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泰勒:如何“成为你自己”
作者|刘擎
来源|友朋说
这一节我们要拜访的思想家是查尔斯.泰勒,他是加拿大人,退休之前在麦吉尔大学工作。这所大学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被看作是“加拿大的“哈佛大学”。
图 | 查尔斯 · 泰勒
不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泰勒的声望可能比这所大学的名气还要大。
在当今仍然在世的西方思想家中,如果要说谁称得上是无可争议的大师,可以找到两位,一位是下一节出场的哈贝马斯,另一位就是泰勒了。
泰勒是非常有历史感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兼容了欧洲大陆与英美的学术传统。他的研究主题非常开阔,尤其关注现代性问题,真正称得上博大精深。
2003年,泰勒到中国访问,我在讨论会上和他有过交流,后来还参与翻译了他的巨著《世俗时代》。这本书可以说是泰勒一生研究的总结,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泰勒是前面讲过的桑德尔的老师。和桑德尔一样,他也被看作是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但他对自由主义有很深的同情理解。这或许是受到他自己的老师影响。泰勒曾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他的老师就是提出“两种自由概念”的以赛亚·伯林。
不过,泰勒并不完全认同老师的观点,对伯林所说的“坚持消极自由,警惕积极自由的滥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伯林有什么反应呢?伯林说,其他人的批评都不值一提,只有泰勒的意见值得重视。
那么,泰勒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批评,能够得到伯林如此重视呢?我们还是从一个故事讲起。
唯我论的诱惑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可是小时候听到这个寓言,我就觉得它是“道理很正确,编得很离谱”。
你想过没有,现实中的盲人会犯那种“以偏概全”的错误吗?根本不会。
盲人很清楚自己在视力上的缺陷,根本不会那么自大,只摸到一条象腿就说这是整头大象。他们了解自己的局限,也就很少会犯这种“以偏概全”的错误。
实际上,恰恰是那些自以为能看清一切的明眼人才最容易犯这种错误。
好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一般不会那么骄傲,多少都会承认自己的认识存在着“盲区”。
但只有在一个问题上,几乎每个人都非常自信,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才独具慧眼,看得比别人都更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还有谁比我更了解自己、更懂得自己呢?当然是我本人。认为只有自己才对自己具有绝对解释权,这种观点叫作“唯我论”,常常和“个人自主性”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认同唯我论,可能会有一个优势。如果有人对你说,“我才理解你的根本利益,只是你现在还不知道而已”,用这种话来哄骗你,你就不太会陷入这种骗局。还记得吗,这就是伯林指出的那种“概念魔术”。伯林说,我们要警惕这种概念魔术,来抵制积极自由的扭曲和滥用。
但是泰勒认为,如果仅仅从消极自由的角度来理解个人自主性,就可能陷入“唯我论”的盲区,会带来很糟糕的后果。
周国平:用阅读唤醒完整的自我——跨越时空去寻找自己的灵魂
现代性的两难困境
许多人都相信,所谓个人自主性就是“别管我,别管我,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主性意味着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可是,你如何做出选择呢?尼采和萨特都告诉过你了,选择没有什么标准。你选择,你负责,这就是一切,其它没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没有客观标准的选择可能会错,结果可能会让自己不满甚至痛苦。
这样一来,自由就变成了一个太过沉重的个人负担。于是,有人平庸无聊,有人失落迷茫,也有人孤独无助……这些都不是他人的评判,不是外在的感受,而是我们自己能够真切感受的困苦。这样的精神困境在现代社会相当普遍。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会呼吁,自由主义的自主性理想是有害的,现代社会已经沦为一个放任的社会,人们毫无顾忌地标榜自我中心的理想。现代文化陷入了相对主义、享乐主义和自恋主义的歧途。这完全是自由的滥用,文化的堕落,还会损害民主政治。
这是许多保守派人士的看法。所以他们主张,必须限制自由、平等和多元化倾向,要由政治权威、宗教领袖或文化精英重新确立真善美的标准,用教育和传媒等各种方式引导教育大众。这样才能拯救现代人的道德迷失,防止文化的堕落和民主政治的失败。
当然有很多人不会同意这种观点。20世纪的教训留下了太多惨痛的记忆,让人们对威权主义天然抱有戒心,从而抵制道德和文化的家长制方案。人们无法放弃个人的自主性,哪怕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就是现代性的难题:个人自由带来的病症是真实的,但威权式的精英主义的解药可能是毒药。这让人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现代人不能放弃自由,但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自由带来的问题。
郝晓东:自我进阶的有效途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网络写作,新网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本真性的理想
泰勒看到了难点所在,并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本真性的伦理》一书中,回应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并试图突破这种两难困境。
泰勒就此提出了两个主张。首先,他不完全认可保守主义的立场。泰勒认为必须坚持个人自主性,也相信伯林主张的消极自由不可忽视。其次,泰勒想要比自己的老师往前多走一步。他要去探索,除了坚持消极自由、主张“我的地盘我做主”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去应对自由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自主性的理想。
让我们来看他的第一个主张。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个人自主性?因为没有自主性,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赝品,失去了“本真性”(authenticity)。
在西方哲学中“本真性”有特定的含义:就是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不仅是我们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道德理想。
泰勒的研究发现,西方在道德思考的历史中发展出了一种“内在化”的要求:道德不只是迫于外界压力去做正确的事情,而是要和自己内心的良知相契合。比如,奥古斯丁就说过,“通向上帝的道路经由我们的内心”。卢梭把这种与自己内心的接触感,表达为我们的“存在之感受”。再到后来,本真性成为伦理世界的重心,是我们作为真正的、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要素。
图 | 查尔斯 · 泰勒
泰勒支持本真性原本是一种积极的、强有力的道德理想,它伴随着自由、责任感和生活的多样性,是现代文化的重要成就。
在现代文化中,本真性的理想就是要忠实于我自己。否则,就没有领会对我而言“做一个人”是什么意思,就没有获得真实的存在感受。所以,本真性和现代人的自主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是特别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还记得尼采说的吗?要“成为你自己”。现在大家也常常说,我要什么、我好不好,自己的感受最重要,“不要你觉得,而要我觉得”。
但你可能会质疑:由于这种特别主观化的意愿,现代人陷入了迷茫和孤独,保守主义的悲观和担忧好像很有道理啊。对此,泰勒怎么回应呢?
泰勒认为,保守派指出的许多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只是“本真性的扭曲”形态。如果因此就要放弃本真性,那就好像是说,你家小孩身上弄脏了,你就要把他赶出家门。我们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洗澡,而不是抛弃这个孩子。
泰勒相信,本真性并不注定要体现为一种低级扭曲的样子。所以,我们不能抛弃,而是要拯救本真性的理想。
曾军良:新时代优秀教师具有的十大品质;殷涛:教师成长,一场带薪的自我修炼
拯救本真性的理想
这时候,泰勒就转过身,针对自由主义展开批评了。这就是他比老师伯林走得更远的地方。
泰勒认为,消极自由只是本真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能把本真性与消极自由画等号。他指出,自由主义的观点存在一个盲区,就是把本真性强调的“忠实于自己”等同于“唯我论”的主张。只要依据自己的内心,就足以创造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外部世界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自我实现”的障碍或敌人。但这恰恰是唯我论的盲区。
泰勒把这种唯我论的想法叫作“独白式的幻觉”。他说:“内在生成这种事情,如果理解为独白式的,则是子虚乌有。我对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独自创造了它。”
那么,我们的“自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又来自何处呢?泰勒的回答是:来自我们和他人的对话,以及对话中的反思。我们无法单单依靠自己来构成自我,形成有意义的独特性标准。自我的理想是在对话关系和反思中塑造的。
在这里,泰勒提出了一个认知转变:要把本真性和“唯我论”之间的虚假联系一刀劈开。追求自主性,追求独特的自我,并不需要接受“唯我论”,而且恰恰应当拒绝“唯我论”。
图 | 查尔斯 · 泰勒
泰勒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宣称自己非常独特,因为他的头发正好是3732根!谁会赞叹这种独特性吗?不会的,这反而会让人觉得可笑。因为这种“独特性”完全不足挂齿。相反,一个人如果有钢琴演奏才华,或者能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或者总是真诚友善地待人接物……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独特性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这两种“独特性”会让人感到这么大的差别呢?泰勒解释说,一件事情是否重要、是否有意义,需要依据一个背景框架来衡量。这个背景框架,定义了在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方面,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并塑造了我们的“道德与精神的直觉”。
你觉得待人友善是特别好的品质,这并不是你内心凭空产生的衡量标准,而是来自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知到的背景框架。
可是这个框架由不得我们选择,它是“给定的”,是我们共享的“无可逃离的地平线”。我们所做的选择,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恰恰要依据这个作为深度意义的背景框架。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共同的生活,这个背景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前提。如果离开了这个框架,个人的感觉、选择和决定会变得完全不可理喻。
在这里,泰勒展现出他的社群主义视野。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赋能
如何“成为你自己”
泰勒说得有道理吗?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各种本真性的宣言:“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忠实于自己”“实现自己”……这些口号听起来非常励志,肯定了独特个性的优越性,显示了特立独行,但也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自我的独特性只有从自我的内部才能获得。
现代社会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事物的价值是主观的,是“自我”赋予的。我珍视或看重某种事物,不是因为它本身内在固有的价值或意义,而恰恰是因为我看重它、珍视它,它才变得有价值。
但是,这种价值主观论可以成立吗?你可以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会珍视或看重它?”你当然可以回答说,“我认为”“我相信”“我感觉”或者“我决定”。
但这类回应完全没有回答“为什么”。如果你进一步去追问来龙去脉,只要你认真给出理由来回答,那么就会显示,那个单独的“自我”实际上并没有独自赋予或创造价值。
比如,你有一盏自己非常喜欢的台灯,从来不让人碰,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宝贝一个台灯,你第一反应也许会说,我就是喜欢,没有什么为什么!
但如果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实你能够解释为什么,你喜欢是有理由的:也许是因为这盏灯曾陪伴你度过无数孤独的夜晚,也许它是家人送给你的礼物,也许它是你用第一笔工资买给自己的奖励……于是你会发现,那些看似“自我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仍然是有渊源和来路的,是由许多经历和故事造就的,也是在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形成的。
所以泰勒认为,自我无法凭空创造发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标准。自由选择和价值判断需要依据价值尺度,而价值尺度不可能由“自我”来发明创造,我们只能“选用”和“改造”价值尺度,这正是泰勒的社群主义观点带来的 启发:个人自主性的来源不可能是“唯我论”的独白,而只能来自关系性的对话。
在祛魅之后的现代世界,我们好像失去了任何标准,但泰勒告诉我们, 意义和价值的标准依然存在,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共同背景之中。
但现代和古代不一样,这个共同背景并不是一套清晰固定的规则或公式化教条,而是一种资源。它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为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标准提供了资源;它并没有机械地决定我们具体的生活理想和选择。正因如此,个人的选择仍然必要,对话和反思才有意义。
本真性的理想,一方面让我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方面要求我们不要陷入唯我论的独白,积极地介入对话和反思,这是自我通向共同背景的通道,把我们和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最终,向对话和反思开放,让自我变得更加清醒、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成为你自己”。
施泰纳: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
实现自我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专访朱永新
孙晓玲:阅读,是一路的修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