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拟史”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以“史”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拟史”批评中,“拟《史记》”批评由于其发生的频繁性、广泛性,已经从一种文学现象上升为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拟史”批评根源于儒家文化深刻的宗经重史思想。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即流露出“窃比《春秋》”的拟《春秋》动机,其后因单篇流布,多有亡逸,西汉元成年间褚先生仿《史记》体例补写亡篇,可视为最有代表性的“拟《史记》”创作,故而后世多有将杰出的史书比拟为《史记》的现象。而唐代古文运动奠定了《史记》的文学经典地位,此后,其他文体中“拟《史记》”批评现象层出不穷。散文领域,韩愈曾评柳宗元的文章为“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到宋代,苏轼评价欧阳修“记事似司马迁”。唐宋八大家多有被比拟为司马迁的现象。后来,元代杨维桢《吊谢皋父》中称谢皋羽“文似太史公”。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以《史记》为旗帜,相关文论更是将“拟《史记》”批评发挥到极致。到清代,姚莹将姚鼐也拟作司马迁。由此可见,“拟《史记》”批评作为散文领域的一个重要观念,对文学创作与审美都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国外作品。近代黄遵宪评价日本古贺精里《赠茶博士某序》曰:“叙述茶事甚详,而抉剔弊窦,曲尽情状,如太史公《货殖传》。”

在诗歌领域“拟《史记》”批评同样影响广泛。宋代苏轼首先提出“杜甫似司马迁”的议题。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对“杜甫似司马迁”的解读重在风味而非形似,是对苏轼之论的深度解说,而其实质则侧重的是杜诗的诗史价值。

诗文之外,其他文体作品中“拟《史记》”批评也层出不穷。小说领域,明代金圣叹提出“《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的重要观点,将《水浒传》拟作《史记》进行叙事、写人等文法方面的评点,其后清代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戚蓼生《石头记序》将《红楼梦》与《史记》比拟,称《红楼梦》“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曰“《聊斋》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仿《史》《汉》遗法,一书兼二体”。

此外,辞赋领域,宋代罗大经将《赤壁赋》与《伯夷列传》类比。戏曲领域,明代韩邦奇最早将关汉卿与司马迁并举;可见“拟《史记》”批评在戏曲领域同样影响深刻。

“拟《史记》”批评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正如清代尤侗在《艮斋续说》中评价诗歌领域的“拟《史记》”时所言“杜诗似《史记》,不但为太史公增价,并为工部雪冤矣”。“杜诗似《史记》”的论题,对《史记》与杜诗的经典建构皆有价值。不同文体领域共有的“拟《史记》”批评反映了《史记》传播的广度与文学影响的深度。不同文体在文学功用、接受群体、审美特征等方面皆有区别,而不同领域的“拟《史记》”批评都将《史记》视为重要的文学经典而树立,反映出《史记》在不同维度的经典化过程。同样,依赖“拟《史记》”批评,不同文体寻找到彼此间的共通之处,从而为文体之间相互渗透与学习提供了可能,进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体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彦青《“拟〈史记〉”批评与〈史记〉的经典化》)

材料二:

中国小说传统源远流长,丰厚博大,“拟史化”倾向无疑是中国小说传统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谓“拟史化”,即注重小说与历史的依存关系,把小说看作是历史著作的变种,强调小说“补史之阙”的作用。

这种“拟史化”倾向早就被中国古代学者们揭示出来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所谓“稗官”,即为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小官,可见小说的诞生即与史录有关。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直接把小说与历史著作类比,强调小说与正史“参行”的功能和小说家的“史家”身份。

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有着迥然的差异。西方小说产生较晚,但它的源头是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而亚里士多德总结古希腊文学经验的《诗学》是后来西方古典文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圣经。这里的“诗”是文学的统称,更是叙事类作品(主要是史诗和戏剧)的特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西方的叙事类文学(包括后来的小说)一开始就是强调与历史著作相区别的,他们把文学(包括小说)看得比历史著作更高级、更有价值,都认为文学(小说)比历史更真实。这恰恰与中国的传统相反,中国把历史著作看作是校准小说的墨绳,中国古代小说家的终极目标是“补正史之阙”。

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在近代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风行而逐渐式微了,以至当代人对此几无印象。在今天提出和梳理中国小说传统并不是出于狭隘的复古倾向,也不是要发泄浅薄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对当下在中国日益膨胀以至泛滥的“虚构”化小说稍加矫正。虽然中国传统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并不见得值得我们全部肯定,但它积极的入世精神和自觉的艺术担待,对历史真相和生活真谛的不懈探究,值得今天好高骛远的作家们认真镜鉴。

(摘编自张浩文《中国古代小说“拟史化”传统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拟史批评是以的视角观照文学作品,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观念,适用范围较广泛。

B 拟史批评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儒家文化的宗经重史思想,后来历代文学批评家加以丰富与发展。

C .在散文领域,拟《史记》批评对文学创作与审美有重要影响,在诗歌、小说、辞赋、戏剧领域也影响深远。

D .近代以来,中国小说拟史化倾向受到了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而衰落,说明它在新时代已经失去了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体部分按照历史顺序,充分论述了拟史批评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状况。

B .不同文体可依赖《史记》建立拟《史记》批评,再依赖拟《史记》批评找到共通之处。

C .班固解说小说的诞生的例子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拟史化倾向关系十分紧密。

D .材料二末段既点出中国小说拟史化倾向的不足,又指出其价值,具有辩证思维。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拟史批评的一项是(

A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谈到今王实甫《西厢记》为传奇冠,北人以并司马子长

B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曰:此书即史家列传体也,以班、马之笔,降格而通其例于小说。

C .姚莹在《识小录》中曰:惜抱轩诗文……文品峻洁似柳子厚,笔势奇纵似太史公。

D .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记》等文章称颂柳宗元的文学贡献和政绩。

4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拟史的相关内容,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 .你班将举行杜甫似司马迁交流会,请结合材料一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列出你的发言稿的要点。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

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

“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

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

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翅膀的老人是在雨下到第三天时在佩拉约家院子里被发现的,老人的到来完全出乎佩拉约的意料,夫妇二人对此感到惊愕。

B .小镇居民最初对长翅膀的老人充满好奇,后来戏弄、参观,最后将他遗忘,这是他们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C .贡萨加神父到场后要先温习教义,认为不懂拉丁语便是不懂上帝的语言,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

D .小说的故事虽然荒诞,但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细节之处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7 .关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女变成蜘蛛,是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当时她参加完一场舞会,刚刚回来。

B .展出蜘蛛少女的人为了牟利而不顾少女感受,他与佩拉约是同一类人。

C 忧伤一词反映出少女内心的痛苦,名声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D .人们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

8 .马尔克斯在谈自己作品的共性时,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9 .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请以本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万章问曰:“孔子于卫主雍睢,于齐主寺人脊环,有?”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之以礼,退之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雍睢与寺人脊环,是无命也。孔子不说于鲁卫,将适宋,遭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 过宋,是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之,观近臣,以其所为之主;观远臣,以其所主。如孔子主雍睢与寺人脊环,何以为孔子乎!”夫子行说七十诸侯,无定处,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 不行,退而修《春秋》。于是喟然而叹曰:“天以至明为不可蔽乎,日何为而食也?地以至安为不可危乎,地何为而动?天地而尚有动蔽,是故贤圣说于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灾异并作也。”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 孔子怀天覆之心,挟仁圣之德,悯时俗之污泥,伤纪纲之废坏,服重历远,周流应聘,乃俟幸施道,以子百姓,而当世诸侯,莫能任用。是以德积而不肆,大道屈而不伸,海内不蒙其化,群生不被其恩。故喟然叹曰:“而有用我者,则吾其为东周乎。”

(节选自《说苑·至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

B .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

C .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

D .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诸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两句的字含义相同。

B .微服,常指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文中孔子改换衣装是为避免遭遇危险。

C 无定处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两句的字含义不同。

D 而道不行破灭之道也(《六国论》)两句的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共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他很大度地不打算去寻找,认为获得这张弓的仍是楚国人,孔子却认为楚共王格局还不够高,不应局限于楚国内部。

B .万章向孟子求证孔子当年在卫、齐两国时住处的传闻是否属实,孟子加以否定,并告诉万章,孔子依据礼和义而进退,不会刻意去追求富贵。

C .孔子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希望能使天下的百姓都各得其所,但他游说了七十个诸侯国君却未能得志,居无定所,只好隐退而修订《春秋》。

D .孔子胸襟广大如天覆大地,他拥有仁慈圣明的品德,对世俗污浊深感痛惜;他长叹说,如果有人能重用自己,自己一定能成为东周的达官显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不说于鲁卫,将适宋,遭桓司马,将要而杀之。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4 .孔子对日食和地震发出感慨,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①房(节选)

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②,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注]空上人:事迹不详。上人:对和尚的尊称。闭关:闭门谢客,隐居修行。沈冥:沉寂幽静,形容闭门曲居的生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后天晴,诗人拄杖登山远眺赏景,然后造访空上人的居室并题诗。

B .颔联”“相映,透露出诗人久困幽居后忽返自然的喜悦之情。

C .到了寺僧居室才知道隐栖习静者的妙趣,妙趣谓何,诗人含而不宜。

D .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儒家与道家虽属异门,但云林之趣却是一致的。

16 .胡应麟评孟浩然诗的特点是清而旷,意谓其山水田园诗往往创造一种高旷清空的艺术境界。请简析本诗首联是如何表现翠微寺之美的。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捣衣砧怎么拂都拂不走。

3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契合。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整整一个冬天,长白山主峰都被低温笼罩着,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大风从西北而起,一路,沿陡峭的山体一直攀越天池北侧的天豁、铁壁等诸峰,裹挟着银白色的雪粉直至高空,瞬间将冰封的天池掩埋在一片如烟如雾的粉尘之中。

就在这一片寒冷之中,另一些与冰和冷相反的事物在悄悄酝酿。有温泉水从岩石的缝隙悄然溢出,以拒绝凝固的流淌,以袅袅升腾的雾气,宣告山体内蕴涵着的巨大能量;有“蹲仓”的黑熊蛰伏于某棵倒木之下,以绵长而微弱的体温一次次成功化解严寒的袭击。从初冬开始,无孔不入的寒冷就开始追捕那些山中草木,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尺一寸,将它们冻结。也是从初冬开始,草木们便借助冬天之手将一个柔软的复活梦想珍藏于坚固的冰壳之内。最了解长白山的情绪和脾气的,是那些常年守在主峰下边的气象工作人员。他们一次次走出大雪封门的小屋,在暴风雪中艰难记下大山的秘密。

那些仍然在林间奔跑的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雪野中不屈的生灵在雪地上印下一串串富有生机的足迹。还有岳桦,以铁一样刚硬的枝条,地挑战着生命极限。它们所处之地几乎已是生命的绝境,再往前,没有树木可以存活。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来说,地下水(包括绝大多数真正的矿泉水)都是比较硬的。有人认为由地下提取的自来水太硬,烧开后有水垢,不如,这是很可笑的。因为把矿泉水烧开,也一定有水垢,只是人们喝矿泉水不会浇开而已。另外,水垢中实际上并不只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即使是合格的水源,也会有极少量的其他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日久天长沉积在水垢中,含量就有可能会增加,再加上水垢还会影响烧水的热效率,所以。对于工业锅炉,过多的水垢可是个大问题,会堵塞管道其至会引起爆炸,工业锅炉用水需要专门加以软化。在植物中,镁离子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动物包括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是因为有植物作为直接或间接的食物。而植物的生长。则是因为,光合作用把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这是一个需要能量输入的反应,这个天然能量就是阳光。在这个反应中吸收阳光的关键分子就是叶绿素。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包括四个吡咯构成的卟啉环,四个吡咯与中间的镁离子结合。

21 .下列句子中括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括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B .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

C .乡里(古代居民组织单位)立刻派人送到县衙去,县官就放到自己家里。

D .艺术是对自然(不仅指大自然,也指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模仿。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

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D2A 3D 4.材料一侧重论述了拟《史记》批评对中国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

材料二侧重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拟史化的内涵、历史,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的差异以及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意义。5①“杜甫似司马迁体现的是诗歌中的拟史化批评现象,说明了《史记》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中有大量反映历史的作品,具有史诗之称,鲜明体现了杜诗的诗史价值。

这一论题对《史记》与杜诗的经典建构皆有价值,体现了诗歌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价值。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 说明它在新时代已经失去了意义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中而是对当下在中国日益膨胀以至泛滥的虚构化小说稍加矫正值得今天好高骛远的作家们认真镜鉴等信息可知,中国小说拟史化的某些方面在新时代仍有重大意义。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材料一主体部分按照历史顺序错误。材料一是按照散文、诗歌、小说和辞赋领域的类别顺序进行论证的。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材料一“‘拟史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以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可知,拟史批评是以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

D. 只是体现了韩愈推崇柳宗元的文学贡献和政绩,但没有从拟史批评的角度来评论。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1 段关键句在中国古代文学拟史批评中,拟《史记》批评由于其发生的频繁性、广泛性,已经从一种文学现象上升为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和第6段关键句“‘拟《史记》批评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了拟《史记》批评对中国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

由材料二第1 段关键句所谓拟史化,即注重小说与历史的依存关系,把小说看作是历史著作的变种,强调小说补史之阙的作用和第2段关键句这种拟史化倾向早就被中国古代学者们揭示出来了可知,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拟史化的内涵、历史。由材料二第3段关键句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有着迥然的差异。……这恰恰与中国的传统相反,中国把历史著作看作是校准小说的墨绳,中国古代小说家的终极目标是补正史之阙’”和第4段关键句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在近代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风行而逐渐式微了,以至当代人对此几无印象。……虽然中国传统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并不见得值得我们全部肯定,但它积极的入世精神和自觉的艺术担待,对历史真相和生活真谛的不懈探究,值得今天好高骛远的作家们认真镜鉴可知,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的差异以及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意义。材料二侧重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拟史化的内涵、历史,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的差异以及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意义。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结合在诗歌领域拟《史记》批评同样影响广泛。宋代苏轼首先提出杜甫似司马迁的议题。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对杜甫似司马迁的解读重在风味而非形似,是对苏轼之论的深度解说,而其实质则侧重的是杜诗的诗史价值可知,杜甫似司马迁体现的是诗歌中的拟史化批评现象,说明了《史记》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中有大量反映历史的作品,具有史诗之称,鲜明体现了杜诗的诗史价值。

结合正如清代尤侗在《艮斋续说》中评价诗歌领域的拟《史记》时所言杜诗似《史记》,不但为太史公增价,并为工部雪冤矣杜诗似《史记》的论题,对《史记》与杜诗的经典建构皆有价值可知,这一论题对《史记》与杜诗的经典建构皆有价值,体现了诗歌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价值。

6 C7D 8长翅膀的老人自降临直到振翅离开,他一直是孤独的。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冷漠、精神扭曲和灵魂孤独。作者以孤独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9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交织。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天使居然降临尘世,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小说对老人翅膀、蛛形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能力。

C.“ 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原文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可知小说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神父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 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理解片面,小说里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等内容说明与老人相比她的来源是可探究的,她的出现让人们的好奇心再一次得到满足,追求新奇刺激,喜新厌旧的人们于是完全冷落了老人的存在。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等内容,可知老人是孤独的。老人是落难的天使,他悲惨、弱小、无力,却完全不被众生同情和关怀,直到他振翅离开的那一刻,落难天使都是孤独的。

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众生是孤独的。他们对天使的亵渎甚至伤害体现出人类的愚昧、贪婪、自私。人们内心麻木不仁,信仰缺失,这种精神扭曲最终只能使人走向灵魂的孤独。

小说主题:在人们对待老人的各种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变得麻木不仁,人的生存状况孤独;神父也无法与老人交流,而他赖以交流的工具竟是基督教义以及上头的指令,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表现了精神世界的孤独;居民所表现出来的对老人各种荒唐甚至没有人性的行为又指向了另外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温情,这是人与人之间多么深刻的隔阂;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人们纷纷为蜘蛛女的荒诞故事趋之若鹜,老人再次被抛弃,而小镇的居民在一场闹剧般的热闹过后恢复了平静,他们依旧不懂得关爱,不懂得理解;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也较为隐晦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小说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确的。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他是一个天使”“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形象来写,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长翅膀的老人,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荒诞离奇。

雨下到第三天这是神话隐喻。《圣经》神话中事关大洪水的经典描述的有意模拟,是对基督临世神话的完美模拟,让小说具有了神话精神。他是一个天使,小镇上的村民说老人是天使,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等人物的描写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10 A11D 12D 13孔子在鲁、卫两国不受欢迎,便要前往宋国,遇见桓司马,(桓司马)想在中途劫杀他。

不怨恨上天,不责怪人,人在世上学习平常的知识也会通达于天上,了解我的大概是上天吧?

14 日食和地震是天降灾异,是天地被掩蔽和震动。

灾祸和异常是圣贤学说不行于世的缘故。

以此表达对自己的学说无处施行的感慨。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生活在战乱的时代,没有谁能容纳他。因此如果自己的主张被君王施行,恩泽施加到百姓身上,然后就去做官;如果自己的主张不被君王采用,恩泽不能施加给百姓,他就隐退安居。

言行于君泽加于民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BC

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断开,排除D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诸:都是代词,代指这样的事。句意:有这样的事吗?/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B. 微:隐蔽。微服:改变常服以隐蔽身份。常指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正确。

C. 居处;为,做。句意:没有固定的居处。/通晓天道的人是决不会这样做的。

D.“ 含义相同错误,而道不行中的学说、主张的意思,破灭之道也中的原因的意思。句意:但他的学说行不通。/这是六国灭亡的原因啊。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自己一定能成为东周的达官显贵说法错误,原文而有用我者,则吾其为东周乎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能用我,我将要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盛德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不说说,通,不受欢迎;,前往;,通,名词作状语,在中途。

②“,责怪;,了解;,大概。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天以至明为不可蔽乎,日何为而食也?地以至安为不可危乎,地何为而动可分析出,日食和地震是天降灾异,是天地被掩蔽和震动。

结合是故贤圣说于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灾异并作也可分析出,灾祸和异常是圣贤学说不行于世的缘故。

结合感叹的背景夫子行说七十诸侯,无定处,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可知,孔子是以此表达对自己的学说无处施行的感慨。

参考译文:

楚共王外出打猎时丢失了他的弓,左右的侍从请求去找回来,楚共王说:“算了吧,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到它,又何必去寻找它呢?”孔子听到后说:“可惜他的公心还不算大,要是说‘有人丢了弓就有人会得到它’就行了,为何一定要说楚国呢?”孔子所说的就是大公。万章问孟子说:“孔子在卫国时住在雍睢家,在齐国时住在寺人脊环家,有这样的事吗?”孟子说:“没有!不是这样。那是好事的人编造出来的。孔子在卫国时住在颜仇由的家里,弥子的妻子与子路的妻子是姊妹。弥子对子路说:‘孔子如果住在我家,可以得到卿的位置。’子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说:‘人的富贵是有天命的。’孔子按照礼法进取,按照道义退身,能不能当官,都认为由上天决定,如果住在雍睢和寺人脊环家中,这就不会有上天佑助。孔子在鲁、卫两国不受欢迎,便要前往宋国,遇见桓司马,(桓司马)想在中途劫杀他。孔子便改换衣装经过宋国,那时孔子曾受困厄,以司城贞子为主人,做过陈侯周的臣下。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臣子,要看他接待的是什么客人;观察远来的臣子,要看他所寄居的主人。如.果孔子以雍睢和寺人脊环为主人,他凭什么能够成为孔子!”孔子游说了七十个诸侯国君,没有固定的居处,他想要使天下的百姓都有各自的归宿,但他的学说行不通,只好隐退修订《春秋》。孔子于是长叹说:“上天因为最光明而不能被掩蔽吧,为什么会出现日食?大地因为最安稳而不可动摇吧,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天地都还有被掩蔽和震动的时候,因此圣贤的学说在世上不能推行,就会有灾祸和异常的现象同时发生。”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人,人在世上学习平常的知识也会通达于天上,了解我的大概是上天吧?”孔子生活在战乱的时代,没有谁能容纳他。因此如果自己的主张被君王施行,恩泽施加到百姓身上,然后就去做官;如果自己的主张不被君王采用,恩泽不能施加给百姓,他就隐退安居。孔子怀着上天覆盖大地一样的胸襟,具有仁慈圣明的品德,惋惜当时世俗的污浊,哀伤法度的废弃败坏,肩负重任,游历远方,周游应聘,想要等待机会施行他的主张来爱抚百姓,但当代诸侯没有谁能任用他。因此德泽积蓄起来而不显明,重大的政治主张被扭曲而不能伸张,海内不能蒙受他的教化,万民不能承受他的恩惠。所以孔子长叹道:“如果有人能用我,我将要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盛德。”

15 D16①“终南交代寺的地理位置,以山之巍峨衬寺之秀美;翠微之名易引发翠山环抱寺院的美好视觉联想。②“雨后返照侧面烘托夕阳余晖映照下的佛寺之美;字点出诗人面对山寺美景的愉悦。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以景结情分析错误,尾联是议论;从造访的翠微寺这一地点和空上人的僧人身份可知儒道这里指儒家与佛家,而非道家。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意为:翠微寺位于终南山里,雨后天晴,夕阳的余晖映照下的佛寺上。

前句中终南一词交代了翠微寺的地理位置,终南山高大巍峨,翠微寺秀气美丽,此处以山之巍峨衬托寺之秀美;翠微是寺庙的名称,用翠微来命名山中的这个寺庙,容易让人产生翠绿的大山环抱这秀气的寺院的美好联想。

后句雨后”“返照,描写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翠微寺显得异常美丽,侧面烘托夕阳映照下的佛寺之美;其中字点出诗人面对山寺美景的愉悦之感,这是从诗人的内心愉悦的感受来表现翠微寺的美的。

1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

18 .严严实实(结结实实等)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势不可当等)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19 .示例:那些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是雪野中不屈的生灵,它们仍然在林间奔跑,在雪地上印下一串串足迹,这些足迹富有生机。20拟人,将寒冷人格化,追捕生动体现了寒冷肆虐,对山中草木的摧残力度。排比,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尺一寸句式一致,形成排比,突显了寒冷无孔不入,冻结一切草木的过程。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空,结合后文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刺目的光芒……”可知,这里是说长白山主峰都被低温笼罩得很严实。所以可填严严实实”“结结实实等。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结结实实很稳健、牢固、严实;实在,很。

空,依据后文瞬间将冰封的天池掩埋在一片如烟如雾的粉尘之中可知,这里是说大风来时迅猛,不可抵挡。所以可填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势不可当等。

长驱直入: 形容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一切障碍皆被清除。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空,依据铁一样刚硬”“挑战着生命极限可知,这里是赞美岳桦的顽强。所以可用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等。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9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句子的主干生灵在雪地上留下足迹,而生灵具体指那些在雪野中的”“仍然在林间奔跑的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所以以那些狍子、野鹿、香獐、紫貂为主语,变成两个短句,即:那些狍子、野鹿、香獐、紫貂等是雪野中不屈的生灵,它们仍然在林间奔跑。

足迹前有两个定语,一串串”“富有生机,可在主干上保留一串串,然后以足迹为主语再组一个主谓句。承前省略主语后为在雪地上印下一串串足迹,这些足迹富有生机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追捕赋予寒冷人的情态,寒冷对山中草木的伤害,就像是人们捕捉东西一样明确和志在必得,将无形的寒冷形象化,生动体现了寒冷肆虐,对山中草木的摧残力度。

一点一滴、一分一毫、一尺一寸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的同时,也写出了寒冷无孔不入,冻结一切草木的过程。

21 A22用矿泉水代替要及时清除水垢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括号是表示戏剧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其他三项及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A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地下会比较硬,大多数真正的矿泉水其实就属于地下水,比较硬;后面谈有人的误解,他们认为由地下提取的自来水太硬,,烧开后有水垢,不如,应该是想用矿泉水代替,可填:用矿泉水代替 ;

第二空,谈对水垢的处理,不处理的话,一是重金属含量会增加,二是影响烧水的热效率,可见应及时清除水垢;

第三空,此处是谈植物的生长,后面提到光和作用……”,再照应因为,可填:能进行光合作用。

23 例文:

专一探求,领悟真谛

孔子学琴艺,用心悟,用情品,一连几十天专一地探求,竟然感知到作曲者是文王。这启示我们:对待学问艺术,要以专一之力,深入研究;并用心品悟,探求情志,领悟真谛。

孔子学琴,立志高远,一连几十天孜孜不倦,这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意识到专一的力量。专一正是对事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不仅是对艺术,生活中各种事业都需要我们专一以赴。曾国藩说:凡行一事,必当锲而不舍、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诚哉斯言!我见孔子专一而识曲,司马相如专一而攻词赋;我见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研制糖丸西瓜霜大王邹节明毕生致力于西瓜霜的研究与推广;王曙群专精细作,把螺钉拧进太空;马宏达专一地刮腻子,取得世界金牌。做事专注,用力专一,研究深入,方可识得真曲,取得真经。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除了专研深究的态度,还要用心品悟,探求情志,才能领悟真谛。习得技法只能流于浅层,感受情志、悟透真理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深造诣。一书一曲,一歌一章,跨过空间、时间的重重阻隔触动心弦,这艺术之美、人情之美,使人丰富头脑的褶皱,增加心灵的层次。昔时伯牙弹奏,钟子期赏得了他曲中的韵律和心中的思绪,留下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今人唐圭璋一吟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双泪涌流,他专于业,深于情,想到自己的妻子,体会了东坡的长歌当哭中的深深思念。

孔子弹其曲,想见其为人,几百年后,司马迁对孔子也是读其文,想见其为人,人类伟大的心灵精神正是在披文入情、想见其人中代代相传。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对待它们不仅要探究作者的情志,想象作者的为人,投以真情,动以真心,聆听远方的呼吸,寻找心灵的知音,岂不美哉?细细用心品味,才知道鲁迅先生悲观后的积极、犀利后的温柔;才知道梵高忧郁后的奔放、扭曲后的热烈;才知道老子淡漠后的愤怒、无为后的无奈。于是,通过真情,我们走进了作者,体会了他们的心灵,这对读者来说是莫大的收获和触动,这才是艺术与品味的力量。

用真情品味艺术,远赴艺术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用求知之心与专一之力行事,终可不乏源头活水,终可一剑破万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了一个孔子学琴艺的故事,孔子学琴,对一支曲子专研很深,他不仅要掌握弹琴技法,还要弄懂曲子的情志,进而想象出作曲者的为人,达到神妙的境界。钻研至精,由浅入深,由技悟道,领悟人生真谛,通达本源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善学者,才能成就渊深通透的智慧。材料说的是学琴,其实核心在于展示求学应有的态度、做学问做事业的精神,甚至,其实也在指引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就如孔子自己所说的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写作时,可以适当概括孔子学琴的故事以导入话题,也可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专一精研这一主旨。具体论述中,首先可以借用一些人物专一精研最终收获成功的例子帮助论证,如王羲之学书法、达·芬奇学画画、居里夫人提炼镭、屠呦呦提炼青蒿素、顾方舟发明糖丸等。在此基础上,最好还要进一步升华,反思怎样的专一精研才是正确之道,从而指出我们不能只是盲目地一股脑儿往前走,而是要在精研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总结,避开错误的道路,并最终到达理想之地。

立意:

1. 格物致知,持之以恒。

2. 以钻研精神成就自我。

3. 磨砺始得玉成。

4. 十年磨一剑,专注得真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