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从六大领域出发,自制低成本、高质量玩教具

作者:万千君

来源:小万千教育(ID:wanqianjiaoyu199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无定法”,意为在教学中并没有什么必定要遵守的方法,只要可以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一切合法的、合理的方法都是可以采取的。这种定义方式对界定玩教具制作方法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从材料的种类上,还是从材料的外形上来归纳制作方法,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制作,并最终制成玩教具,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合理的。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创意想法。同样是一张纸放在桌子上,有的教师看到的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A4纸,而有的教师看到的却是一张可以折叠出各种小动物且可以进行动物故事创编的语言游戏的原材料。所以不管我们选择使用什么方法,最为可贵且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专业且爱创造的心。接下来,我们将从材料种类的角度和外形的角度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材料种类角度

从材料种类的角度进行玩教具制作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一材料新创意法,另一类为多种材料再创造法。在多种材料再创造法中按照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又可以分为:同类组合法(同类型的材料组合)、分解组合法(同种材料分解后重新组合)和混搭组合法(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

单一材料新创意法

单一材料新创意法即为单一地使用一种材料并赋予其新的创意,使之成为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的方法。

例如, 纸杯飞行器(见图)所需要的材料仅为一个纸杯,借助于辅助工具——剪刀,沿着杯口垂直剪开至杯底一两厘米处,并且将纸杯口径处均匀剪开,然后向外打开杯口与杯底平行,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纸杯飞行器就制作成功了。

如果你的班级在二楼或者二楼以上,那么将其从阳台上旋转丢下,定会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如果你想借此试着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不同图案在降落时的差异,那么就可以在纸杯上画不同的图案来供他们欣赏、观察。

多种材料再创造法

多种材料再创造法是玩教具制作方法中最常见的方法,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理、功能、材料等有机地、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原理、功能、材料的方法。同类组合法、分解组合法和混搭组合法都是常用的组合方法。

①同类组合法。

同类组合法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同或相近物的组合。同类组合法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造型、色彩变化来弥补形象上的不足或得到新的造型。我们可以将多种功能、形态相似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物多用;也可以将大小不同的同类材料组合在一起。

例如,在制作“大鱼吃小鱼”玩教具(见图)时,教师所需要的材料仅仅是三个纸杯。教师先将其中的两个纸杯用双面胶粘叠在一起,使其旋转不得;然后在另一个纸杯上用彩色笔画出一条张大嘴巴的大鱼,在嘴巴张开方向的前面裁剪出一个镂空的长方形和一个小圆形,并将其粘叠在固定的两个纸杯上;最后旋转内侧纸杯,在外侧纸杯镂空处绘画(长方形内画小鱼,小圆形内填写数字)。绘画时要按照数序先画一条小鱼,然后画排列整齐有序的两条、三条、四条、五条小鱼,绘画结束后将对应的数字写在下方的小圆形内,完成玩教具的制作。

②分解组合法。

分解组合法即将多对基因复杂的综合性状分离为单一性状,按分离定律一对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学概率中的加法和乘法原理进行组合。我们可以将玩教具制作的分解组合法归纳为在原材料的外形与材质基础上,把材料的结构进行切割、拆解,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和造型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蜗牛穿穿乐”玩教具(见图)的制作中,需要的材料有硬纸板、彩色吸管、火柴棒、毛线和彩色笔等。教师先在硬纸板上用彩色笔画出蜗牛的轮廓,然后就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将长长的吸管均匀剪开,用胶枪将其固定在蜗牛的轮廓上,每一节吸管需要留出合适的距离,方便幼儿穿过毛线。由于毛线太软,对于手部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来说,将其穿过吸管的难度太大,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故将毛线的一端与火柴棒粘连,以提高幼儿操作的成功率,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果教师不将吸管进行“分解”,以动物轮廓的形状来组合吸管,而仅仅用一根长长的吸管,供幼儿穿过毛线,那么恐怕这份玩教具在幼儿园里将“无人问津”。

③混搭组合法。

“混搭”一词最早出现在时装界,即混合搭配,就是将传统意义上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价格等不同而不相组合的元素进行搭配,组成有个性特征的新组合体。依据上述定义,混搭组合法就是将各种材料、色彩、功能、风格等根据一定的形式法则组合在一起。关键是混搭得合理,在冲突和变化中能够得到平衡和统一,同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比如,在制作“狮王的鬓毛”玩教具(见图)时,教师可以将卡纸、订书机(装有钉子)和看似毫不相干的毛线搭配在一起。首先,在卡纸上画出狮王的头部;然后,将其按照轮廓的边缘裁剪;最后,用订书机将毛线有规律地钉在三个部位,留出空白的轮廓边缘供幼儿自行操作。

/材料外形角度

从材料的外形角度来说,有两种制作玩教具的方法:一种是跟随材料的形状进行制作的方法,叫作随形法;另一种则是突出创意,发挥想象将各种形状、性质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搭的制作方法,叫作开放创造法。

随形法

随形法的提出依据是雕刻艺术中的随形创作。随形创作依附于材料的天然形态对其进行简单的修整,既节省时间和材料,又保留其大部分的天然形态,使艺术气息浓厚。在玩教具的制作中,亦可根据材料的外形特点展开联想。在不改变材料外形的基础上,可适当添加眼睛、鼻子、嘴巴或衣服、道具等内容,使之凸显特色。

例如,在制作“行动骰子”玩教具(见图)时,教师利用正方体积木的外形,对其进行简单加工后即可投入使用。教师可以找出两个大小一致的正方体积木,将一个制成绘有点数的“数量骰子”,将另一个制成绘有简易动作的“动作骰子”,如此“行动骰子”玩教具就制作成功了。

开放创造法

开放创造法的实施建立在材料最优选择的基础上,抛开对材料外形的顾虑,什么可用就用什么,打开脑洞,“拼拼凑凑”,使之达到最终效果。这种方法的亮点在于开放、创新。

内容源于:《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 作者:王微丽 主编

例如,在“球球钻山洞”玩教具的制作过程中,现有的材料只有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纸盒。那么如何制作出钻山洞的感觉,就需要教师发现和增添材料去创新,于是就有了不同层次的“球球钻山洞”。第一层次是,教师将彩色毛根弯成大于乒乓球直径的拱门形状,按照一定的路线将其一个个粘在纸盒上,晃动纸盒使乒乓球随路线钻过彩色山洞;第二层次是,教师将纸筒均匀裁开,按照路线将其粘在托盘上;第三层次是,教师将A4纸裁成纸条并与托盘按照路线粘贴,完成制作(见图)。所以,打开脑洞,玩教具无处不在。

The End

△ 本文的图文素材综合来源于万千教育,由微信公众号「KMBA园长论坛」整理发布,转载已获授权。

让孩子爱上阅读

——黄金语言游戏

黄金语言游戏是“黄金早期教育工程”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的应用研究成果。

1997年全国省市一级幼儿园试点推广;

上千所幼儿园推广实施应用;

300多万幼儿受益于黄金教育,有效促进语言机能的发展;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遵循2-6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坚持“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的教学原则。

01

课程载体

精选1200个高频字词;

精选1500个新颖有趣的语言游戏;

精选孩子喜欢的经典儿歌、故事、动画、游戏等;

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设置了适合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等语言游戏课程。

02

课程效果

全面培养幼儿的全语言能力,提升其语言素养。

口头语言:倾听、表达、交流

书面语言:词语积累与运用、前阅读

内化语言:理解、分析、概括

03

我们希望

全面提升幼儿学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提高自主的阅读能力

合作咨询:

加好友,了解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