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数智时代,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和得到什么样的支持?教师应该怎么教和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大学应该如何通过转型更多地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和谐教育与管理双重实验,提出未来教育应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兴趣驱动的终身学习,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心智营造,学习将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为人全过程,涵盖继承性学习、反思性认知、探索性整合、兴趣驱动性积累和心智升级性进步五阶学习,并藉由教育者和机构设计优化的正式教育与学生自我导向的非正式教育的互动融合,在国际化、混合式的校园学习环境支撑的教育生态中,以融合式教育和研究导向型学习实现复杂(和谐)心智的有效孕育。为支持上述和谐教育,释放师生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须构建网络化组织的支撑体系和持续创新的生态管理。以上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可为各类大学和知识型组织提供借鉴或启示。
放眼全球,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复杂、政府资金持续短缺、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工业4.0驱动下的技术变革对教育的影响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对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巨大转变,但教育机构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变化并推动变革。当未知的突发情况发生时(如新冠肺炎疫情),高等教育系统长期潜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暴露无遗,这些问题对教育产生的空前而广泛的影响进一步突出了教育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诞生于这个重塑教育的关键时代,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5月合作创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拥有中英双学位授予权的新型国际大学。自建校以来,西浦充分利用与国际一流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办学探索的后发优势,融合东西方优良文化传统和先进教育实践,探索未来教育,构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特色国际大学。西浦发展迅速,从2006年首届160余名本科生和数十名教职员工发展到2022年2.1万余名国内外注册学生、近1800名教职员工;从2006年以理工科为主的少数本科专业发展到2022年18个学院和2个教学中心、48个本科专业、53个硕士专业(含非全日制)和16个博士专业,其中20多个本科专业和近20个硕士专业获得国际权威认证;从建校之初的一栋楼大学,到如今的苏州园区、太仓、扬州、深圳等多个教学基地;师生从以中英两国为主到目前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国际化群体。2010年西浦首届本科毕业生中,96%赴海外攻读硕博研究生,其中10%就读世界十大名校。2020届毕业生中,超过86%选择留学深造,其中38.10%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80.36%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2020届选择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近28%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西浦把影响中国教育变革和世界教育发展作为根本使命,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广受认可且独具特色的和谐教育理念和运行体系 [1] 。西浦不仅基于这一体系实现了卓越人才的培养,还影响带动了国内外其他机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了中外合作大学的“鲶鱼效应”,助力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2] 西浦打造的教育改革生态系统中,每年有上百万人活跃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比赛、联盟和讨论中。西浦已经成为国内教育创新的领导者。
和谐教育体系倡导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心智营造 [3] ,即孕育和营造学生的心智模式,以心智升级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在复杂和未知世界中的认知和生存能力。基于和谐管理理论 [4] ,西浦构建了包括学习、成长、为人全过程的和谐教育模型来指导教育和管理两个关键方向的创新和探索实践。 [5] 回顾和总结西浦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不仅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有多重启示,而且可以为知识型组织的管理有效性问题提供借鉴。
下文通过五个方面,回顾和总结西浦以和谐管理理论为哲学和方法论进行的关于教育和管理的两场实验,包括心智营造,和谐心智模型的发展,和谐教育理念和教学法的凝练,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组织效率提升的探索,管理体系的构建,网络组织的探索,“和而不同”国际化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自然、知识、社会三级生态的孕育等。以变革和影响教育为使命的西浦,在理念上强调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成长,孕育强大的心智模式,形成更适合自己的人生兴趣、理想和定位。
一、道以明向:和谐心智、五星育人、兴趣驱动、终身学习
在充满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uncertainty, ambiguity, complexity and changeability,UACC)的环境下,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很容易被社会潮流簇拥着迷失方向或被裹挟着偏离航线。正如《爆裂》一书所强调的,指南针优于地图是重要的未来生存法则。然而,只有决心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能够研判并抓住时代发展的趋势,对未来有尽可能清晰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自己的人生有尽可能明确的愿景和使命,通过实践进行恰当和精准的定位,选择并运用正确的运作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以融合智慧平衡多方力量,培养适合未来世界的复杂心智模式——“和谐心智”。西浦的五星育人模式通过素养、能力、知识、教育策略和支撑系统这五大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和谐教育模型中“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拥有和谐心智的世界公民(见图1)。 [6]
图1 和谐教育模型
和谐心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动态演化的系统观(即系统地、动态地看待愿景和使命),主题思维和整合的智慧(即围绕愿景和使命的主题思维以及围绕主题的整合能力),东西智慧融合的创新能力(即“和则”与“谐则”并行互动螺旋式融合提升的能力),多元共生动态平衡的造诣以及突破现状、升级和谐的远见和魄力。其中,愿景是一个人想要的人生,或者说想活成什么样的人;使命是其人生担当,长期或终身奋斗的目标。也许很多学生还说不清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是什么,但只要有一个方向,随着人生旅程的慢慢延展,在更多的尝试探索中,和谐的心智模式会帮助他们逐步明晰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促进学生通过终身学习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法以立本:学习、成长、为人五部曲
基于和谐教育之“道”,学生的学习、成长、为人通过一种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演进之“法”来推动心智模式的不断升级。为了在UACC世界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生首先需要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并形成每个人生阶段的“和谐主题”。根据和谐管理理论,和谐主题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在人与物要素的互动过程中组织需要关注的阶段性主题”。 [7] 在教育情景下,和谐主题指的是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需要完成的关键学习任务。 [8]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学习任务时,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不同的和谐主题需要不同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执行计划或进行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且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特定学习任务的独特之处。学生在学习、成长和为人的演进过程中包括5阶学习,下文将结合西浦的教育实践分别举例说明。
(一)继承性学习
继承性学习对应和谐管理体系中的“谐则”体系。根据和谐管理理论,“谐则”指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降低不确定性的规则和主张,如制度、流程、架构建设等,优化设计是运用“谐则”的主要手段。在继承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设计和规划人生,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人类已经累积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显性的,这就是继承性学习。例如,西浦本科生在大学第一年并不会按照传统大学那样直接给学生划分专业,而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通识类继承性学习任务,包括英语语言、自我管理、思想政治以及各专业大类的经典理论和知识学习等,这样就有更成熟的思考个人兴趣方向的机会。通过这种系统化机制,学生能够站在继承性知识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思考自己的愿景和使命。
(二)反思性认知
反思性认知对应和谐管理理论中的“和则”体系。“和则”是通过参与者能动性的诱导演化以应对不确定性的规则和主张,激励机制、工作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及创新生态的营造是运用“和则”的主要手段。在反思性认知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融入复杂的现实世界,特别是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学生需要培养反思性认知,随机应变、见机行事,通过审辨思维了解真相,通过反思性学习获得大量隐性知识,并不断强化自身的主动性、敏锐性和应变能力。相比较传统高校,西浦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仅被算入正式学习的总时长中,而且时间是课堂学习的两倍,这一点曾经遭到过质疑。然而,西浦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0%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学校继续深造,有不少当时踩着高考一本线入学西浦的学生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由此可见,强调自主能动性和反思性认知的学习环境是一种真正能支持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9]
(三)探索性整合
探索性整合对应和谐耦合,强调学生需要能够有效地将“和则”与“谐则”相耦合,在继承性学习和反思性认知必要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根据面临的问题、现象和疑惑进行探索性整合,形成对世界和所面临问题或挑战的更系统化的认知,通过应对UACC的机制和动态调整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心智模式,实现每个人生阶段的最优生活和事业发展,达成人生目标。例如,西浦未来教育学院的未来学习中心通过行业企业定制化教育项目(IETE)这一融合式教育探索,为学生提供探索性整合的学习计划,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行业精英。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补充,学生可通过IETE项目选择某一行业或企业进行深入的系统性学习。学生在西浦教师以及合作行业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以一个真实的行业课题为主线,采用跨学科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进行研究导向型学习,从而形成对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全面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和解决行业或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四)兴趣驱动性积累
兴趣驱动性积累对应和谐主题,突出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持续累积。在知识的海洋中,面对数不尽的人类经验宝藏,快速更新的技术和工具,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各阶段的和谐主题,进行兴趣驱动性积累式学习,逐渐明确人生的愿景和使命,实现在某个领域的深厚造诣。例如,西浦本科生在暑假期间可以参加研究导向和兴趣导向的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项目(SURF)。学生可以不局限于所学学科,可以选择任何感兴趣的科研课题。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独立探索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研事业的追求,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成长。在学期中,西浦为研究生提供附加学习活动(ALA),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学生的课程。该机制在2022年升级为拓展学习计划,这类课程在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方向的趣味性学习延伸。
(五)心智升级性进步
心智升级性进步对应和谐心智,也是最高阶的学习阶段。所有学习和经验都汇集于心智的改变,积极有效的学习和教育会帮助学生不断升级心智,促进学生在成长和为人方面不断进步,即心智升级性进步。在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融合东西方智慧,培养成长思维,作为全球公民寻求国际化发展,通过跨学科合作共同解决人类难题。例如,2020年,西浦推出了“世界公民素养”短期网络课程,1469名西浦学生自愿注册报名参与了这次心智升级的网络探索。课程开发团队基于“谐则”系统,为学生设计了自愿报名、自由组队、跨学科导师制线上合作、异步和同步相结合的网络学习互动活动,并通过行动学习进行反思提升。该课程的成功不仅为西浦在疫情期间全面开启在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经验,而且对未来教育转型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10]
三、术以立策:学生自我导向的教育和教育者主导的教育
为什么学生运用“和则”与“谐则”并且通过“和谐耦合”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从本体论来看,人类的社会组织活动是在不确定和多样性中演化而来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和发挥人本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例如,和谐教育模型中的“学生自我导向的教育”就是在教育情境下对和谐管理理论中“和则”的具体应用,也突出了未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趋势。 [11] 通过运用“和则”理论,西浦构建了鼓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式反思并形成客观认知的学习环境。这种鼓励探索和反思的环境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自主性。从认识论来看,在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我们有可能找到某些规律,即适应演化的特定结构和机制,发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例如,和谐教育模型中的“教育者主导的教育”就是教育情境下对和谐管理理论中“谐则”的具体应用。通过运用“谐则”,西浦教育者通过融合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和促进教学创新生成的机制 [12] ,更好地支持高效率和个性化的学习,以加强先验知识和外显记忆为重点的知识型学习。更重要的是,基于愿景和使命,学生需要能够围绕每个阶段的和谐主题,利用“谐则”做好人生规划和设计。
四、器以成事:大学和学习超市支撑的教育生态
为了有效实施以上战略,西浦在苏州校园持续深化其专业精英教育特色,在太仓校区建设适宜行业精英的融合型培养环境,并投资建设支持西浦教育使命实现的西浦学习超市。西浦的和谐教育模式要求大学必须拥抱各类社会合作者,提升校园开放性和资源整合能力,促进校内校外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不等同于教学,从技术上看,传统单向输入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在线教学所替代,但技术无法替代教育,在线教学在实现“改变人、提升人”这一教育目标上与实体环境下的教育还有很大差距。西浦“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强调整体性,两者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西浦对内和对外教育的支持能力。对内部的支持主要体现为利用在线资源和技术放大实体教育环境的价值;对外部的支持体现在整合全球在线教育资源,结合西浦的实体教育环境优势,放大在线教育的价值。
西浦学习超市充分利用实体校园环境,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世界上优质的网上资源和优秀的提供者整合到西浦,支持他们在学习超市“开店”,提供学习服务,再通过西浦实体校园放大其价值。这不仅利于西浦学生的校园学习体验,也可以服务于社会上的各类学习者,从而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展现大学作为开放式的服务于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创新和创业学术共同体的新形态,以更好地承载西浦社会服务的职能。西浦利用实体校园优势,形成对线上教育的升级,同时整合外部线上教育资源,充分放大网络数字智能时代教育的价值。
五、势以立人:网络组织架构支持下的和谐教育
为了提高组织沟通管理的效率,更好地支持西浦和谐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西浦采用了适合知识型组织的扁平化网络组织架构,为学校师生学术活动打造友好、高效的服务平台。西浦和谐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和跨部门学术合作的重要性,在组织架构设置上弱化院系对研究人员的干涉,所有学术人员的研究活动都是在学校提供的研究平台上自由开展,这种研究平台贯穿不同院系的研究院。例如,西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ILEAD),其核心业务是在教育管理和教育领导力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并基于研究为国内高等教育从业者(高校领导、管理层、任课教师、行政员工)组织研讨和培训活动。自2013年创办以来,ILEAD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为全国600余所院校和机构的数万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数千场研修培训和教学创新活动,并获得广泛好评,且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发布和分享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和一流国际学术大会上。
ILEAD并没有专职研究人员,所有的研究力量都是通过网络组织架构的支持从不同院系整合而来。这种架构打破了基于官僚式结构来运作的传统大学架构,把扁平化的合作网络作为员工协作的一种正式方式。因此,其他学院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参与ILEAD的研究和活动不仅不会受到自己学院的阻止,还会得到学校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此外,ILEAD对其他学院人员也不具备行政权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要求ILEAD能够通过兴趣导向和需求导向来吸引不同领域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员工看到参与研究院活动对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多维贡献。更重要的是,ILEAD给与参与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员工可以自主判断参与哪个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对组织的愿景和使命的贡献,且有灵活的发挥空间。不过,网络组织也并不是完全不依赖传统的矩阵组织和等级权力,而是将这些权力和合作网络都作为正式的沟通手段,实现动态共生。 [13]
六、总结与未来发展
西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特样本 [14] ,自2006年建校以来,以独特的办学定位探索和谐教育的未来共生生态,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规模领先的中外合作大学。面向未来,西浦将继续探索面向未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以持续创新影响中国甚至世界教育为战略。同时,西浦还致力于把自身的教育理念拓展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期望通过打造一批改革实验项目探索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新模式。
图2所示的西浦五星教育蓝图展示了西浦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以及各阶段和模式间的互动关系。
图2 五星教育蓝图
2006—2016年,西浦打造了教育模式1.0版本,包括国际化专业精英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教育模式、知识组织(大学)运营体系、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影响中国和世界教育平台建设等内容。如果说“西浦1.0”是苏州工业园区校园开展的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那么“西浦2.0”就是在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施行的国际化行业精英的培育模式。2017年,为应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对人们认知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挑战,以及数字智能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西浦提出了融合式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极强整合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行业精英培养体系,探索未来大学的新概念与校园的新形态,正式开启了“西浦2.0”的新时代。
西浦于2018年3月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校区),成为探索融合式教育的重要基地,包括在高校、企业和产业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间建立新的关系模式,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肩膀上,统领新行业的领军人才。西浦将进一步通过学校驱动、政府支持、产业联盟、市场运行的机制,部署“西浦3.0”的发展,即创造大学、产业、社会共享共生、互动互通、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西浦3.0”致力于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支持未来按兴趣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有主题的、生态化的卓越中心,并基于这几种模式,对未来大学概念和校园模式进行探索,努力为未来教育提供西浦方案。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张晓军,刘鹏.特立独行的和谐教育之旅: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探索的理论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21,493(1):12-18.
[2]席酉民,张晓军.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的新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5-6.
[3]席酉民.未来教育的核心:心智营造[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4):9-13.
[4]席酉民,韩巍,葛京,等.和谐管理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0-32.
[5]席酉民.特立独行——和谐教育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80-147.
[6]席酉民.和谐心智——鲜为人知的西浦管理故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43-180.
[7]席酉民,韩巍,尚玉钒.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6(4):1-8.
[8]李娜,HUIJSER H,席酉民,等.颠覆干扰:数字化和谐教育生态模型[J].教育科学,2022(12):63.
[9]张晓军.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理念、设计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2:1-5.
[10]李娜,王千,刘佳君,等.通过行动学习促进跨学科在线课程设计——西浦案例研究[J].行动学习:研究与实践,2021,19(1):49-64.
[11]张晓军,席酉民.大学转型——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中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42.
[12]李娜,张晓军,LIMNIOU M,等.教学创新的意义——西浦13年教育技术发展案例分析[J].交互式学习环境,2022(1):1-15.
[13]席酉民,张晓军.我的大学我做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61-184.
[14]席酉民.明道任事——教育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89-192.
作者简介: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张晓军,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院长、太仓创业学院创业与企业中心代理院长;李娜,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2年第10期
世界教育信息
投稿网址:
http://jyxi.cbpt.cnki.net
《世界教育信息》丨180元/年 邮发代号82-128
《基础教育参考》丨180元/年 邮发代号82-127
《中国教育信息化》丨240元/年 邮发代号82-761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