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原标题: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江西高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坚持“四个服务”,心系“国之大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江西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0月22日起,开设《高校服务江西· 创新驱动发展》专栏,介绍我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实施的重大行动、涌现的科技人才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

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新时代航空“质”造产业人才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航空制造是事关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科技自强自立和民族独立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标志,也是江西省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航空制造产业需求,南昌航空大学推进深度产教融合,依托学校航空制造学科群和专业群雄厚基础,深入探索专业教育、科研教育、产业教育“三教融合”,构建了以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教育生态链、产业生态链”双链融通,“高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新模式,并以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模式聚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航空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

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及飞行器工程学院,与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航空学会、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以及5个龙头企业(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联合成立理事会独立运行。产业学院具有本科——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实现分类分层次人才培养。产业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焊接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为依托,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为辅助,形成交叉融合的专业链,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政府部门与合作企业为产业学院提供了办学场所、产业人才需求、实习场所、产业师资和资金等保障。

自成立以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在深化“三位一体”产教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实践育人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一、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分类人才培养机制

(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团队培养和组织支持辅助个人培养的全过程,设计并重组了课程、竞赛、实践等环节,形成了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以立德为先,开展特色化思政教育。开展“中国革命摇篮、人民军队摇篮、共和国摇篮、中国工人运动摇篮”江西革命老区特色红色教育;搜集“航空报国、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案例,建立思政教育谱系,培育“航空报国”情怀。

2.以能力为要,全方位协同育人。围绕知识、能力、兴趣、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协同育人。在课程内容中结合产业前沿和工程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化+项目化”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合作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上课、做专题讲座,全方位开展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教育。

3.以创新为本,多元化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等能力培养为主轴,以项目完成和问题解决为逻辑,开展“设计、研发、制造、验证、管理”完整链条专业交叉多元化人才培养。

(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需求,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厚宽深”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航空制造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厚”(数理基础)、“宽”(专业口径)、“深”(工程前沿)同时兼顾,本硕一体化培养精英人才。通过模块化专业课程设置、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军民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国际化、科技创新性等培养方式,遵循“宽基础、厚专业、重实践”原则,开展精英式人才培养。

二、校企联动,多措并举,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

(一)产教、校企、校地三大融合,定制航空特色人才

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多方协同、全方位、多元化、多途径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开展了航发班、洪都产教融合班、中国航发南方卓越焊接现场工程师定制班、未来工匠航空强省班等特色化培养,促进产教、校企、校地三大融合,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2017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南昌航空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暨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揭牌仪式在南昌举行。时任江西省副省长李利和中国航发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罗荣怀共同为航空发动机学院揭牌。2022年6月10日,首届航发班66名毕业生举行了毕业典礼活动,中国航发集团党组副书记刘宗林、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出席。

航发班立足强化基础研究和实验实践能力的精英式人才培养,让学生深刻领悟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坚定树立报效国家、献身航空国防事业的决心。同时,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特定专业的研究能力。学校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办班(“中乌班”),形成了“2+2”联合培养模式,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赴乌克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与俄白乌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专项资助,留乌学生共计58人,其中本科40人、博士4人、硕士14人。

(二)协同育人,开展“项目式”人才培养

面向航空制造产业,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学校与航空工业洪都公司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洪都技术中心的176项目为牵引,校企合作全面开展航空制造人才联合培养,与中国航发南方有限公司共建“中国航发南方卓越焊接现场工程师定制班”。根据江西省“未来工匠培育计划”,依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深化与中航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开设“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航空强省班”和“现代焊接技术航空强省班”,实行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导师制,鼓励学生就读期间积极获取“1+X”技能等级证书。

三、育人成果丰硕,航空特色鲜明,服务贡献彰显

通过建设和发展,航空制造现代学院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各类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互联网+”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共15项(含一等奖4项),获首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项,获“唯实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锻炼了一支优秀青年教师队伍。依托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学校每年都派相关专业青年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科研合作与交流,不但为企业解决了多项科研攻关难题,还与挂职企业一起共同申报并获批了中国航发集团产学研基金项目,成效显著。

联合科研攻关成效明显。南昌航空大学已与中国航发多个下属单位共建了UTC及联合实验室。依托相关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服务中国航发的水平与能力,体现了学校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做出的贡献,最终达到了双赢效果。2021年新华社以“南昌航空大学成功自主研发涡轮喷气发动机”为题报道我校成功研制了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公斤级涡轮喷气发动机。

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将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办学、培训认证、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产教、校企、校地合作,将产业学院打造成为南昌航空大学服务航空产业的人才集聚地、科技资源汇聚的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创新创业的沃土。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学院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江西师范大学数字产业学院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华东交通大学ICT现代产业学院

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