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励志|第一次见面,学生把香蕉扔到她的脸上……

原标题:励志|第一次见面,学生把香蕉扔到她的脸上……

边陲小镇变“编程小镇”?

乡村教师自学代码带出全国大奖学生

提起边陲小镇读书的孩子

你会想到什么?

封闭偏远的地理位置

亟待丰富的教育资源

不够开阔的学习视野

……

但在这个小镇上

一位乡村老师的大胆尝试下

这些困难被一一克服

孩子们实现“弯道超车”

赶上了智能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来自云南省沧源县勐董镇的

乡村教师陈元春

在几年前读到一本书后了解到

编程很可能会成为

未来科技的重要力量

而她“不希望乡村孩子

在人工智能时代落下”

因此,40岁的她

从零开始自学编程

走上编程教学之路

截至今年

陈老师已带领51名学生

冲入国家级信息技术赛事

其中两名学生获全国复赛一、二等奖

1名学生获得决赛三等奖

……

网友纷纷表示:

“很励志的故事!”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吧!”

在当地教育部门

学校及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沧源县已有11所中学

13所中心校普及人工智能及编程课程

奇迹般地将

“边陲小镇”打造成了“编程小镇”

7000多名孩子

站在了追梦编程的同一起跑线上

体会科技知识奥妙的同时

也收获着更多人生未来的可能

“其实看到孩子们琳琅满目的这些作品

你会发现老师只要轻轻点拨一下

就像一个水滴滴到湖里面

泛起了很宽的涟漪”

陈老师说

很难想象这一切成绩的背后

到底付出了多少汗水

但可以肯定的是

孩子们掌握了编程

不仅仅是掌握了一种新的能力

更是掌握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多了一把通向未来世界的重要钥匙

尽管这些孩子现在深处偏远的山区

但我们相信

依靠良师的引导和自身的不懈攀登

他们的表现

不会逊色于其他的孩子

积极把握机会,努力尝试学习

他们一定能搏来一个出彩的明天

舞起来!

95后乡村教师教学生跳街舞

一段“95后乡村教师

教学生跳街舞”的视频

引起广泛关注

这位青年教师名叫黄建权

是潮州市金石镇实验学校的音乐老师

平时负责学生的音乐课、街舞课程

黄建权说

自己是2018年开始学的街舞

后来来到学校后

就开始自学

学校没有跳舞的场地

他就向体育老师要来体育活动室

自己安装跳舞要用的大镜子

没有专门排舞的时间

他就找校长商量

抽出大课间和休息时间

给感兴趣的孩子们授课

学会跳街舞以后

孩子们脸上自信的笑容

明显多了起来

变得更开朗

更敢于展现自己的风采

街舞这项艺术课

为乡村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增添了无穷色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要用知识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走进阳朔县金宝乡红莲小学

一群孩子随着乐曲

跟着老师开心地舞蹈

领着孩子们跳舞的这个姑娘叫张功文

今年才25岁

却用她的肩膀

撑起了载着村里未来的金宝乡红莲小学

张功文曾经是一名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

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之下完成学业

大学毕业之后

她毅然返村返校

成为了一名青年老师

而她坐的位置

就是她小学时班主任的办公桌

老校长退休

她又接过了

守护这所学校的接力棒

红莲村曾经是个贫困村

在各级党委政府

帮扶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如今已经光荣脱贫摘帽

金宝乡红莲小学办学条件

得到了很大改善

政府拨款修建了教学楼和操场

配备了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电脑室

所有教室都装上了全媒体教学系统

在教学和管理之余

张功文也积极奔走

向政府、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寻求帮助

希望他们支持金宝乡红莲小学的教育

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校园环境

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村民们都说

张功文返乡任教

给村里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张功文的笔记本上

记录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

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而不是为了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

“既当爹又当妈”

他以校为家,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2021年六一期间

一群来自湖南省花垣县

十八洞小学的孩子

来到央视演播厅

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首歌曲

《春天在哪里》

孩子们唱出了他们心中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让所有的观众都为之动容

带队的90后小伙蒲力涛

是他们的老师

也是他们的“蒲爸爸”

今年是蒲力涛在十八洞小学

执教的第5年

这所小学包括一、二年级和学前班

学生每年基本保持在20人左右

2018年秋季

在十八洞小学缺老师的情况下

已是当地某校党建办公室主任的他

主动找到校长请缨:

“我自己从小在农村教学点长大

知道那里的学生需要什么

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

给那里的孩子一种更好的教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现在十八洞教学点正需要人

我更应该去!”

在他的坚决争取下

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

尽管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来到这里后

破败的教学设施还是让他震惊

学生年龄差距大

难以集中教学

整所学校只有他一位教师

“校长、班主任、教师”一人兼

他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

妻子也来到学校帮忙

他们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便带着孩子住在了十八洞小学

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

“既当爹又当妈”

这里的孩子单亲、留守儿童居多

卫生习惯不佳

蒲力涛决定把学生的养成教育

当作常规来抓

他带着孩子们

每天餐前洗手、餐后漱口

培养他们不挑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在夫妻两人共同努力下

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变得越来越好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

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联校设备

与中心校连接

带孩子们在线上

听中心校的音乐、美术优质课

让十八洞小学的孩子

也能享受大城市名师的优质学习资源

孩子们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都得到了新的提高

孩子们说

最喜欢在秋天稻谷熟的时候

“蒲爸爸”带他们去

金灿灿的稻田里唱歌、游戏

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90后女教师背着黑板送教7年

为孩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慢慢来,不要急

先迈左腿、一步

迈右腿、两步

……”

茶陵县界首镇花甲村

小雨(化名)在陈老师搀扶下

扶着床沿颤颤巍巍练习走路

进行康复训练

小雨的床头、衣柜到处挂着生字卡

每走一步,认一个字

陈老师管这叫“并行学习法”

陈老师名叫陈艳辉

是个90后的姑娘

毕业后她回到母校

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2015年,刚参加工作的她

偶然得知残障学生小雨的情况

便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

要为小雨义务送教

从学校到小雨家15公里山路

其中一段泥巴路坑坑洼洼

陈艳辉专门买来一辆摩托车

踏上了每月三次的送教之路

可是,头一次送教

陈艳辉就“出师不利“

初到小雨家

她试图跟小雨搭话

又递上香蕉、牛奶等吃的

小雨却毫不理睬

甚至将香蕉扔向她的脸

陈艳辉知道

小雨受智障困扰

加上长期封闭

对陌生人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与抵触

回家后她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视频一招一式学习

如何接近和安抚这样的孩子

两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四次

终于渐渐焐热了小雨的心

从此,两人有了越来越频繁的交流

扫除了沟通的障碍

陈艳辉就从零开始

帮助小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要让小雨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再苦再难也得教呀!”

她从最简单的动作教起

用勺子、盛饭、送到嘴里

……

一个个动作示范,手把手教学

经常一个动作做几十遍才能教会

下次又忘记了,她就从头再来

为了教小雨认字

陈艳辉把字做成卡片

用夹子夹在床头、衣柜上

让她一抬头就能看见

大半年时间过去

小雨终于能叫出父母的名字

让这个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由于小雨当时的智力

只相当于两岁的孩子

一些最简单的数学题

陈艳辉教了20多遍

她仍一头雾水

经常刚记得的字

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

陈艳辉不厌其烦

利用拼积木、看图识字等办法

帮助她提高记忆力

陈艳辉怀孕后

仍坚持挺着大肚子送教

大家都劝她暂停几个月

她却说:

“小雨每到时间就会盼我来

不能让人家眼巴巴空等

她的学习耽误不得”

最后,陈艳辉的父亲担任“保镖”

每次骑摩托车送她

月子刚坐到20天

她又瞒着家人悄悄溜出去送教

陈艳辉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

每次都负责接送她

后来索性自己也加入到送教中

7年多来,父女俩累计骑行2万多公里

帮助了二十多个家住偏远

渴望知识的孩子

小雨的妈妈说

“几年前,小雨还是一个

说话含糊不清

大字不识一个

寸步不能行

全靠人服侍的智障孩子”

在陈老师几年来的义务送教下

小雨有了很大变化

性格开朗多了

认得几百个字

会简单的算术

部分生活能自理了

医生说:

“像小雨这样的情况

如今能恢复成这个样子

已是医学上的奇迹”

陈艳辉用她的大爱

为折翼的孩子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她带着孩子们

借诗歌的力量跳出课本和大山

来到龙花垣前

年轻的闫纯君有过许多想象:

那个地方山清水秀,充满诗意

但现实是

这所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

坐落在山顶

从县城过去要翻过两座山

穿过一条沟

学校的设施和环境也显得很“复古”

讲台被几块砖垫高

桌子、凳子像是怀旧电影里的道具

关不住的教室大门要用凳子抵住

2020年,她来到龙花垣

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特岗教师

第二年9月

她准备了第一堂诗歌课

课上,她让学生提笔记录内心所想

尽情发挥

“先不管那么多”

那堂课的最后10分钟里

十几岁的孩子们的笔下流淌出了

内心最深处的诗意

渐渐地

诗歌成了这所学校的流行文化

有的学生写下对智能机器的思考:

智能机器/它是智/但它始终没有他智/他/它的创造者

有的学生诗里藏着一片夜空:

流星/你穿过夜晚的天空/与月亮刚好错过/却没有办法再次相遇/月亮/你看到星星的伴侣/是否会有些辛酸和孤独

在那些便利贴上、作业本里、草稿纸上

专门写诗的笔记本中

少年们用稚嫩的笔体写着点滴思绪

借诗歌的力量跳出课本和大山

闫纯君明白

写诗并不能改变生活现状

试卷也不考写诗

但她相信

写诗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

多抬头看看天上的星空

想起家乡的山

在这个并不风花雪月的地方

她带着孩子们

找到了真正的诗意

寝室里的“一千零一夜”

熄灯!来听故事了!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

学生寝室一片寂静

微光亮起

班主任麻小娟打开手电筒

给躺在床上的学生们娓娓讲述故事

《慧慧的舞鞋》

这是麻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

第1001个夜晚

当初,为了更多地陪伴学校的留守孩子们

她每晚都会在寝室里多留一会儿

给孩子们讲一个睡前故事

到后来,“听麻老师讲故事”

就成了学校每晚的“保留节目”

跨度7年

从周家店中学到蔡家岗中学

从199班到六(3)班

工作经过调度,学校不同了

但农村学校的属性没有变

麻小娟讲故事的独特方式没有变

每天晚上就寝前

听麻老师讲30分钟故事的约定

也从来没有变

这一次,由麻小娟的学生讲述麻老师的故事

1000多个夜晚

她给没有戴好红领巾的孩子

讲《红领巾的颜色》

给小组合作的孩子

讲《高贵的秘密》

给不好意思参加班干部竞选的孩子

讲《我就是想要最好的》

……

故事中点点思想的光芒

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夜空

孩子们在她甜美的声音中安睡

在一个个小故事的哲理中觉醒

一个孩子说:

“听麻老师讲故事

就像是听妈妈讲故事

妈妈经常不在身边

麻老师总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心里”

曾有一次

麻小娟用嗓过度

声音突然哑了

夜里她在女生寝室

用微弱的声音例行检查

本想跟学生说明一下情况

就听学生问:

“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又有学生说:

“老师嗓子哑了,下次再讲吧!”

这时麻小娟收到父亲的手机信息:

“我在后门等你,带你去医院”

一边是身体的不适和爸爸的催促

一边是学生渴望的眼神

她选择了坚持讲故事

讲完故事,走出后门

麻小娟就被父亲数落了:

“是讲故事重要

还是自己身体重要?”

麻小娟说:

“都重要,但是学生比我更重要!”

麻小娟老师与孩子们合唱歌曲《微风与绿草》

有人曾问她

每天晚上比别人多工作半个小时

7年加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

又没有一分钱加班费,值得吗?

麻小娟回答:

“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别人的目光去丈量

更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在她看来,有几个问题

是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要懂得的:

“人为什么活着?

读书是为了谁?

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大局观、责任感

让他们都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当一天老师

我就会讲一天故事”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

还有无数个这样的乡村教师

牵着孩子们的小手走向远方

支撑起他们的梦想

而他们自己

也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人间理想”

……

2021年9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中心完小,学生王钰婷送给何朝宣老师的礼物,上面写满了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何朝宣 摄

2020年6月12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白芒小学,唐秀莲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运动场的草坪上玩“走T步”的游戏。唐诗蓥 摄

2021年11月24日,四川省雷波县宝山镇中心校,宗加慧老师放弃产假回到学校复课。学生们跑到宿舍,争先恐后和老师合影留念。 宗加慧 供图

2020年12月21日,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明溪口镇芙蓉学校的送教团队来到近岩溶村,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一堂特别的数学课,杜远薇老师正在教一位残疾儿童用橘子数数。 黄倩 摄

2017年9月6日,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太京镇偏远山区的马岐山小学,上午的课结束后,乡村支教老师马保全正在帮马博同学理发,其他同学上前围观。 柏雪 摄

2019年10月30日,四川省万源市蜂桶乡小学阴坡村学校,吴海毅老师在劈柴,为了确保冬季大雪封山后孩子们在学校有可口的午餐和温暖的火炉。据介绍,当地位于万源市最偏远的地方,海拔1200米,11月以后,下雪后车辆无法行驶。吴海毅 供图

2020年12月11日,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岩下小学,罗雄英老师带着几个平时爱好美术的学生在学校的画室画画。 罗雄英 供图

2021年12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吉也克镇牧业寄宿制中心小学二年级举行“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活动,师生们一起做游戏。王佳睿 摄

可能与在繁华都市里

打拼的同龄人相比

这些青年乡村教师

看上去并不光鲜夺目

还面临着更多难题和压力

可他们依旧默默坚守在

一条条崎岖之路的尽头

扎根在一个个偏远的山村之隅

为学生的成长而欣慰

因点亮了心灵而无悔

坚守乡村教育40余年的

张桂梅校长曾经寄语:

“我们需要也期盼

有更多教书育人的青年

来到大山,扎根乡村

带着乡村孩子‘起立’

为他们掘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

老师就是能让他们

看到外部世界的“望远镜”

也是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

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领路人”

在社会飞速发展

人才素质培养多元化的今天

青年乡村教师们

不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

陪伴在孩子们身边

更凭借着积极探索的教育理念

和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

为孩子们铺平通往更大世界的道路

牵着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

与未来赛跑

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着新的活力

三尺讲台

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祝愿老师和孩子们梦想成真!

END

今日责编:薛勃勃

微信编辑:张雪珂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阳朔资讯”(ID:yszx8880972)、“共青团花垣县委员会”(ID:hytxw-7218050),微博@半月谈、@中国青年网、@济南时报、@中国青年报、@大米Video,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株洲日报、《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8日 01版)

欢迎购买

《意林·作文素材》是青少读物领导品牌《意林》的“作文版”。特约有命题、阅卷、押题经验的老师,以及各地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为顾问、撰稿人,深入研究中高考,荟萃热考名作家名篇美文、热点时事素材、大语文国学素材、历史素材,紧扣中高考命题趋势。功能性之外又兼顾思想性、人文性,关注青少年心灵,是中学生作文提分、拓宽视野必读杂志!

扫码下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