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思政老师如何让00后学生喜欢

原标题:思政老师如何让00后学生喜欢

“一堂思政课帮助00后在纷杂的世界中更好地追寻人生意义。”大连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教师刘晓燕负责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次课堂经历让她至今难忘。

几名理工科学生把刘晓燕围在教室里,讨论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伟大斗争’”“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直到刘晓燕要赶去另一堂课才结束。

“00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多的期待。”刘晓燕感到,当思政课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看待和处理现实问题、化解内心矛盾时,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门“有用之学”。

以前总有人说,“思政课是一门玩手机的课堂”。如今,90后和00后“玩手机”,也能上好思政课。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欢负责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她不排斥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甚至还会和学生们一起“玩”。

用手机App完成签到、回答问题、课后反馈等互动内容;通过手机数据统计,分析每个选项的答题人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答疑;随时发放问卷,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还有VR眼镜、虚拟演播室等“高科技”轮番出现在思政课堂上。“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的曲线变化,对课堂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调整。”

思政教育是一门触及思想的课程,如何把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一堂讲“大国重器”的课上,张欢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把中国航母、中国C919大飞机等模型和图片搬到课堂上,请学生们讲述背后的研制过程和科学家精神。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衣明蕾以前总觉得思政课和理工科学生关系不大,但在这门课上,她学会了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都被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通过课前调查,刘晓燕发现,社会热点话题、国际局势等内容更能引发00后学生的“情感共鸣”,她便要求自己时刻关注时政热点,找到与课程的结合点。

青年间思维的碰撞,收获的惊喜也是成倍增加的。拍摄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创作北京冬奥会冠军奋力拼搏的简笔画、报名成为一名战“疫”志愿者、去往偏远山区支教……00后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力量。

00后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会因为有意思的课堂氛围被“圈粉”,也会因为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变成“真爱粉”。

蒋雪莲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开设在大一秋季学期,对大学新生认识思政课、认识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堂讲“职业选择”的课上,蒋雪莲推荐学生去读马克思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并请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向全班同学分享感悟和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学生玛迪娜分享的内容是“职业选择的虚荣心”。她坦言,来到大学之后,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加之社会对该专业的刻板印象,她对未来的发展非常迷茫。

“蒋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我愿意分享心事给她,也愿意听她的意见。”这次课之后,玛迪娜逐渐明白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也变得自信起来。

“新时代的思政课更加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时效性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认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求和青年学生对成长发展的期待,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和志向,更容易形成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如何办好思政课”等系列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过去,哲学专业毕业生选择成为思政教师的人很少。近几年,大家非常愿意去做思政老师。”那次重要讲话,让张欢和身边的同学非常振奋,他们明显感觉到思政教育的氛围、地位在逐渐发生转变。“我看到自己深耕的专业是主流的、有存在感的,成为一名思政教师既可以教书育人又可以做科研,这条路径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刚踏入思政教师队伍不久的蒋雪莲还看到了思政教育在横向、纵向各个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发展。“不仅仅是思政课堂,随着日常思政教育融入00后的学习生活中,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蒋雪莲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封闭在校的学生们举办学术充电讲座、求职讲座、“云”观影、“云”健身等系列活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