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述】
在学生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常常要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经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要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面临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经困生因为家庭背景、心理因素、学业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更容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很被动,同时自尊心很强,但心理比较脆弱。如何对经困生进行培养,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帮扶,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
小艾(化名),维吾尔族女孩,化学学院某专业2021级学生,属于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是在大一开学初的班会上,该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几乎“透明”的存在。本学期开展学费减免认定工作及人民奖学金评定时,发现该生满足条件但未提交任何申请,现象反常,深入了解后发现该生成绩比较优秀,平时做事踏实认真,在同学们中口碑也很好,但之前并未担任班级、组织和社团中任何职务,即使满足条件的奖项也不曾申请,而且其父亲在本学期也由于打工摔伤造成偏瘫,但是小艾对此事闭口不提。
【案例分析】
小艾的表现是贫困生中特有的一类人群,个人优秀,自尊心强,但是由于自己申请认定为经济贫困生而产生自卑心理,从不表露自己的想法,也不主动参评任何奖项,不想“暴露”在大家的视野中,怕自己成为焦点受到过多关注,不能正视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现实情况,做事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对于个人发展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
对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经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经困生能顺利成长成才的关键。经困生资助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在资助工作中坚持制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统一,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打造更好的服务平台,基于此,我通过“扶贫、扶志、扶智”三结合的方法,帮助其解决面前难关。
1.
扶贫-以经济资助为基础,给予关怀,解决实际诉求
通过约谈和询问,我了解到小艾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费。我详细地为她讲解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帮助她申请了临时困难补助。之后她又申请了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我还推荐她参加校内勤工俭学,通过劳动付出换取报酬补贴生活。 这些帮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艾在校期间的经济难题,从而安心求学,也让其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扶志-以精神援助为重点,疏导情绪,强化正向激励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是资助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考虑到小艾性格内向,我通过共情和积极关注建立信任关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约谈,一方面肯定其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帮助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另一方面开展励志感恩教育,引导其放下戒备,接受他人帮助,解除心理困扰,保持阳光心态,促进自我成长,更好回馈社会。 经过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注、心理上关怀的多层次关爱体系,小艾的精神面貌逐渐向好,身边的朋友也慢慢变多。
3.
扶智-以朋辈互助为突破,携手共进,助力个体成长
调动室友、班级同学力量,实施“暖心计划”。室友、同学主动地与小艾交流,让小艾逐渐学会接纳他人、与人共处,增进相互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集体感、归属感,以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开展班级“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解答学习、生活困惑,并发挥榜样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心,获得前进动能。 在同学的鼓励和优秀榜样的带领下,小艾大受鼓舞,竞选了班级学习委员,发挥优势为同学们服务,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春雨计划”等活动。
【反思启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 对于如何帮助经困生及时走出困境,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是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针对小艾的深度辅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也颇有感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1
以生为本,倾注情感,换位
思考
2
协同育人,及时调整,循环
往复
发挥多平台优势。纵向上,注重资助育人与学生在各教育阶段的资助工作相互衔接,横向上,加强资助工作与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等工作的融通联动,构建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育人、文化熏陶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网络引导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打通扶贫、扶志、扶智的全方位“服务链”。整合吸纳校内外多方资源,结合各类资源优势,强化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平台,不断夯实贫困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其成长成才保驾护航,让他们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实践、走向社会,有勇气、有能力迎接人生各种挑战。
3
立德树人,无微不至,全面
培养
对于贫困学生,有些困难可以通过经济资助得到解决,但是有些问题由于解决不了,可能还会产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因此,精神上的引导、帮扶比物质更加重要。辅导员必须俯下身、沉下心,把扶助与育人有机融合,给予贫困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对贫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自强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思想引领、心理关怀、志向培养、素质提升等工作,引导贫困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激发成长内在动力,主动全方位“脱贫”,在“受助”基础上,转向“自助”和“助人”,发挥个人特长、优势,将所得、所学应用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通过鼓励引导,优化其心理品质,提升其综合能力,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作者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学院 王胜利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孟洋
投稿邮箱:young@bjtu.edu.cn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