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教改系列报道】大田:农村初中“全托管”育人模式改革

原标题:【教改系列报道】大田:农村初中“全托管”育人模式改革

近年来,大田县积极探索农村初中“全托管”育人模式改革,努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转变育人观念,加强“五项管理”,推进“四个做到”,促进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优化服务意识,做到减负不减责

一是顶层设计,因校制宜。大田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实践育人核心任务,针对近年来留守学生逐年增多、手机管理、安全管理等瓶颈问题,突显县级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系统整合,坚持“因校制宜、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鼓励留守学生多,并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全托管”育人模式,更好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全托管”育人模式已在上京、奇韬、太华、建设(二中)、梅山5所农村初中校进行试点实施。

二是角色转变,强化服务。“全托管”育人模式重点遵循育人的目标和规律,把“管人”定位在“育人”,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长效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融入关怀。教师实现由过去“两点一线”的工作线路,到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所有活动场所延伸辐射的网状工作线路的转变;实现由过去教书育人的单纯职责,到现在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职业责任的转变。奇韬初中共有25名教师,有22名教师住在学校里,做到“8小时工作,24小时在岗,全天候育人”,全体教师落实“五心”教育要求,即在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

三是“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家校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与认识,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广泛参与劳动或社会实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设“亲情聊天室”,通过亲情电话、微信视频,为亲情连接开辟绿色通道,满足家长与孩子沟通需求。

规范教学管理,做到提质更增效

一是校本研修,提升质量。加大校本研修力度,依托县域教研协作、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等平台,不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近年来,5所农村初中“全托管”试点校教育教学质量成绩大幅提升,无论是中考的平均分,还是一、二级达标校的升学率均位居乡镇前列,尤其是上京初中连续四年毕业班量化考评位居全县乡镇中学前三名。农村初中“全托管”后,整体提升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层次分类,多元评价。应对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向着“让优秀生更优秀,让特长生更突出,让潜能生更进步”的培养方向,尝试“分层施教,多元评价”的教学和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梅山初中创新推行“1+N”全员导师育人制,每位教师都相对应多位学生进行帮扶,做到“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导师,所有的学生都有导师”,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长向导”等方面发挥育人作用。

三是尊重个体,提升补漏。改变以往的无差别“培优补差”模式,将教师的课后辅导集中在提升方面,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接受辅导。实施“双减”工作和“延时服务”后,采取定点、定时、定教师、定内容的“四定”方式,将课后辅导融合进来,并与兴趣小组活动同步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做到提质而不“增负”。

突出养成教育,做到落实又生根

一是健全制度,确定养成目标。各校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一系列管理、考核、评比制度,明确生活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住宿学生的习惯养成目标。对学生一天的生活、纪律、学习等提出要求,从起床、三操、洗漱和整理内务,自习、上课、用餐、卫生、课外活动、午睡、晚睡、礼仪礼貌、出入校门等作出全面规定,并在学习生活中创造性地灵活实践。

二是养成习惯,培养自理能力。抓好寄宿学生有序管理,对寄宿生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作出相应规定,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

三是安全管理,构建平安校园。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充分利用教师会、家长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广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等教育。

立足特色教育,做到个性既全面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每月一节”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组织能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让富有自信力的校园文化反哺于教学质量提升。太华初中将“扬帆启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贯穿到师生所有学习生活中,构建“书香墨香校园”,结合本校特点,打造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在人文方面极力营造“家”的温馨,把关注学生成长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是开设劳动实践教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蔬菜园”和“野菜园”,将劳动实践课纳入独立课程,不断创新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设定不同目标,开设多样化劳动实践课程,内容涵盖烹饪、传统手工制作、农事劳作体验等。个别学校还开设茶艺、编织、烘焙、插花等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健全人格和价值理念。

三是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制定课外文体活动计划,科学设置活动项目,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常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大田二中依托课后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开发18项社团活动,制度性、定期性地组织各种类型兴趣小组活动,社团课程实现系列化、校本化、常规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社团,达到“一人一技、一人一艺”的目标。梅山初中共开设11个学生社团,与县里的“田阳文化”志愿服务队合作,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训本校专业教师,为学生社团持续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供稿:大田县教育局

编辑:综改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