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詹大年:孩子躺平了、摆烂了,如何改变?

原标题:詹大年:孩子躺平了、摆烂了,如何改变?

这是我和一位高三孩子母亲的微信对话——

孩子母亲:“我的儿子在重点高中上学。经常逃课——也不是不去学校,就是不想进教室,在操场上打球呀,在校园里晃悠呀。写过保证书,但坚持不了几天,依然我行我素。高三了,我都急死了。怎么改变呢?”

我:“孩子之所以逃某一科或者某一堂课,估计是他跟相关老师的关系有障碍了。家长去帮助孩子修复这个关系,应该就好了。”

孩子母亲:“儿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就是藐视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因为他逃过课,就给了别人‘藐视制度’的印象。实际上孩子逃课不是为了藐视制度,而是不小心造成了‘藐视制度’的印象。这是两码事。但我们却用“藐视制度”的标签给孩子的问题升级了。”

孩子母亲:“他逃了两次课了呀!我根本无法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追根究底问他,就好像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这要怎么改变他?”

我:“呵呵,我刚刚讲的话你也完全没有听。你坚持你的观点说他是藐视制度,我说我看到的问题焦点是师生关系障碍。你我的关注点不在一处——你希望我立刻解决孩子的问题,我希望你看见孩子遇到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聊天基本聊不到一块。”

......

很多成年人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

第一,认定问题在孩子身上。孩子躺平了,“摆烂”了。确信无疑。

第二,希望改变孩子,并且立即找到灵丹妙药,

第三,极度焦虑,束手无策。

其实,问题只是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比如逃课,根源在哪里?很可能根源不全在孩子身上,很可能孩子也不知道根源在哪里。此刻最要紧的是,父母和老师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与孩子一起对付问题,而不是责备孩子。

也许有人会反驳:“那么,为什么其他的孩子不逃课就他逃课?”这个问题和“为什么其他孩子都喜欢吃白菜,而这个孩子却喜欢吃萝卜”是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一开始认定了问题在于孩子本身,那就很自然地跟孩子对立了。对立,是情绪的根源,是解决问题最大的障碍。

我们看到的孩子躺平、摆烂,其实是他遇到问题不能解决之后而采取的保护自己的姿势。我们昆明丑小鸭中学办学12年,帮助了2000多这样的“问题孩子”。真正躺平、摆烂的孩子很少很少。

在教育中,我们从不谈“改变”,只关注成长。因为成长的本身是量变的过程。成长了,就改变了。静待花开,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很多人希望看到的“改变”, 是“正能量”的,是可以被量化的,是立竿见影脱胎换骨的质变。而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生长的量变。量变的过程很慢,所以,很多人就焦虑了。

没有静待花开的量变,哪有脱胎换骨的质变呢?

——2022年11月4日 昆明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