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南京大学毕业生入职后被辞退,起诉公司败了,大学生当引以为戒

知识就是金钱的时代,想要找一份好工作,需要有很高的学历,名校光环很重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考研究生,仍能遇到好的就业机会。

如今,人们意识到学历重要性,选择专升本、自考本、考专业硕士的人越来越多,渴望能通过提高学历含金量让自己好过一些,这一点很值得鼓励和支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好的学历,日后也不怕出现问题。

近期,发生了一件“荒唐事”,男子求职,递交了简历,学历一栏写着“南京大学经贸专业学习”,本科毕业,非全日制,下方有对学历的承诺语,他签字了,最终被公司录用,期限三年,试用期税前工资2.4万左右,转正后为3万左右,福利待遇都很好。

他准时来到公司报到上班,签订了《劳务协议》,另外又填写入职登记,但是,他没有在学历证书复印件一行勾选“完成”。

试用期结束,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不再雇用他,他选择劳动仲裁,公司认为他的学历有问题,涉嫌“虚报学历”,签订合同已经说明,学历有问题,甲方不承担任何赔偿金,他已经签字了。

男子认为甲方说的没道理,录用时没说有具体的学历要求,自己的能力和岗位相匹配,在此期间超额完成业绩指标,这只是公司不想付高额薪酬的借口,本人在南大学习商贸管理课程,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方才导致没能完成学业,不存在虚报学历情况。

经过法院的审理,公司在让他入职前,两次要求他提交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此举能说明公司对学历有要求,他也在承诺书上签字了,明确知晓甲方确实对学历有要求,由于他没能及时且如实提供,造成学习经历不一致情况,违反公司相关规定,不予支持,驳回了男子的诉讼请求,再上述,二审维持原判。

大学生当引以为戒,求职时签订合同一定要看仔细

男子虽是非全日制本科生,但是,有着如此强的能力,想必不愁没出路,仍旧疏忽了,吃了不懂合同的亏,大学生要引以为戒诶,入职前签订合同一定要看仔细,慎重一些。

大学生不要觉得麻烦,认真看好每一项条款和规定,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学校或者老师,试用期到转正,此处很容易出现问题,后期会蓄意辞退。

过来人告诉大学生,一般情况下,两年以下合同,试用期不能超过60天,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大学生知晓后,避免自己成为“廉价劳动力”。

工作内容一定要明确,大学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将内容细化,并且,要求其在合同中写出明确的要求。

另外,公司要求提交的各种资料,一定要准时递交,不要出现遗漏,否则就会出现该名男子的情况,即便学习经历是真的,白纸黑字,已经签下名字,过错在自己身上,得不偿失。

大学生还要仔细阅读岗前说明书,明确考核标准,和其他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了如指掌,事无巨细方可,俗话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大学生普遍没什么经验,每年都有人吃亏,让社会好好上了一课。

讨论:学历和能力究竟哪个重要?

该起事件中,男子有这样一句话发人深思,能力与岗位匹配就好了,可能就因自身能力强,疏忽了学历,这才出现了纰漏,由此引起热议,学历和能力究竟哪个重要?

其实,学历和能力二者相互关联,却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高学历的毕业生,学习能力强,知识丰富,实操能力未必就强,有能力的人不稀少,他们可能就是一名职高生,连大学都没读过。

这两类人找的工作都不见得理想,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和能力匹配”,二者相差不大,都非常强再好不过,所以,能力强的毕业生,不要恃才傲物,谦虚低调一些,尽快补充知识,高学历的毕业生亦是如此,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就业的时候,毕业生没看好合同中的“陷阱”,学历高、能力强依旧会吃亏,大学生要积攒经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行。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不要盲目,即使有公司伸出橄榄枝,仍要保持警惕心,做事前要考虑清楚。

讨论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