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宿校园氛围中,寄宿生们处于完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课业负担沉重,每天会遵守严格的作息,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相比之下,与父母分离时间更长,通过家庭获得的支持更少。
如果教育引导不当,寄宿生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必将遇到诸如安全、学习、营养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作为寄宿生成长成才关键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寄宿生因为长期住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较少,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尤其对于正处在“心理危机时期”的寄宿初中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极具不稳定性,如果外界环境迅速变化,一系列情绪情感问题就会随之产生。
周春兰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寄宿初中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五类事件极易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是学业压力、考试失败、好朋友间的不满、继续求学的压力以及家庭方面的压力。这些事件会使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学习,导致情绪失衡,产生抑郁情绪。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业生涯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学业任务繁忙,情绪变化激烈,此时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很难塑造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环境可以影响学业情绪,校园氛围越好,学生学习热情越浓厚,校园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情绪相关性显著,并且校园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
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正常健康的学业情绪十分重要,学业情绪的正向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在处理状况的过程中能够富有创造力,理性分析,合理归因,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特质;反之,消极学业情绪,使他们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变得更呆板。
并且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上,在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上,以及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也会体现出消极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逐步降低,甚至自我放弃,所以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学业情绪在最开始大多只涉及到有关学业成就方面所体验到的情绪,虽然范围比较狭窄,但是其体验同样具有丰富性,包含的积极情绪有愉快、自豪等;消极情绪有焦虑、厌烦等。
起初,学业情绪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Patrick认为学业情绪只通过积极和消极来判断,没有考虑到情绪的觉醒度,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各种学业情境下体验到诸如愤怒、恼火、激动等刺激比较强烈的情绪。
Perkun等人不仅考虑了愉悦度还考虑到情绪的唤醒度。唤醒情绪可以调动整个身体激活大脑,并且在遇到特殊紧急状况时及时作出反应。高唤醒和低唤醒情绪都与个体行为有关,高唤醒状态下的个体行动能力更强,处于激发状态,而低唤醒状态下的个体行为受到限制,处于抑制状态。
董妍等人在其有关学业情绪的问卷设计中,引入了四类情绪,详细分为十三类具体情绪,这些情绪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学业情绪丰富这一特点,较为完备的归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感知。
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研究中,通过思考其内部机制,建立了两种模型。一种是认知动机模型,该模型指出积极的学业情绪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注意选择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学业表现。
另一种是社会认知模型,该模型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认为学业情绪发展的核心在于主观控制和主观价值,并且特定的社会环境也是通过主观控制和主观价值这些中介来影响学业情绪。
后来经过一系列考证,Pekrun进一步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修改,提出了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涉及到关于外在、内在以及学业情境下的许多变量,认为环境和认知因素是影响学业情绪的主要因素,依据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对自我能力的控制感和对自身内在和外在的价值评价是对学业情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环境因素和学业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在环境影响学业情绪时并不是简单的直接作用关系,而是通过认知评价作为中介来影响的。
学业情绪在性别、年级上体现出不同特点。性别方面,马慧霞的研究证明,在积极情绪体验上,男生得分显著更高。在消极情绪体验上,男女表现则相反。在面对问题时,男生的表现普遍比女生好。
李磊和郭成发现年龄也是影响情绪感知的一个重要的变量。随着年纪增长,学生会体验到更多不良情绪,比如高中阶段体验到的不良情绪明显多于初中阶段。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有两种,分别是内部、外部两种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个人的认知、对事情的调整、对于自己达成目标的坚定性等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学校里的课程、教师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回顾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只涉及到正常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关注到目标群体的丰富性。
寄宿初中生体验到的积极高唤醒情绪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消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最低。
整体上初中生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最多,但是为什么消极高唤醒情绪得分紧随其后,原因如下:首先从寄宿初中生情绪的发展特点来考虑,寄宿初中生情绪表现激烈奔放,唤醒程度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比较极端,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困境时,消极情绪占主导,自然就会产生消极高唤醒情绪。
其次初中生成熟与幼稚并存,自我认识不完善,在遭遇学习压力或者人际关系紧张时,会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消极高唤醒情绪。这一结论警示学校以及研究者,特别注意初中生的情绪变化,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寄宿生学业情绪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发现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消极高唤醒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俞国良和董妍认为,男生更容易体验到幸福以及满足,相反,女生则会经常体验到恼火甚至羞愧的情绪。
男女生遇到问题时的态度不同,男生倾向于采取积极地长期的稳定的情绪来面对事情,事情解决后很容易获得满足,而女生则是短期爆发式的,揪着一点小问题就可能将其扩大化,导致事件本身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大,最情绪无法得到缓解而崩溃。所以未来研究应多注重性别的差异化,多关心女生学业情绪的变化,指导女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寄宿生来源地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城市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接触到的社会资源丰富,社会经验更足,在面对不良学业情绪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从而取得成功。
农村学生在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下,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产生厌学等不良行为。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差异进行是否为班干部的比较时,发现班干部积极情绪显著高于普通学生,消极情绪则相反。
班干部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教师资源,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与老师建立的关系要比普通学生更为融洽亲密,问题在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不会长久的体验消极情绪,这对长时间以积极情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升。
再者,在当班干部期间遇到问题的机会也会比普通学生要多,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加优化。在低唤醒度方面,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年级越高,消极低唤醒体现越多。
总体来说,年龄增加,人际关系也相对复杂,学习负担沉重,经历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挫败感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也显著增多,使得三个年级在调节情绪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对高年级学生产生的情绪问题进行有效的排查和疏导是当前学校心理方面工作的重要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