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华大学教授:不建议孩子都去考公务员。网友:不赞成!

今年应届生毕业人数超1000万,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于是很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体制内虽然工资不高但非常稳定,只要学生老老实实工作完全可以干到退休,公务员退休后往往可以拿到高额退休金。

公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很高,上岸后找对象也更容易。

现在这个情况,谁不想当公务员?

清华大学教授:公务员工作时间太长了,不建议孩子都去考公务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

“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工作时间超长,我是在批评他们,因为违背《劳动法》,从根本上讲,你不应该工作这么长时间,同时也想告诫老百姓,别以为当公务员多么好,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很长的,这是有调查的一个结果。

至于说工作时间长了,是不是很累,我没有这么说,只是说它工作时间超长,是不是很累,还是工作时间在干其他的事,这个我不知道。

实际上我在批评公务员,而且建议大家不要都去考公务员,我本人对中国很多孩子去考公务员,其实是不太欣赏的,当然我知道这是生活压力。

如果中国人几千年都没有逃脱官本位的控制,那我们民族的希望在什么地方?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当官的人,最重要的是那些创造财富的人,那些工人阶级,那些商人,所以我们老瞧不起做生意的人。

这个社会财富不流动、人员不流动,社会是无法进步的,我们培养那么多粉蛋糕的人,我们不去培养哪些造蛋糕的人。

其实我不赞成官本位,我是反对大家都考公务员。”

视频一经发布,网友炸了!

甚至还有网友表示:这个教授是不是在编???

与教授建议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清北毕业生越来越青睐公务员,即便职位差点,也没关系。

根据2021年度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清北毕业生中,居然有近七成选择了体制内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

最近两年,我国各个名校毕业生越来越青睐进入公务员队伍,而且对于岗位的要求也是逐年降低。

曾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一般只能看上中央部委、各省的省直机关、发达城市的市直单位等。

但最近两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人数骤增,而且进入的单位也从原来普遍都是最好的单位而转向为普遍为较好甚至普通一般的单位。

以去年的山东省公务员选调为例,北京大学最王牌的学院,有“高考状元集中营”昵称的光华管理学院的录用结果是这样的:

三个省直单位,这个对于光华的学子来说不太亏,一个省会济南的市直单位,两个计划单列市青岛的市直单位,其实按理说也是很好的单位了。

但是对于本科是高考状元级别,硕士、博士也是中国最优秀的级别的人才,对于这样中国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人才来说,葛瑞觉得并不是特别“赚”。

最后竟然还有普通地级市枣庄和滨州的单位,光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的选择令人费解。

再比如针对清华北大的河南选调公示,从第二批公示结果来看,河南选调在清华北大并不招前途最好的省直单位,只有各个城市招,但无论是哪个城市都可以找到很多清北生。

清北毕业生一向是就业市场的方向标,他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这就是最吃香、最有前景的岗位。

事实上,这些年清北毕业生选择做老师的也很多,照例也引发社会的不安。

2019年深圳某校发布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20个录取者中,有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当时就曾有人质疑。

一是觉得浪费。清北毕业生是天之骄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培养清北学生不容易,他们应该去做更高级的工作,去做更值得做的工作。

屈尊去做一个中学小老师,这不是大材小用吗?这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二是觉得可怕。清北毕业生去做中学老师很可怕。但更可怕的,不是清北学生堕落到去做中学老师,而是中学竟然也能雇得起清华北大的学生,这比前者更可怕。

这样想想,是不是也有一点道理。屁股不同,立场有异。

行行出状元,北大那个卖猪的照样干出了一番事业,清华那个做门卫的不也干得风生水起?在任何岗位上,只要努力干都有成绩。

没有贫瘠的岗位,只有贫瘠的人生。

一边倒不是毕业生的错,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在于导向。

我们还需要努力,薪酬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公务员和其他岗位的含金量不同,这可能才是核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