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读书 | 程晓堂:2022版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英语学习活动?

编者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和实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周为读者推出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针对2022版课标下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例为主题的指导文章,帮助英语教师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英语教师对活动并不陌生,也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活动。但是,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活动并非易事。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遵守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需要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如果考虑得不周全,活动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确定活动的目的

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活动的目的。具体来讲,即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目的。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反映,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某个单元的主题、知识与技能范围、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等来设计活动,而在设计活动之前,对活动本身的目的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的教师甚至是在活动设计完成之后,才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所设计的活动罗列出一些目的。

以上做法是否合理呢?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而且这种做法在一线教师中广泛存在。这样做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活动与活动目的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往往对活动本身要做什么、怎么做比较清楚,对活动的目的则不是很清楚。因为即使是较为具体的活动目的,往往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活动目的往往是活动产生的结果,但有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很容易把握。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首先考虑到的是一些具体内容和具体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活动目的。第二,根据语篇主题、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能在活动设计完成之后,从中提炼出一些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的目的,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先设计活动,再提炼活动的目的,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他们可以凭借经验来判断活动及活动各个环节的目的。但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这种做法就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如果事先不确定活动目的,活动设计可能存在盲目性。值得注意的是,确定活动目的时,不能单纯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特别是不能以掌握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作为活动目的。就如何确定活动目的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尽可能熟悉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重点研究和学习教师本人所教学段或级别的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这样,在设计活动时就能大致把握活动的目的与课标规定的目的之间的吻合程度。

(2)确定活动目的时,既要考虑课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材本身的内容。如果教材本身就单元的学习活动设置了学习目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参考教材建议的活动目的。

(3)有时需要从一个单元而不是一节课或一个活动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的目的。有些教学目的并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多个活动才能实现。所以,教师如果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的目的,就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设计活动。课程标准强调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所以在单元的视域下明确活动目的,更有利于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4)活动目的的表述应尽量具体化,不要过于概括或抽象。另外还要注意目的的可行性,否则会沦为走形式、走过场的活动设计。

(二)确定活动的类型

确定活动的目的之后,接下来要确定活动的类型。确定活动类型时,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选择,而要从多个角度来选择。

1.简单活动与复杂活动

由于简单活动在内容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相对简单,所以教师设计起来也较容易。教师如果选择简单活动,则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如果选择复杂活动,则要充分考虑课堂上能够使用的时间、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室环境(包括座位的安排、分组活动的条件、呈现活动结果的条件等)。如果某个复杂活动还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准备(如收集资料、熟悉材料等),那么教师需要提前通知学生。一般来讲,一个单元的教学可以设计多个简单活动,但复杂活动则不能过多。建议一个单元之内,占用20分钟以上的复杂活动只设计一到两个。

2.真实交流活动与知识探究型活动

真实交流活动更加突出语言的真实运用,更加强调意义的表达,更加接近现实中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形。知识探究型活动与真实活动相比在强调语言表达意义的同时,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略有加强。设计活动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选择真实交流活动或知识探究型活动。如果教师认为某些语言知识(如重点语法结构)对学生来讲有难度,则可以选择知识探究型活动,以使学生能够更为集中地关注目标语言项目。

3.开放式活动与封闭式活动

开放式活动没有规定的结果或答案,学生可以得出多种结果,封闭式活动往往只有一个结果。在完成开放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但这类活动在评价结果时不容易把握标准。

4.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

有些学习活动可以由学生独自完成,如根据语篇中提取的信息绘制图表或在图表中补全信息、标注信息;有些活动则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如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周末田野学习的方案。

(三)确定活动中需要使用的材料

确定活动类型以后,要确定以什么样的材料为基础来设计活动。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基于语篇设计活动,特别是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当然这里的语篇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也不一定是书面文字材料,而是指任何口头或书面语言素材。

现在国内出版的一些中小学英语教材已经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者已经根据教材中的口头或书面语篇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再设计其他补充活动,一般不宜以教材中的材料(如课文)为基础(除非教师不使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而应该选择教材以外的材料。

在设计补充活动时,要考虑给学生提供哪些材料,有时还要确定哪些材料由学生自己去准备。另外,还要确定材料的呈现方式,比如,通过投影仪呈现还是把材料复印以后发给学生。如果采用真实材料,则要考虑材料的难度。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对真实材料做适当的调整。如果提供文字材料,还要考虑材料的篇幅。如果要求学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则不宜使用篇幅过长的文字材料。

为了便于设计活动,平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各种英语语言素材,包括文字、音像资料。若教师手头没有足够的积累,设计活动时就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找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临到用时不一定能找到适用的材料。

(四)确定活动的步骤

活动设计的最关键环节是确定活动的步骤。一般要确定两类活动的步骤或环节。第一类是为学生在语言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做准备的步骤。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介绍新的语言知识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怎么能完成活动呢?怎么能用英语做事情呢?所以,课堂教学在强调用语言做事情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知识的呈现和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是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操作的各个具体环节或步骤,如调查、分析和归总数据、讨论、报告结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要运用第一类活动中复习过的或新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运用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是学生尚未学习的语言项目或其他学科的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类活动的步骤与第二类活动的步骤不是单纯的先后关系。这两类活动的步骤往往可以交叉进行。另外,不能机械地认为第一类步骤是学语言的过程,而第二类是用语言的过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的活动,其学与用的过程没有绝对界限。

(五)确定活动的操作程序

事实上,活动中的步骤规划好以后,活动的操作程序就基本确定下来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还要对各个活动的使用和执行程序进行规划,同时还要预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比如,如果某个活动执行起来有困难,则应该重新回到出现困难的环节,或思考该做哪些调整。由于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各种事情,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做事情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各个小组成员的角色。

内容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初中英语》第五章问题17,内容有删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