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语言发展的里程碑

所有父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满怀期待,但要判断学步期宝宝和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否稳步前进,却并不容易。

语言能力分为两部分:一是接受性语言(学习倾听和理解语言);二是表达性语言(学习说和使用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只有先倾听和理解语言,才能做出回应,孩子在做出回应之后,还需要再倾听、理解,不断与交流者互动。

为了帮助父母和教师作出判断,我们展示了0-6岁孩子每个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里程碑。

出生

接受性语言

语言学习从出生开始,甚至新生儿也能察觉到环境中的声音。他们听身边人讲话,如果有意外的噪音,他们就会吓一跳或大哭一场。巨大的噪音惊醒了他们,但是,他们对新的温和的声音会做出“安静”的反应。

表达性语言

新生儿发出声音让别人知道他们正在经历快乐或痛苦。

0-3个月

接受性语言

0-3个月大的婴儿学会在你说话时转向你,并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微笑。他们似乎能听出你熟悉的声音,如果他们哭了,就会因为你的声音而安静下来。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也会停止活动,密切关注一个不熟悉的声音。总之,不管声音熟悉与否,他们通常会对安慰的语调做出反应。

表达性语言

当你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他会对你微笑。他会重复相同的声音,许多声音和“咕咕”相似。他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疼痛)发出不同的哭声。

4-6个月

接受性语言

4-6个月大的婴儿会对“不”这个词做出反应。他们也会对你语调的变化以及你说话以外的声音做出反应。例如,他们可以被玩具和其他发出声音的物体吸引,享受音乐和节奏,并以一种感兴趣或理解的方式寻找各种新声音的来源,如鸟叫声、手机铃声等。

表达性语言

当你和孩子玩的时候,或者当他开心地玩耍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咿呀学语,有时候孩子听起来好像在“说话”。这种“像说话一样”的咿呀学语包括许多发音,如双唇音“p”“b”“w”和“m”。

孩子能够追随你的视线,看你正在看的方向。而且在这个阶段,他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通过声音或手势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想要你做什么。他们可以发出非常“紧急”的声音来激励你采取行动。

7-12个月

接受性语言

这个时期,他听到不同的声源会跟着转头。当你对他说话时,他会很明显地转向你,并看着你的脸;当你向他做简单的手指游戏(例如,“小手拍拍”)时,他会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渴望与你互动,并去抓你的手。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认出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如“爸爸”“眼睛”“电话”“钥匙”“车”),并开始以点头、摇头或者简单的手势回应要求(“把它给奶奶”)和问题(“再加点果汁?”)。

表达性语言

孩子咿呀学语的声音变了,它包含更多的辅音,以及长元音和短元音。

孩子的第一句话(可能说得不太清楚)已经出现了!(例如,“妈妈”“狗” “再见”“不”)

1-3岁是人的一生中言语发展最快的阶段。

1-2岁

接受性语言

  • 孩子能将物体与名称对应起来

现在,当你与孩子一起看书,当你说出书上图片的名称时,他们会指着书上相应的图片。当你问他们一些身体部位(鼻子、眼睛、肚子)时,他们也会正确指出自己身体相应部位。

  • 理解简单的指示

他们也可以遵循含有一个步骤的简单指令和要求,例如,你说“举手”的时候,他会把手举起来;你让他把球递给你,他会把球递给你;以及跟他说“不可以”的时候,他会停下正在做的事。当然,过一会,他有可能会再次做你不让他做的事。

这一时期,孩子能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兔子在哪里?”“谁喜欢米菲?”等。

  • 喜欢听简单的故事

孩子这一时期很喜欢听简单的故事,喜欢听你唱有节奏感的歌或带有韵律的童谣。在这个阶段,他们喜欢反复听相同的故事、韵律或做相同的游戏。

表达性语言

  • 模仿语音

1岁时,孩子开口说话的积极性提高,常常自发地模仿听到的音,其特点是:连续的音节增多,如a-ba-ba-ba-;近似词的音节也增多,如bo-bu;不完整地模仿词音,如成人说:“小汽车。”孩子只说:“车”或者“车——车”,成人说:“饼干。”孩子只说:“饼”或“干”,这种现象与孩子的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之间尚未能协调活动有关。

  • 以音代物

以音代物是一岁半以前孩子说出词汇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常常以物体发出的形象的声音来代替物体的名称,如把汽车叫“笛笛”,把猫叫“喵喵”,把电话叫“嘟嘟”。这种声音固然与成人常对幼儿以声代物有关,但成人在交替使用声音或者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能记住和使用的仍然是声音,这是因为声音是物体或活动的鲜明特征,与孩子这一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关,也就容易被记住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唇音、舌面音的掌握已经较好。但由于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的协同活动还比较差,有一些音还发不好,如常常把舌根音中的“哥哥”说成“得得”。大部分孩子还发不好舌尖音,不是发错音就是zh、ch、sh和z、c、s互相替代,如把“西红柿”说成“西红西”。(祝士媛,2014)

  • 词汇量增加

1岁之后,孩子进入“蹦词”阶段,每个月都在积累和说更多的单词,而且这些单词常常反映多种意思,即以字代词,以词代句。例如,当孩子说“球”字,表达的语义可能是“我要玩皮球”,也可能表达了“这是我的皮球”的意思,或者是要“妈妈拍皮球”等。孩子还会通过对事物命名(“大象”)或评论它的某个属性(“大!” “哇!”)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一岁半左右,孩子的积极词汇(既理解又会用的词)明显增多,能说出的大部分是名词,其次是动词,以及个别的形容词。

这个阶段说出的词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词代句,即明显的单词句特点。二是一词多义,说出一个词常常不只是代表一种对象,如孩子会用“毛毛”(或猫猫)代表所有带毛的动物或毛皮做的东西。三是词的泛指性,即一个词代表许多事物,如孩子常用“饼饼”称呼所有的食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语言,只有最熟悉他的人,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理解,与孩子不熟悉的人,对单词句会像猜谜语一样费解。到一岁半时,孩子的语言通常只有25%是可理解的。(Bowen, C. 2011)

对于孩子幼儿式的话,周围的人不要学说,不要在对孩子讲话时故意夹杂那些幼儿式的话,要简洁、准确、规范、有逻辑的表达,丰富孩子的词汇和句子,为之后孩子连贯、有逻辑地表达语言奠定基础。

一般18个月左右的孩子能说出20-30个常用的单词,21个月左右能说出100-150个单词,到24个月已能说出300多个单词,其中70%是名词,其他各类词汇中,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叹词等,虽占比例较小,但都出现在孩子的话语中了。其中,2岁时掌握的形容词大多为描述物理特征的形容词,如“大”“小”。

  • 进入双词句阶段

一岁半以后,孩子进入双词句阶段,逐渐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个词开始代表一个明确的事物或动作,因此表达的意思远比单词句时清楚。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把两个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语义。两个词的结合有着句子一样的语音模式,两个词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小鸟走”“汽车开”“妈妈抱”“爸爸上班”等。每个双词句都比较简短,大部分在5个字以内。

这一时期,孩子的句子以陈述句为主(整个学前期都是以陈述句为主),但也开始说简单的疑问句,他会问两个字以上的问题,比如“哪儿的球?”“那是什么?”。

21个月孩子的双词句有60个左右,到了24个月则有1000个左右。

  • 使用代词

孩子开始理解“我”和“你”的概念——尽管他可能并不总是把这些代词用对。例如,他可能把爸爸称为“他”,把自己当作“你”。这很正常,因为他还处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阶段”,还没有完全区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迟早会搞清楚这些代词的含义。

2-3岁

接受性语言

到现在为止,孩子会理解含有两个步骤的指示,例如“把你的袜子放在篮子里”或“请把你的乐高积木拆了,放到乐高盒子里”,并理解一些对比鲜明的概念或含义,如热/冷、停/走等。他会注意到电话铃或门铃响了,可能会指指点点或变得兴奋,让你回答,或试图自己回答。

表达性语言

  • 词汇量处于“爆发期”

2-3岁是孩子词汇量迅速增长的时期,他似乎对每件事都有一个词。说话通常是两个或三个词长,家庭成员通常可以理解他们。一年当中可由掌握300个词,猛增到800-1000个词,词的种类和每类词所含的内容都扩大了许多。其中,两岁半时开始使用描述动作、味觉、温度和机体觉的感觉词,3岁时能使用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句子中有修饰语的从2岁时的仅占20%,上升到50%(朱曼殊,1979)。

词的泛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提高,对有些词(如树、水果等)已能理解为代表一类事物的词。(祝士媛,2014)

但是,对于过于抽象的词,或者远离孩子生活的词,他理解和正确使用还比较困难。因此,当孩子词汇贫乏时或词义掌握不确切时,就会出现“造词现象”。

  • 清楚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他会问你问题,告诉你他身边发生的事。在语言表达交流中,从1岁到3岁,孩子逐步从由使用单词句向双词句以及多词句、简单复合句过渡。句子的含词量达6-7个字。

研究发现,孩子到2岁时,父母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50%-75%。孩子到3岁时,父母、其他成人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75%-100%。(Bowen, C. 2011)

3-4岁

接受性语言

  • 听觉更敏锐

这一时期,孩子的听觉更敏锐,能够准确地指明声音的方向,分清声音的变化。例如,当你在另一个房间打电话时,他可以听到你的声音。这一阶段,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让孩子闭上眼睛,父母在一个角落摇铃或拍手,他无法指出声音来自何方,或者让孩子听音乐拍手,音乐声音大重拍,声音小轻拍,他也无法分辨出声音的变化等。

  • 理解时空概念

孩子可能还不能告诉你时间,但他能理解一整天顺序性时刻的大致概念(早上吃早饭,中午吃午饭,晚上吃晚饭)。两岁半之后才清楚上下概念,3岁往后清楚前后概念,而到5岁才能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岁左右才可以分清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的左右手。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游戏、对话,引导孩子不断理解并说出空间概念,将空间概念与语言对应起来,例如,“嘴巴在鼻子下方”“乐高积木在玩具架最下面”等。

表达性语言

  • 日益能发较复杂的音

由于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孩子在发音方面的困难日益减少。2岁之后,孩子一般能准确发唇音,3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渐发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等。

  • 理解并说出更复杂的指示

在4岁时,孩子应当能够服从3-4步的指令,例如:“把书收好,刷牙,然后上床。”

  • 常使用联合复句进行表达

孩子能够运用联合复句(如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等)说出他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东西,提出诸如“我想晚饭吃饺子,并且我想上床前看《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之类的要求。孩子在4岁时还能理解并回答“谁在哪儿做什么?”的问题。

  • 已能和人随意交谈

3岁时,孩子讲话时已能够使用主语、动词、形容词、连词等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快4岁时,词汇量增加到1600个左右,已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能和别人随意交谈,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听得懂归纳性的语言。

到4岁时,孩子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会谈论发生在家里以外的事情,如在幼儿园发生的事,和朋友去郊游发生的有趣的经历。他们的语言通常是流利的,除家庭以外的其他人也可以理解孩子说的大部分内容。但其语言表达仍具有情境性,常常会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听话人要边听边猜才明白。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会自言自语。

4-5岁

接受性语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他能理解几乎所有(在合理范围内)在家里或在幼儿园听到的话。

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地听到声音。

表达性语言

  • 使用词语的种类增加
  • 语言清晰、有逻辑,能流利地讲述故事

到5岁时,孩子说话清晰、流利,能使用偏正复句,使用关联词反映事物间因果、转折、条件假设等关系。例如,“我们去了动物园,但我们必须早点回家,因为我的妹妹感觉不舒服”;“我想有一辆像派派那样的玩具车,爸爸说他发了工资就给我买一辆”。

孩子很容易与成年人和同伴沟通。他还可以围绕主题,使用“成人语法”(如转折句、因果句、并列句),讲述一个长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这些“离奇的故事”有时甚至会吓到他们自己!

5-6岁

接受性语言

5岁时,孩子能够发清全部语音,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迅速掌握对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表达性语言

  • 句子中词汇种类增多

孩子的词汇更加丰富,不仅掌握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还常常使用副词和连词。6岁时,孩子的平均句长为8.39个词(齐沪扬、陈昌,2004),句子中有修饰语的占到91.3%(朱曼殊,1979)。

  •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这一时期,孩子掌握的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逐渐增加。但是,这一时期仍然以陈述句为主,占60%-70%,非陈述句中,疑问句占15%,祈使句、感叹句一般占10%。这一时期,孩子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句型还不能完全理解,如双重否定句。

  • 语言的连贯性增强

孩子语言的连贯性增强,情境性减少,成人不再需要根据孩子的表情、动作等推测他的意思。6岁孩子连贯性言语占49%,情境性语言占51%。(范存仁,1962)

他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独白言语),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功能也比以前加强了,在行为方面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 语言的逻辑性增强

5岁以后,孩子已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了,而且能使用“因为”“为了”“结果”“要不然”等词的因果句,以及使用“虽然”“但是”“然而”等词的转折句,表达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6岁左右,孩子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还会表现得大胆、生动、有感情,并喜欢在讲话过程中配合做肢体动作。

孩子能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孩子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角色游戏。

总的来说,孩子从出生到6岁,语言发展呈现如下规律

  • 语音方面,孩子发音器官逐渐完善,逐步能 从 发唇音过渡到发舌面音、舌根音、舌尖音,直至能清楚地发出全部语音。
  • 理解方面,从理解简单的含有一个步骤的指示向理解含有两个步骤的指示过渡,直至理解较复杂的句子或一段话,并迅速提取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 句子方面,从单词句向双词句以及多词句、联合复合、偏正复句过渡,从陈述句向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形式的句子过渡,从无修饰句向有修饰句过渡。
  • 口语表达方面,从表达物体可视的、外在的特征向表达物体内在特征过渡;从言语表达的情境性特点向连贯性、逻辑性过渡;从咿呀学语向完整讲述故事过渡;从对话言语向独白言语过渡;从模仿成人到独立自主表达、自由交流过渡。

在6岁以前,孩子所掌握的新词和语句中,大约有2/3是通过成人与他的日常交谈、阅读中获得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而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最好方法便是了解孩子每个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提高与孩子对话、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引导孩子简洁、准确、连贯、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关注“奕阳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