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科普 |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李宇明教授领衔的儿童语言研究团队为你解答

原标题:科普 |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李宇明教授领衔的儿童语言研究团队为你解答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常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在咕咕啼哭到咿呀学语中,释放对世界的最早感知。父母会因为儿童独特的语言创新激动不已,亦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忧心忡忡。迄今为止,儿童为何能够习得语言,一直是科学之谜,与此相关的儿童语言教育也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园地。

孩子几岁开始说话才正常?看绘本、读童话,能帮助儿童语言的成长吗?从母语口语,到书面语、外语,语言与心智成长有什么关系?如何对儿童进行合适的语言教育?我们是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儿童语言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是著名语言学家 李宇明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为中国辞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出版《儿童语言的发展》等著作40余部。关于儿童语言与教育的问题,欢迎与我们探讨!

如果你在小孩说话方面遇到了难题

长按二维码即可向儿童语言研究团队寻求帮助

下面是部分网友提问及团队答复

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Q

Aquarius小瓶子:

越小开始学的语言,是否记得就越牢?明显感觉幼儿园开始学中文,就一辈子忘不掉;六七岁开始学英文,就有种强行植入的感觉,总是记不牢。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您的问题需要分解来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儿童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在聆听周围的声音。有研究发现,儿童出生后几个月,在距离说出第一个词的较长时间之前,他们就已经拥有之后作为语言基础的交流能力,6个月大的儿童已经开始像成人一样,对自己语言的语音进行分类,进入学语期。所有的儿童基本都遵循着相似的语言发展阶段,简单来说,儿童的母语学习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这是世界各地儿童都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我们一般不会说儿童越小学习母语越记得牢。

其次,您说的如果是4岁以上(包括4岁)的儿童,他们在幼儿园除了继续学习语音、语义、句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在此阶段他们还需要更多地来发展交际能力(在社交场合对语言的恰当使用)和读写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发展需要父母、幼儿园等构建相关技能学习所需的支架,如在家中、课堂共享口语故事,让儿童阅读图书接触虚构故事,鼓励儿童和同伴分享他们的故事。而您说的“明显感觉幼儿园开始学中文,就一辈子忘不掉”则是存疑的,有些幼儿园学习的内容确实可能会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忘记,如幼儿园学习的古诗,如果没有后期的继续学习,有些人可能早已忘记。但在幼儿园养成的学习习惯等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儿童终身。

最后,六七岁学英语则是外语学习的问题,和母语学习在语言输入、内化、语言输出、反馈和语言学习环境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李宇明教授在《语言学习异同论》的研究中对此有专门详细的论述。如学习环境,母语学习处于家庭和社会的自然环境之中,儿童可以随时、随地接触(或输入)到大量母语。而英语学习则有学习场所、时间等限制,一般家庭没有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Q

柒星:

为什么有的开口说话时间晚了?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在听力、发音器官等都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知道所有儿童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当然,在同一语言社区以及不同语言社群之间,儿童语言学习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学习速度的区别,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您所说的开口说话时间的区别。一些儿童在过了第一个生日左右就开始说话,而另一些儿童要等上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使用词。有研究证实,18个月大儿童的平均词汇量是75个,但也有一些完全正常的2岁儿童的词汇量可能会更少些。在儿童能够正常理解看护人所说话语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开口说话晚,有三方面的因素可以重点考虑:1)信息处理方式。儿童处理输入信息方式的倾向不同,也可简单理解为儿童处理照料人话语内容方式的倾向不同,可分为分析型和整体型两种。其中,分析型倾向的儿童在习得初期的语言发展更快些,产出的名词和名词组合更多,但存在过度泛化的情况。同时他们产出话语的可理解性强,对成人话语的模仿较少;整体型偏向的儿童在习得初期的语言发展稍慢,但在掌握了更多分析型的处理模式后,也会赶上前期语言发展较快的儿童。这类儿童归纳语法规则的速度更慢,产出的语言形式单一,犯的错误更少。他们会经常模仿,但发音不太清楚,讲话是以语调为导向的。2)输入因素。每个家庭父母与儿童的说话方式、内容等存在差异,不同质量的输入,如有些儿童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用语言表达自身需求;也有些儿童经常看电视或手机,并乐在其中。如果儿童长期生活在无须与家人沟通互动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的机会自然会大减。有研究指出,儿童如果只以看电视等来学习词汇,不但不能提升词汇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过长的屏幕时间,也会妨碍儿童的语言、专注力及社交沟通的发展,这就是低质量的语言输入。相反,父母为儿童积极创造表达机会,鼓励孩子多作表达尝试等则是高质量的输入。3)遗传因素。评估父母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对儿童语言习得速度的影响。但相关研究对这一影响因素的考证停留在假设层面,还需要后续更多研究。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提问!

Q

子非鱼啊:

感觉小孩子很神奇,1-3岁没有刻意教他们,但是很快就会讲方言,是因为听多了吗?这种听觉记忆怎样转化为主动言说的能力?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您说的没错,儿童确实是很神奇。清华大学周鹏副教授就指出“婴儿是最强的学习者”。儿童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向周围的人学习的过程,他们在9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社会学习,开始观察探索周围的环境,模仿并创新成人所说的话语。即使成人在1-3岁没有刻意教儿童,儿童也可以自发、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现实环境中总结规律、抽象规律、泛化规律,这是儿童可以很快学会方言的能力基础。

Q

garald: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多语种教学?从小不同的家庭成员用不同的语言跟孩子说话会造成孩子的困惑和混淆吗?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首先,我们可以简单明确下什么是“多语”。不同研究由于理论背景、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的不同,对“多语”的界定并不一致,如有研究认为多语是三种以上(包括三种)的语言,但也有研究认为多语包括双语。考虑到目前中国家庭语言教育的现状,我们暂且将您所说的多语教学认定为汉语之外的外语学习。

其次,关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多语教学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年龄因素对儿童多语学习的影响。我们知道儿童4岁左右能自如运用母语,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的进度上可能会相差一年以上,但无论进度快慢,他们经历的语言发展阶段大体相同。至于开展多语教学的具体时间,因为儿童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所以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但根据卡明斯(J.Cummins)提出的假说:对于要掌握双语的儿童来说,他们必须获得第一语言习得能力的最低临界水平,才能避免认知上及学业上的不利。这个最低临界水平可以认为是在儿童的4岁左右,所以我们可以以4岁左右为参照,根据儿童母语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开展多语教学。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证明儿童一定要在4岁左右的时候学习多语才能达到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最后,针对不同家庭成员使用不同语言(暂且认为是国家通用语、母语等)和孩子对话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发现语言的规则性是儿童掌握一种语言的任务之一,所以面对家庭成员的不同语言输入,儿童会把不同的语言作为分开的实体习得,构建分离的系统,如儿童会将不同语言的词汇分别存储,通过语码转换来和成人进行互动。当然,这也就会导致儿童在同一句话或同一话轮中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语码转换是儿童面对多语输入表现出的一种独特表达,看似是儿童混淆学习了不同语言,但有规则可循,不用担心这种看似“混淆”的情况。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提问!

Q

夏天的风啊:

我家孩子都三岁了,说话不成句,就一个字一个字说,我和媳妇商量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家里老人说孩子晚说话聪明,不让带孩子去医院,真的很着急,专家们,我应该怎么办?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在中国许多家庭里,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儿童重要的照顾者,也是“贵人开口迟”“语迟必显贵”这一观念的拥护者,认为儿童说话晚是聪明的表现,例如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相传他5岁才说话,张口便能背诵文章。祖辈的语言意识直接干预了父母对儿童语言问题的判断,一些家长因为这个原因往往等到孩子进到幼儿园,或者更年长一些出现其他问题后,才会带儿童到医院进行诊治,耽误了干预和治疗最佳时期,因此,在儿童语言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儿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社会、心理、生理、家庭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儿童语言障碍,而语言障碍对儿童情绪、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和未来学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建议您尽快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看是否是有语言障碍,或是确定病因(如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听力疾病、口腔疾病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或干预训练。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Q

佛前一朵莲:

老师们好,我家孩子从小就不爱和人交流,和家里人不说话,到了外边和小朋友们也玩不到一起去,上个月去医院发现有轻度自闭症,这可怎么办,就这样下去,都怕他适应不了社会,老师们我应该怎么办,才能让孩子正常和这个社会交流,哎。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和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根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其中200多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且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

虽然有学者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是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能够加快儿童融入社会生活的进程。建议您一方面应尽快与康复医院取得联系,在语言治疗师对儿童语言发展水平进行全方面评估后,制定语言康复方案。另一方面应做好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的强度与儿童语言能力提高成正比,家庭成员应尽可能多的与儿童交流,为儿童提供与社会交互的机会,如游戏、购物、社交等。

最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可能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等政策,其中有资助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等方面康复训练的项目,您可以联系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具体情况。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Q

seawaywinds:

孩子开始学说话,家里是说一种语言好还是同时说两三种语言好?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首先,我们说下我们对“孩子开始学说话”的理解。您说的“学说话”大概率是指孩子在半岁左右,开始进入学语期,也就是牙牙学语期。在此阶段,孩子会像玩弄手指和脚趾一样摆弄式地发出声音。而10个月及以上孩子产出的语音和音节串通常会和眼神、手势等一起使用,具有丰富的语调,已逐步显现出儿童所具有的社交意识。所以,儿童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最初期,正常儿童能够听辨语音之间的各种差异。但在10-12月龄时,孩子的声学感知开始趋向于成人,即他们对周围不是音位差异的语音差异逐渐失去敏感性,这时候周围的语言环境(如家人说的语言)开始对儿童的语音学习产生影响。所以,半岁左右孩子学说话的最初期,家人说一种还是两三种语言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不大。至于10个月之后,家庭成员也可以同时说两三种语言,孩子在初期可能会出现语码转换的“混淆”情况,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提问!

Q

柒星:

语言能力需要怎么开发?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儿童语言能力的习得和发展有两个途径:一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教育。自我发展指的就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顺序和规律,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才会出现一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教育途径则是通过教育的引导和训练的方式帮助儿童达到其所处阶段的语言水平,超出平均水平。要让儿童更好地掌握并使用语言,首先还是要在广阔而自然的语言生活中提供表达的需要,既要重视父母的语言输入质量,也要鼓励儿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同伴/玩伴交流不可缺少;其次,“听说读写”几项语言能力中,需要重视阅读的中心地位,在亲子阅读中发展认知、提升表达、体验情感。再次,全媒体时代,语言能力也包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术的能力,因此也要适当引导儿童了解和掌握现代的语言技术并利用其开发认知,但不能单纯依靠媒体接触来发展儿童语言。另外,对于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语言能力需要通过游戏治疗、阅读治疗等来辅助提升,可以采用家庭语言训练和医疗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提升这些特殊儿童的语言能力。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Q

李夏暖:

老师您好,我的女儿重听,大夫建议学手语,让我也跟着学,但是我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怕学不会,也怕辅导不了孩子,哎,我应该怎么办?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重听是听觉障碍的一种,根据我国残疾人联合会1987年制定的听力残疾标准,听力损失在41-70分贝即为重听。

家庭领域是儿童的主要生活领域,家庭语言环境和家庭成员对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和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您可以多了解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对手语学习不要有畏难情绪。早在1988年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关于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的通知》中就指出提出“大力提倡对残疾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功能训练。” 从《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规划》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均提出“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函授和指导,广泛开展家庭训练”的内容,根据文件精神,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区情况开办“听障儿童家长学校”,指导听障儿童家长在患儿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好家庭语言及142小时的双语、法律权规划。其他国家也十分关注听障儿童家长的语言问题,例如,挪威自1996年起开展了一项针对听障儿童的父母的项目——“See My Language(观吾之言)”,听障儿童父母可以接受持续16年的40个模块的培训,其中包括858-1000小时手语培训。

建议您咨询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当地听障儿童家长学校时间和课程。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Q

小学生wl:

请问老师:小孩学习第二种语言最佳时期是与母语同步,越早越容易,越迟则越难是吗?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儿童是学习母语、国家通用语还是外语,如果第二语言是国家通用语,那么是母语和国家通用的学习可以同步进行,越早越好,多语学习不会发生不良影响。而如果第二语言是外语,是不是越早学习越好,我们则可以这样来思考:如果将一名母语是汉语的儿童放到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则儿童的年龄越小越好,儿童最终的口语技能和内在语法知识都会更好。换句话说,儿童学习外语时受年龄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发音,更年幼的学习者比更年长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区分外语的语音,也能更好地发出外语的语音。同样,很多研究认为更年幼的学习者在语法方面的学习也更具优势,但并不是说儿童学习外语较晚,就不能达到和母语者类似的语法水平,只是对某些语法结构的学习难度更大。

至于父母在儿童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要为儿童的外语学习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如提供充足、高质量的外语输入,使儿童可以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外语环境中进行互动;还可以创造用外语进行读写的学习环境,父母高频率的外语读写实践有助于儿童的外语学习,不过这对父母本身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也可以让儿童与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多玩耍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可以为儿童学习外语创造的外部环境,不过有些方法不容易落地,所以父母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产品等创造相关条件。简言之,在儿童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尽最大努力为儿童创造真实世界、真实生活中怎么使用外语的环境,以此让儿童获得更多以有意义的方式使用外语的机会,这是父母可以去做的。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提问!

Q

神田川:

请问专家,我家小孩子很爱读书,因此写作文挺优秀的。但是口语表达却还是有点迟钝,常常会语塞卡顿、逻辑不清楚、辞藻也比写作逊色很多。为什么笔头的文字组织能力,不能转化为口头表达的能力?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文字属于书面语,口头表达属于口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出。虽然说二者有共性,也都与思维认知有关,但毕竟不同输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您提到的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的确如此!同样,口语也是需要积累和训练的,除了思维层面,还有个性层面,另外需要创设口语交际环境,在语言语用中体验和感受语力效果。至于这两种输出之间,是存在转化的,有的人既能说会道,也能书善写。希望以上回答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Q

要月亮奔我而来:

学多种语言的孩子,会更聪明吗?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诸多研究已经证实多语学习能够增强儿童的元语言意识,使儿童能够思考语言自身、注意其形式和结构(如句法规则和音系特征);多语学习能完善儿童执行功能的能力,使儿童能够对个人认知活动有比较好的管理;多语学习能改善儿童学习新单词的能力,使多语儿童比单语儿童能更好地掌握新单词。简单来说,多语学习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良好的语言能力、认知水平与“聪明”(或者说智商)密切相关,是体现儿童“聪明”的重要维度,但“聪明”还受儿童的记忆力、人际关系技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多语儿童可能会显得更“聪明”,但不具有绝对性。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提问!

Q

Frajka:

语言能力这个词挺抽象的,请问语言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A

儿童语言研究团队:

您好!“语言能力”既是语言学也是相关学科包括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您这里提到的是个人语言能力问题(姑且不论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天赋说”),在通常的语言交际和教育实践中,“语言能力”就是通过语言处理现实事务的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一切情况,可以具体化为“听说读写译知技”这七个方面,对个体来说,除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翻译能力、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和必要的语言技术。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提问!

本文来源:澎湃问吧

来源:语言服务微信公众号

编辑:小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