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3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很可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教育的格言,一起来看看,这里面说的您都做到了吗↓↓
一定要要督导最后,最后的是 精 华!
100个关于教育的小思考
送给家长朋友们
也送给最可爱的老师们
让我们一起
从孩子们的眼睛里
在孩子们的笑容里
体会教育的真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虽然幸福并非生活的全部,但我们应该知道获得幸福的一些路径。特别是在浮躁的社会,如何获得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应是每个人的必修课。1. 感恩
很多人把感恩当成一种付出,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 朋友
一个研究结论就是,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际关系。3. 同情心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当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冲突便发生了。4. 学习
大脑就如肌肉,锻炼越多收获也越多。当我们的大脑充满活力地思考以及运作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想不开心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更开心和满足。5. 解决问题
所谓的智慧与厚重,其实是各种挫败的磨练,一个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6. 做事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中的多数由于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这一点!所以发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7. 当下
研究显示,如果你感到沮丧,是因为对过去的不满,而如果你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8. 原谅
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原谅与接纳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打开心结的唯一方法。9. 深交
所谓的知己就是找一个真正懂我们的人! 所谓的聆听就是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并让对方知道你懂了,而不是放在心里。10. 承诺
承诺一方面是对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如果幸福是一杯水,那么承诺就是水杯。11. 无条件的爱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爱,真正缺少的是爱与被爱的能力,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这背后是:接纳、体谅、尊重;而不是占有、虚荣、依赖。12. 爱自己
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太会照顾别人,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而锻炼与休息,是对自己最起码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教育最大困境其实就在于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牛”吃草是它的本能。如何彻底转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学生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教育就是生长。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并非未长大的成人,他们的儿童期本身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任务是保护这种价值,具体做法是: 尽可能给予孩子内心生长最需要的阳光,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要挡住阳光。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 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 造成教育青少年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就孩子的本性而言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教育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得“意”忘“行”, 一种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渗透,足以使孩子自觉地觉悟和提升。
真正的教育, 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 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能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的教育。 如果爱与逻辑之间有任何冲突,那么应该由爱来决定,不应该由逻辑来决定,如果头脑和心之间有任何冲突,必须先听心的。用心灵去唤醒孩子的心灵,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情,同时涵养孩子的心情。
兴趣是人生的“方向盘”,兴趣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乃至成长、成功、成材等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 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之道就是:无为, 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 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 教育者的美德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比如放下我们固守了很多年的所谓师道尊严。放下自我,就是把教育者的自我缩小到比尘埃还小,镶在孩子的眼睛里,孩子也不会感觉不舒服。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尊严,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大的心理障碍。 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全面依靠孩子,就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而 教育者则要后退一步,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于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
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 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亮发扬光大 ,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
来源:祖庆说 漫画:卷毛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亲子智道
与您一起分享不一样的育儿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