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滋兰润心”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心理教师深度对谈

(来源:兰州微教育)

“滋兰润心”心理健康教育

一线心理教师深度对谈之父母心理加油站(高中学段)

【编者按】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孩子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其成长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如何可以更有效地助力孩子成长呢?近期的“滋兰润心”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将聚焦不同学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一线心理教师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度对谈,提供给家长一些可操作性的亲子沟通、交流、相处等方法,赋能父母心理,与孩子共同成长!

- 本期导读 -

居家学习期间,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增多了,特别是高中学段的学生,学业重、压力大、情绪波动明显,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不小的挑战。正如网上调侃的一般:“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这样的亲子关系状态似乎与父母们所期望的大有出入。本期“滋兰润心”心理健康教育以“父母心理加油站(高中段)”为主题,邀请到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张翔和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潘丽共话高中亲子教育。

采访:潘丽 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嘉宾:张翔 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01

守好家庭互动中的边界线

张老师,您好!常说家庭也是一个人际互动场,特别是当孩子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家长们有时候显得比学生更紧张、更焦虑,带着这样的情绪可能就会出现“关心则乱”“帮忙添乱”的情况,怎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为孩子们的备考助力?怎样的关心与关注才能够支持孩子安心备考呢?

感谢潘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或许这也代表了很多陪考家长的心声,家庭互动就像是两条相交线,交点就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部分,在互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阶段。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迫切独立的愿望和努力追寻自己理想形象的动力,他们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和较多的可支配时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和空间是不能被打扰的,无论学习备考还是思考人生,这种“不被打扰”的环境满足高中阶段孩子们被尊重、被信任等内心需求,更是呵护孩子们更长远发展的条件。虽然房门紧闭、交流减少、心里话不愿流露等会让父母们感觉与孩子的疏远,但这也是一种独立的体现。

所以,互动中的两条线相交但不能重合,这就是家庭互动中的边界线。关心但不过多打扰便可避免“关心则乱”而引起的家庭冲突,还可以传递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有3个小建议分享给高中的家长朋友们:

第一,家庭不是“道理讲习所”。通过“讲道理”表达关心是冰冷的、生硬的,而且会给孩子传递父母的不满和不断加码的要求。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道理,在家庭中,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理解、关心和包容。将“人生难得几回搏,你再努力努力,就可以争取到更好的大学,我们也就安心了”换做“我看到你最近非常努力,可能也不希望自己有遗憾,也能感觉到复习备考很辛苦,很疲惫,我看着也心疼,照顾好自己啊”,这样的变化,不仅厘清了边界,还表达出了关心、关注和一份浓浓的爱。

第二,等待求助,不过分关注。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生活中如果没有洗衣液了,我们去超市购买此物就是一种主动的满足生活需求的表现,若有推销员敲开房门推售洗衣液就会遭到我们的反感和拒绝。家庭里依然如此,我们过分地为孩子提供“我们觉得”的帮助或者“我们认为”的提醒——“多穿一点,别给我冻感冒了”“我觉得你要抓紧时间了,再不要给我浪费时间”“赶紧把牛奶给我喝了”等情况都少了一份等待,多了一些“给我”,这种关注投放出较强的控制感,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抗。

第三,尊重孩子的“主体感”。学生有时候会跟我吐糟自己的家长:每次都是“给我把饭吃了,给我把衣服穿好了,给我把作业完成了...”,感觉我吃饭学习是在满足“父母”的需要,跟我们没关系一样。孩子们的心声也恰恰在提示父母言语中的边界不清和过分的关注。我们可以跟孩子讲“果盘准备好了,想吃的时候出来吃”,或者也可以暗示自己“孩子毕竟快成年了,他要饿了、渴了、不舒服了,会主动找我的”等等。

02

学做孩子成长中的平行线

作为高中学生的父母,在家庭中做好准备,在孩子们求助时提供恰当的帮助才是更合时宜的。我们本期的主题是“父母心理加油站”,说到成长,您怎么看待一个家庭的成长、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呢?

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当放在家庭中,它好像变小了。其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与孩子的成长并不冲突,可以是两条平行且向上向善的成长路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理想,也有想做但还未完成的人生愿望,也有权利活得精彩,不留遗憾!家长做好做优本职工作,创新突破职业瓶颈,多读书,多思考、多觉察,矫正一些陪伴方法,寻找鼓励孩子的闪光之处......这些都是父母可以找寻到的成长之法。

人本主义学家卡尔罗杰斯说到:“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引用心理学家的话,送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如果想要促进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也要不断地成长!当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候,我们的家庭也在不着痕迹地改变、发展和成长。突然想起来一件有趣的事儿,前段时间我三年级的女儿听完网课后,说自己冻坏了让妈妈给她暖一暖,刚接触到妈妈的身体就喊叫:“妈妈比我还冷,还是找爸爸,爸爸暖和”!的确,作为父母我们暖和才能温暖孩子,我们情绪稳定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我们遇事不慌孩子才能沉着冷静,我们积极少抱怨孩子才能阳光有动力......能量是可以传递的,父母也需要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能量,助力孩子更多的力量!

03

践行信任是亲子关系中的能量线

张老师您讲的关于家庭互动的边界线和亲子成长的平行线非常的形象,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成长中有边界的互动,其中就带着一份尊重和信任。说到信任,您怎么看待亲子间的信任呢?

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心,也是在传递过分的担心,担心的背后藏着的是不信任。比如,有学生说自己确实在写作业,就拿手机看了一眼时间,被父母看到就说自己在玩,还通过多次端水、送水果等方式来观察,其实这就是不信任的一种体现。

都说信任是一种力量,可能有家长会说:“我特别相信我的孩子,就是有时候他们不自觉”“我总跟孩子讲要互相信任”等等,类似这样说出来的信任显得力量单薄。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信任不仅是几句话,而是一些行为;信任不是一个承诺,而是一种可以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个践行的过程。回顾之前谈到的内容:不过多打扰、不过分提醒、不过高要求就是传递信任的践行过程。

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孩子的成长变化非常快,不同的阶段表现方式不同,所以父母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式从而适应孩子的变化,更加有效的陪伴孩子成长。您今天的分享为广大的高中生家长朋友们提供了更多觉察和调整的思路,感谢您的分享!也感谢各位家长的阅读!

供稿:成职教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