至7月,有的是8至10月,还有的是11月至翌年3月,等等。

因此,把这种植物统称为“蜡梅”比较妥当。这样做,一来能够表现出它的花瓣色似蜜蜡、有蜡质感;二来可以涵盖各种花期的蜡梅。《辞海》(第六版)即写作“蜡梅”。

近些年来,各种工具书逐渐将“腊梅”调整为“蜡梅”。

Tips:历史上“腊梅”跟“蜡梅”并存。例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成“蜡梅”,而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写成“腊梅”。现在一般写为“蜡梅”。

9

“陪笑脸”还是“赔笑脸”?

有人写“陪笑脸”,有人写“赔笑脸”,哪种写法正确呢?

“赔笑脸”的写法是正确的。“赔笑脸”的意思是对人装出笑脸,以期对方高兴或者平息怒气。“赔情”“赔小心”中也要写“赔”,不能写“陪伴”的“陪”。

“赔笑”跟“赔笑脸”的意思相当,“他赔着笑说”,也可以说成“他赔着笑脸说”。历史上“陪笑”跟“赔笑”两种写法都有。例如宋代辛弃疾《唐多令》中有“忽地倚人陪笑道”,《西游记》中有“行者陪笑道”,《红楼梦》中有“小红上来陪笑道”;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则有“柳毅赔笑在龙宫”。现在的规范写法是“赔笑”“赔笑脸”。

10

“涉及到”的说法对吗?

媒体上时有“涉及到”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得当呢?

“涉及”是“牵扯到、关联到”的意思,其中的“涉”是“牵涉、关联”的意思,“及”是“到”的意思。也就是说,“涉及”中已经有“到”,已经表明了“牵涉到”的含意,再加上一个“到”,就成了“牵涉到到”。因此,“涉及到”的说法不妥,宜删去其中的“到”。

Tips:“涉”指“徒步过河”,如“跋山涉水”。“涉”也指“从水上经过”,例如“远涉重洋”。“涉”还引申为“经历”,例如“涉世不深”。写“涉”的时候要注意,右下部不是“少”,而是比“少”少一画(点)。

本文来源:编辑校对、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杜永道

部分内容来自杜永道所著

《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

科普

科普 | 癸卯兔年将至,“癸”字怎么读?拜年可别说错了!

科普 | 为什么中国话叫做“普通”话?

科普 | 三个字能读错俩,“卡塔尔”到底怎么读?

科普 | 当代互联网热梗究竟是“通话膨胀”还是“语义磨损”?

科普 | 拼音“o”读“欧”还是“窝”?教育部语信司这样回复

科普 | “吕”(Lǚ)姓的大写究竟是 LYU、LV,还是 LU?

科普 | 嗯?这么多年“嗯”的拼音我一直弄错了?

科普 | “的地得警察”出警!现代汉语有必要区分“的”“地”“得”吗?

科普 | 反差萌!“虎”作姓氏时不念“hǔ”,而念“Māo”?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身份证上的“Ⅹ”到底怎么读?

科普 | “粳”字应该怎么读?186名农业专家和语言学家较真了5年

科普 | 可以说“感谢聆听”“谢谢欣赏”吗?

科普 | “网开三面”还是“网开一面”?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

科普 | 穿越到古代,能听懂古人说话吗?

科普 | 为什么大人和儿童交流总是喜欢叠词词?

科普 |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吃食堂”,但不能说“吃厨房”?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开会”,但不说“开会议”?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聊天句尾加“哈”?

科普 | 为什么在聊天时加上符号“~”会有一种欢快的感觉?

科普 | 为什么有人语速快,有人语速慢?

科普 | 为什么汉字序顺不影响读阅?

科普 | 为什么废话越多的人越快乐?

科普 | 为什么大笑起来都是“哈哈哈”?

科普 | 为什么我们要说“上”厕所和“下”厨房?

科普 | 为什么睡觉用“zzz”表示?

科普 | 为什么冬奥顶流“冰墩墩”的英文名是Bing Dwen Dwen?

科普 | 为什么“人民大学”译为Renmin University,而不是People’s University?

科普 |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1∶0称为one love?

科普 | 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元”是个糟糕的翻译?

科普 | 为什么有的大学叫university,有的叫college?

科普 | 为什么不会有一种全世界通用的第一语言?

科普 | 为什么北京地铁叫subway,广州地铁叫metro?

科普 | “第21”的英文到底是21st还是21th?

科普 | “三个人”到底是three people还是three persons?

科普 | cook the books是什么意思?可不是“把书煮了”!

科普 | “There you go”和“Here you go”有什么区别?

科普 | 圣诞节为什么拼写成Xmas?圣诞快乐可以说成Happy Christmas吗?

科普 | “千”是thousand,为什么工资8000却用“8k”表示?

科普 | “中午12点”到底是“12 a.m.”还是“12 p.m.”?

科普 |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发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秘密

科普 | 大脑为什么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竟和语言有关!

科普 |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

科普 | 7-ELEVEn,n 为什么是小写?

科普 | “薅羊毛”的英文,竟然这么有趣!

科普 | 必胜客的英文为什么是“Pizza Hut”?“hut”是啥意思?

科普 | 都表示“电影”,movie和film有什么区别?

科普 | 都表示学习,study和learn有什么区别?

科普 | 都表示“哀悼”,“致哀”与“志哀”有什么区别?

科普 | 老板发邮件说TBD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就完蛋了!

科普 | 抗原试剂盒上的C、T、S是什么?“你阳了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阳了之后,为什么很多人会发朋友圈?

科普 | 为什么大叫“哎呦”有止痛作用?竟然和其发音有关!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7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0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