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打造活力课堂 推进教学改革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上海市六团中学是浦东新区农村偏远地区一所比较薄弱的初级中学。生源以随迁子女为主,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也不高,三年前,有份学生问卷显示:对数学、语文、英语感兴趣的分别是32.9%、24.7%和10.6%,情况比较糟糕。

由于兴趣不高,较多学生“上课不专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独立完成”已是常态,导致各科成绩很不理想。长期以来,初三毕业合格率达不到绿色指标的要求,且差距较大。由此,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逐渐下降。

由于一直面对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态势,教师成就感逐渐缺失,自信心受挫,不断进取的内驱力也随之淡漠。

2018年,学校被列为上海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2019年初,我调往六团中学任校长。面对学校现状,我想首先要改变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要改变精神,须重塑学校的“文化精神”,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依据学校实际,经酝酿和讨论,确立了“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为学校文化精神,通过“教师论坛”“核心讲堂”“师生形象塑造”“学生广播操比赛”“学生文艺汇演”等途径提增师生的“精气神”和自信心,并提出“改变一点点,进步看得见”的口号。“精气神”和自信心基本具备以后,重点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为了尽快知悉课堂“教与学”的情况,我进入课堂观课,几乎遍及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从观课情况看,课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教师“以教定学”的痕迹比较明显;三是教学手段滞后。这三方面的问题不是个别课堂存在,而存在于多数课堂。若长此以往,其后果实在堪忧,“提高办学质量”只能成为泡影。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我们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起来,第二步是转变教师“教”的角色,第三步是更新教学手段,研究教与学的新模式。

探寻学生学习的“导航工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我们开设了“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奥秘”等专题的“教师论坛”,请教师们探讨与交流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邀请专家作讲座,进一步明晰“以学生的

学为核心”等教育教学理念。理念形成并统一之后,要求教师在设计“教”的同时设计“学”,精心设计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课内学习单”这一“导航工具”,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多想、多讲、多做,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有效性。

“课内学习单”的设计和运用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从数学学科开始,再向其他学科逐渐推广。在数学教研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数学组教师发挥群体智慧,率先研制“课内学习单”,并运用于课堂。

为增强全体老师对“学习单”课堂运用的感性认识,并起到推广作用,数学组的金老师上了一堂全校性公开课,就“如何使用学习单”进行课堂探索。课上得很成功,得到了许多在场专家的好评。不久,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教研组长积极发动本组教师,以数学组的成功做法作为借鉴,逐渐研制和运用“学习单”。

目前,各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单”已全部完成,并编印成册,运用于课堂实践。

“学习单”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学习活动大量增加,课堂活力大大增强,学生们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合作交流等一起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确立。

八年级龙紫涵同学在谈及使用学习单的体会时这样说道:“使用学习单之前,数学老师让我们归纳整节课程的内容,同学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每次归纳内容时都要浪费很多时间,上课效率低。在运用学习单之后,我们的课堂流程变得顺利了许多。重要内容基本上都在学习单上了,也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归纳整理。课堂的气氛比之前轻松多了,我们学习活动的数量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探求“教师”化“导师”的路径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突出“以学定教”和教师“课堂引导”的重要性,尽快改变“以教定学”的课堂现象,我们举办了“课堂导学”的专题论坛。在交流中,许多教师认为教师“教者”的角色确实要转为“导师”了。之后,邀请郭景扬教授和“新时代教育改革学校联盟”专家团队成员进行“课堂导学设计”的具体指导。简单说,“课堂导学”就是教师在撰写教案的基础上,将“教”的活动进行“重构”。2019年下半年起,各教研组着力开展了“课堂导学”的研究和设计,旨在通过这一路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导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堂导学”和“作业设计”。

“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细化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几个总目标化成若干个系列性分目标。

“课堂导学”,用系列化问题替代教师的讲解、分析和解释,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用主题式活动创设体验场景与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体验和探究。

课堂导学的关键是系列化问题的设计,系列化问题使教学内容细化,教师任务不再是知识的讲解分析,而是把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成问题,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将系列化问题按知识学习程度要求,即“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用”,分成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细化的问题链,为学生搭建学习思考的“阶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导学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协调者,教师转变为“导师”,包括学习方向引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疑难疏导等。

“作业设计”,重在巩固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能力是新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听课情况看,我校大部分教师出的主要是一些“抄背”之类的作业,谈不上“作业设计”,更不要说考试命题了——这个专业能力的短板必须要补上。

我们的作业设计,设计了五种类型,包括基础类、提高类、情境类、实践类和跨学科类。

基础类作业主要是巩固基本知识、技能,各学科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题型的基础作业题;提高类作业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情境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则是创新型的作业形式,这需要广大教师在作业中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些细分的作业类别,既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对应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又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视野。

与“学习单”一样,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语文组乔老师上了一堂如何运用“导学设计”为主要形式的全校性公开课。本校所有老师听课,并邀请有关专家在听课后进行点评。

2020年10月,学校2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我们将“是否使用导学设计”作为评课的第一要素,所有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导学设计”,从总体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加“青教赛”的教师乔丽平认为:课堂导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指导上。编制课堂导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出发,按照由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设计系列化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课堂导学与作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正在学校全面推进,《六团中学课堂导学与作业设计》一书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

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课堂模式

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我们侧重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方面,打造智能化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形成“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精准化等方面进行探索。

2020年,我们加入了教育部科技司“智能化背景下的学生自适应学习研究共同体”;2021年,又申报了浦东新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学校与有关教育科技公司合作,精心打造智能化学习平台,设计开发“数字化学本”和“数字化教本”,并运用于课堂实践,还邀请刘京海等专家进行具体指导。

与“学习单”和“导学设计”一样,英语组颜老师上了一堂这方面的探索性公开课,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探索“精准化教学”和“教与学”课堂新模式,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等,精准施策,提高学习有效性。

近年来,学校在许多方面有了不少进步,特别是在整体办学质量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在合格率、普通高中上线率、示范性高中录取率等方面与往年相比,有了极大提高。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浦东新区文明校园”“浦东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触式橄榄球)”等,这些都是“零的突破”。

在2020年的浦东新区“强校工程第二次增值评估”中,六团中学增值名次位列第二。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2021年10月进行了“强校工程第三次增值评估”,学生家长在专家召集的座谈会上普遍认为:六团中学的老师热爱学生、勇于负责,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放心了。

曾经的六团中学长期徘徊于低谷,如今,学校正走在“向强而行”的大道上。师生们努力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不气馁,不放弃”,文化重塑,自信回归,活力再现,六团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

(作者系上海市六团中学校长)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2年3月10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